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琴
摘要: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識活動中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慮的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并產生的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驅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試圖解決問題。問題意識是創新精神的基石,是創新人才的思維動力,沒有問題就沒有創新。可見,問題意識在思維活動乃至人的認識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重要性早已引起國內外教育家的重視。本文就針對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新課改;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8-0046
早在兩千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學生“每事問”,他高度重視問題意識在執教與為學活動中的重要性。宋代理學創始人之一張載認為,只有懷疑,才能摒棄陳舊,創造新意。他說:“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從中可見他對學習中懷疑精神和問題意識的重視。到了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十分重視問題意識的作用,他認為問題是發明創造的起點,是人與動物、智者和愚者的區別點。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的誕生”。他倡導的“對話式”辯論,激勵學生對問題做出符合邏輯的思考,成為西方教育史上的一個亮點。愛因斯坦也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意識有一定的教育價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個性,有利于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有助于強化課堂的學習效果。
一、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性
現代思維科學認為,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任何思維過程都是指向某一個具體問題的。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思維、被動的思維。當人們在認識活動中感到自己需要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時候,人的思維才真正起動。強烈的問題意識可以促使人們不斷地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直至進行創新思維、創造發明。可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也是創新的起點和開端。正因為如此,心理學理論中一個極其重要的觀點是:科學上很多重大發明與創新,與其說是問題的解決者促成的,不如說是問題的尋求者促成的。愛因斯坦強調:“發現問題和系統闡述問題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為重要。解答可能僅僅是數學或實驗技能問題,而提出新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則要求創造性的想象,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這些理論和事實足以證明加強對中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性。
二、培養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對策
問題意識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的不斷培養。中學生思想活躍、求知欲旺盛,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這就是問題意識的種子。然而,這顆種子能否萌芽生長,取決于是否有適宜的環境氛圍、充足的養料和及時的修剪。在現實課堂教學中,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是學生或是不敢或不愿提出問題,或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潛在的、靜態的問題意識轉化為顯化的、動態的問題意識,而且不僅是量化上的從少到多,更是質化上的從簡到精。
1. 增強自尊自信,培養懷疑精神
增強自尊自信,培養懷疑精神是中學生具備問題意識的前提條件。在傳統教育觀念中,教師非常重視師道尊嚴。教師自以為比學生聞道在先,又對學生進行傳道、授業、解惑,是知識的權威,所以常常以權威自居。在傳統教育下成長的學生則盲目迷信教師,從不懷疑教師的權威。總認為與教師不同的觀點、答案等都是自己錯的,對自己缺乏自尊自信。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改變自己知識權威的形象,又要不斷增強學生的自尊自信,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教育學生不能迷信書本,要敢于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主見。
2. 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思維
中學時期是學生智力發展的高峰期,思維活躍,有強烈的好奇心。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因某門課程的枯燥,自身的不感興趣,教師教學語言的單調及手段的單一等因素而不愿開動腦筋,積極思維,從而致使學生的問題意識得不到培養和發展。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努力創設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激活學生思維的問題情境。
3. 營造民主氛圍,激發問題意識
心理學認為,中學生的好奇性強、求知欲旺、思維活躍,這是問題意識的表現。學生具有的這種潛在的問題意識能否得以表露和發展,取決于是否有民主的環境和氛圍。美國教育學家莫里斯·L·比格曾經說過:“在可能的時候,教師的任務就是通過課堂民主氣氛的影響,去幫助誘導(學生)親身介入。”要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充分愛護和尊重學生的問題意識,師生之間要保持民主、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消除學生在學習中、課堂上的緊張感、壓抑感和焦慮感,從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展現個性。有了這樣的適宜環境,學生的問題意識就可以獲得充分發揮和顯示,學生就會從“怕問”到“敢問”向“樂問”發展,各種奇思異想、獨立見解就會層出不窮。
4. 轉變教學模式,提問角色換位
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學生身上,一切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思維為出發點和根本目標,變教師提出問題為教師提供素材,讓學生根據素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給學生適時的點撥、引導和鼓勵。通過提問角色的換位,一方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又訓練了學生提出問題的思維方法,培養了學生提出高質量、有價值的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環節,是造就創新型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對新世紀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因而,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問題意識的激發和培養。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關鍵是課堂教學中要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讓學生敢于問;要激發學生問的興趣,讓學生樂于問;要給學生提供問的材料,讓學生能問;要教給學生問的方法,讓學生善問。惟有如此,才能突破學生思維定勢的局限,增強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從而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