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禮雙
【摘要】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義務教育的數學課程就是為學生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奠定重要的基礎.而這樣的能力只能在自主活動與自主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在數學教學中,作為教師要注意自主學習與自學的區別,還要引導學生知道自主學習中學什么,怎么學,并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學生學習時才能少走彎路,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自主學習與自學;學什么;怎么學
隨著教育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和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為解決沉悶的課堂教學氛圍,解決教師“滿堂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全面提升教學質量,更主要的是把學習的主動性還給孩子,激發學生學習的潛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等教學模式逐漸在教師的教學中得以應用.
在我的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對于如何實施學生的自主學習,通過自我摸索和理論學習,結合教學實例,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自主學習與自學
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不是自學,它是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學習時有明確的目標,明確的學習任務和要求,學習時不能脫離老師,在教師組織下的一種積極的學習方式,是學習自主性的最大限度發揮.如果徹底脫離教師讓學生完全自學,這是對自主性學習的偏頗理解,這樣做顯然不能達到學習的預期目的,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因此,在自主學習階段,作為教師不能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學而不聞不問,放任自流,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做好自己的“導演”角色,當學生遇到問題,教師要與學生共同探討,啟發學生思維,指點學生找出解決辦法.
二、自主學習學什么
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到底要學什么,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教師要科學確定教學內容,精細地設計教學目標,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使他們不僅知道學什么,還要知道學習所要達到的具體要求,這樣才能使學習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
如在教學新蘇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第64—66頁“平行四邊形”時,如果確定以下目標:
1.以中心對稱為主線,研究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2.經歷探索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性質的過程,在活動中發展探究意識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3.在對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索過程中,理解特殊與一般的關系,領會特殊事物的本質屬性與其特殊性質的關系.
像這樣制訂目標指導學生自學就會太過抽象,學生就會無所適從,他們根據目標就不清楚要學什么,也不清楚學習要達到什么樣的要求,對學生學習就沒有多少指導作用.如果根據學生實際,把目標改為:
1.記住平行四邊形定義;會用數學符號表示平行四邊形;
2.理解平行四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
3.探索平行四邊形性質,能用平行四邊形性質解決簡單的計算和證明題;
4.在活動中發展自己的探索意識和有條理的推理表達能力.
這樣制訂的目標比較具體,自主學習的內容要求清晰,學生學習時可操作性強,利于學生學習.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階段我們要首先解決好讓學生知道要學什么,教師在課前就要有充分的準備,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根據學生實際制訂好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另外,一份切實可用的導學案也必不可少.導學案就像一個路標,學生不僅由導學案能知道要學什么,而且導學案也帶給了學生一個思維的空間,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去思考,從而提高課堂的時效性,針對性.
三、自主學習怎么學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中到底怎么學,這是學生常常遇到的問題.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關鍵就在于教給其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由“要學”到“能學”,過渡到真正的“會學”,最后才能“學會”.學生也只有在教師的指導下,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較好地圍繞學習目標,完成規劃的學習任務.
仍以學習新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64—66頁“平行四邊形”基本概念部分為例,在自主學習階段,我設計如下問題:
(1)上面的圖片有你熟悉的圖形嗎?他們有什么共同特征?
(2)將ABCD繞對角線AC中點O旋轉180°,這時,A、C兩點重合嗎?B、D兩點重合嗎?說說理由.
(3)在探索ABCD是中心對稱圖形的過程中,你有哪些發現?
以上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學生比較容易總結記住平行四邊形定義.由于說明ABCD是中心對稱圖形對于八年級學生來說不是很容易,因此第二個問題設計時對問題的提出比較具體,這樣學生有比較好的問題的抓手,解決問題時就少走彎路.另外,課堂時間有限,這樣的提問也有利于學生較短時間學習新知識.由于平行四邊形性質的學習是本節課重點,所以第三個問題設計時沒有直接提出具體問題,而是讓學生能放手去探索,去發現,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探索精神,在探索中體會由特殊到一般的關系,領會事物的本質屬性.
總之,教師在掌握學情的基礎上設計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時,要注意幾點:①提出的問題不能空泛,讓學生無所適從;②提出的問題要能啟發學生的思維;③提出的問題針對性要強,利于解決設計的目標;④提出問題具有一定的發散性,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具體到每一節課,教師應根據實際確立設計的問題.
由于時間、空間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學生自主學習活動大部分局限在課堂,這就要求我們在立足課堂的基礎上,盡最大可能做到課堂的高效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擔心將課堂交給學生會拖延時間或達不到預計效果,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在自主學習和探索中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