【摘要】我國當前的農村金融領域的發展進入到了新階段,金融也的繁榮發展也是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體現。面對新的發展環境,就要充分注重農村金融和經濟的雙向發展。本文主要就農村金融發展衡量指標和發展問題加以分析,然后結合實際對農村經濟評價內容對金融發展的影響和發展策略詳細探究。通過從理論層面對農村金融和經濟發展的研究分析,希望能有助于促進農村金融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農村金融;農村經濟;現狀
引言金融和經濟之間的發展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對當前的農村經濟以及金融的協調發展,對對我國經濟市場化進行推動的重要力量。我國在市場經濟改革的政策實施下,在農村的經濟以及金融領域的發展也比較迅速,只有充分重視農村金融和經濟的協調發展,在相關的理論研究工作上能進行深化,就能從理論層面為農村金融和經濟的良好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1 農村金融發展衡量指標和發展問題分析
1.1農村金融發展衡量指標分析
對農村金融發展要注重通過相應標準進行衡量,這樣才能針對性的進行制定科學戰略。在農村的金融發展方面,在規模上以及結構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村金融的功能作用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也愈來愈突出。可通過相應的指標對農村的金融發展水平進行衡量。在農村金融結構的衡量指標層面,其金融結構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其中在農村信用社以及商業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等,都是比較重要的。農村的金融市場在結構上如果愈復雜化,就說明在金融產品的種類會愈多,在分布上也會愈廣泛化。農村信用社在我國的農村金融市場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對信用社貸款余額以及整個地區貸款余額比,能對金融市場集中度進行有效衡量,對農村的金融結構就能有效反映。
農村金融的功能發揮衡量指標方面,在金融結構的優化以及功能完善下,就要注重對農村金融的效率提高以及經濟增長的動態化進行衡量。金融功能中的動員以及運用儲蓄的方法是比較基礎的,農村的金融活動產生,就是在資金赤字者以及資金盈余者間對資金余缺的調劑,然后在資金的資源方面進行合理化的配置。農村在金融服務的要求方面,主要在貸款可得性上有著鮮明呈現,這就可以通過對農村貸款余額,對農村的經濟功能發揮進行有效衡量。
從金融規模方面的衡量指標來看,通過金融相關比率度金融發展總體水平進行反映。通過經濟貨幣比對金融增長水平進行反映。這些指標衡量的方法就能在農村金融發展方面進行衡量。在具體的應用方面,主要就是農村經濟貨幣化程度采用農村M2/農村GDP來計算,農村M2近似等于農村現金流通量、農業存款額以及農戶儲蓄余額之和農村FIR則用(農村存款余額+農村貸款余額)/農村GDP來計算。在這一方式的應用下,對農村的金融規模就能得以反映。
1.2農村金融發展問題分析
農村的金融當前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其中在金融服務水平上相對比較低,在商業性的金融支農方面的發展還需要進一步強化。一些農村金融機構對三農支持方面還比較薄弱,農村金融除了存貸款外的其它業務發展比較緩慢。在信用業務以及擔保業務方面的質量不高,并且在貸款的品種方面也相對較少,金融服務的缺失問題比較突出。再有就是在合作型的金融實力相對比較弱,有著諸多的不確定因素,金融工具品種比較單一化,在政策性的金融支農沒有充分化的呈現。
再者,農民的資金來源的渠道相對比較窄。農村的經濟在市場化的程度上相對比較低,在規范性方面還比較缺乏。農村的實體經濟基礎不扎實,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力度沒有加強,這對農村經濟增長就有著阻礙作用。基礎設施完善建立是保障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但是在這些層面并沒有有效強化,這就對農村金融和經濟的互動發展有著很大阻礙。在農村的土地流轉速度方面較為緩慢,這對農業產業化經營也有著很大阻礙,對農村金融以及經濟的協調發展有著影響。除此之外,就是在產業的科技含量方面相對比較低,在科技人才方面較為缺乏。
另外,農村的金融發展中,一些相關配套機制沒有完善化,對貸款擔保體系的建設方面相對比較滯后,在農業保險方面的發展相對比較落后。農戶在對農業生產面臨的風險抵抗能力比較薄弱,在農村的信用體系構建方面還沒有完善化,以及國家的政策支持方面沒有到位,在資產結構的限制下,就會影響農村金融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2 農村經濟評價內容對金融發展的影響和發展策略
2.1農村經濟評價內容對金融發展的影響分析
農村的經濟評價內容對農村金融的發展有著多方面影響,其中在經濟發展水平方面是比較突出的因素。農村經濟發展中對實體經濟部門有著強化,對農村金融體系的優化調整有著促進,在對農村金融結構的優化方面有著積極促進作用。農村的經濟水平的提高就會使得農村金融的功能增強。在農村的經濟發展景氣的程度因素方面,對農村的金融發展也會有著很大影響。主要就是農村的經濟部門和相應制度環境的活力程度,這對農村金融的發展就會產生影響。活躍程度越高在金融方面的發展水平也會越高。
另外,農村產業結構對農村金融產生的影響也表突出。農村產業結構作為是多方面元素構成的,這也是對農村的未來經濟發展有著深遠影響的。農村的經濟效率對農村金融體系績效的提高有著促進,在金融資產總產量上有著增加。對農村的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對降低農村的經濟風險也有著促進作用,能促進農村的經濟風險抵抗能力。在經濟市場化的程度因素上,對農村的金融發展也有著影響。在經濟市場化的程度愈高,就會對農村的金融機構獨立性增強起到促進作用。
2.2農村金融與經濟的發展策略
為保障農村金融以及經濟的良好發展,就要充分注重發展策略的科學實施。筆者結合實際對農村金融經濟的發展策略進行了探究,在這些相應策略實施下,就能促進農村金融經濟的良好發展。
第一,加強對農村金融發展規模的擴大。對農村金融規模的擴大,就要充分重視金融主體的完善化,注重多元化以及多層次的金融機構主體的完善,對村鎮銀行以及農村資金合作社和貸款公司金融機構的發展要加強。對市場競爭機制要積極的引入,對當前的金融機構服務供給不足的現狀有效改善。對農村的金融網點布局要不斷的豐富化,積極鼓勵各類金融機構下鄉入鎮,要積極的促進農村金融機構網點的豐富化,以及在質量上有效提高。還要注重對農村金融供給的模式進行創新,提供豐富的貸款品種等。
第二,注重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完善化建立。這就要能注重從政策性的銀行功能上進行完善化,將支農的力度進行擴大和強化,在信貸的模式層面積極創新,對信貸的業務進一步豐富。對農發行的資金來源渠道能夠積極的拓展,在商業性金融功能層面不斷的強化,對農村的金融市場要采取多方面措施進行順暢化,對合作性的金融改革要積極的深化,因地制宜的對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形勢加以選擇,從而有效促進農信社的發展力量,對農村資本市場積極的發展等。
第三,對農村的金融結構加大優化的力度。要從多方面對民間金融進行引導以及發展,對農村資金互助社的發展要加大重視度,將農村銀行類的金融機構地位進行鞏固。這就需要從法律層面對民間金融管理法規完善化制定,對民間金融的法律地位加以明確化。對發展扎根村莊以及適合農戶需求特征的多種所有制金融機構加大力度,對金融風險的防范工作上也要能充分重視,在金融結構方面能不斷優化。
第四,注重對農村信用環境的良好營造。在對農村金融和經濟的發展方面就要充分重視農村信用環境的良好建設,這就需要從信息共享制度層面的完善建立著手,實現農戶信用信息的全區范圍共享,要注重信用激勵約束機制的完善化,在激勵機制的建立層面要能不斷加強。對農民的信用意識要積極培養,使其能充分重視自身的信用,讓其能夠有信譽榮辱感。在對信用環境保障機制的建立過程中,采用多種形式加以完善,將抵押創新形式的發展不斷加強,引導貸款擔保機構對農戶的擔保等。
第五,加強農村金融和經濟的良好發展,就要能充分重視金融政策以及金融監管措施的科學實施。這就需要在農村金融的運行政策環境加以優化,對農村金融的效率有效提高,對;利率市場化的發展要進一步的加快,注重財政政策的支持力度,對金融的立法以及金融風險監督防范措施的實施上要不斷加強。還要能在內部自身監管層面進行強化,構建外部多級的監督體系,保障農村的金融以及經濟的良好發展。
3 結語
總而言之,農村的金融以及經濟的發展,需要結合多方面的要素進行共同作用。在面對新的經濟發展形勢環境下,對農村的金融和經濟的發展,就要能從多層面考慮,注重在技術上多樣化實施以及理念上的創新應用。通過從理論上加強農村金融和經濟的發展研究,就能為實際發展提供理論支持,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夏巖紅.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的狀況[J].中外企業家,2015(21)
[2]孫萌萌.中國農村金融改革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8)
[3]戚建明.淺析如何構建“足不出村”的金融服務體系[J].華章,2014(21)
[4]姜正和,唐萍.農村金融發展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影響機理探析[J].農村經濟,2014(06)
[5]楊軍瑞.西吉縣農村經濟工作發展現狀及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3(17)
作者簡介:
李睿(1988-),男,湖北人,碩士,廈門大學,研究方向:農村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