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廣龍+徐開泰
摘要: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來說,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呼之欲出。如同宋慶齡所說:“孩子們的性格及才能,歸根結蒂會受到家庭與父母的影響,特別是母親影響最深。”尤其是身處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這些學生主要是以初中畢業之后學幼師的女生為主。她們母性慈愛的天性經過母親后天的影響,顯示出一種區別于他人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決定了其是否能勝任幼師的工作。這為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方法提供了靈感,家長學校的建構,為家長介入到對學生有效教育中提供了一條路徑。由此,學校與家長聯合深入學生內心世界,清除心理盲點誤區,催進職業認同,引其向教育的明晰地進發。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家庭教育;學校教育
教育是一種傳承活動,普遍認為最初、最有效的教育是學校教育,但在教育現實中,學校教育往往勢單力薄,不能對學生進行身心、能力等全面的教育,一些問題還是接連發生,即便同一課堂中的同步學習,其結果也是參差不齊,這除了學生的智力差別導致的之外,還由于一些家庭因素造成的。基于此,繼廣東之后,家長學校作為新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如雨后春筍,應運而生,且遍地開花。顧名思義,家長學校是對中小學校(包括幼兒園)學生的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的組織形式。這一組織并不僅僅針對知識的學習,更針對學生的素質能力、交際能力的養成、心理的疏導、身心發展的矯正等。尤其是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這種來自家長的教育更表現出重要性。一般而言,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都屬于女生,她們很多時候會受母親的影響較深,這種影響決定著其能否勝任學前教育的職責。有時候這一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但一大部分母親都不懂得如何完美這種影響,這就需要家長學校的介入,對學生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使家長學校實現自身的有效性。
一、從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特點出發的“家長學校”的“家長會式”教管模式
陶行知說:“幼兒比如幼苗,培養得宜,方能發芽滋長,否則年幼受損傷,即使不夭折,也很難成材。”如何培養得宜,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遵從道法天性自然的法則,間接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培養的方向找到了依據。換句話說,就是要依據幼兒的天性、喜好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培養,培養的方向要與幼兒的特點相符合,這也意在說明,家長學校要以此作為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育的方向。
一般來說,學前階段是指2~7歲年齡段的兒童,這階段的兒童表象及形象思維得以形成,這促使兒童會用表象符號來重現或代替外界事物,表象思維產生。這也是他們愛好美術、舞蹈、音樂、體育、手工制作的原因。而最成功的教育就是在“投其所好”中引其向上,因此,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然要以這幾門學科的學習作為重點,這也為家長學校教育提供了一個方向。教師要引導家長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交流,只有交流暢快,深層次的教育才能立足。實現家長對學前專業學生一對一的指導、互動、共促,才能促成家長與學生的伙伴關系。對此,教師可組織別開生面、獨樹一幟的家長會。家長會不以“會談式”的為主,教師須反其道而行之,擴大課堂容載量,讓家長與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共同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省去生生的互動,專以家長與孩子互動為主,讓其共同參與美術、舞蹈、音樂、體育、手中制作的學習,互相進步,為課下暢快無阻的交流奠定基礎。
以江都區教師進修學校為例,在對學前專業學生進行舞蹈教學時,教師便可構建家長學校,成立小型的針對自己班級的家長會,但此家長會非彼家長會,每一個家長在教師指導后,又可作為學生的教師出現,以家長與教師的雙重身份呈現在學生面前,給予幫助、引導、支持、鼓勵。這種與生俱來的關系使學生去除芥蒂,可隨時隨地一對一指導。對于舞蹈,技能要求是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協調性,并能依據教學目的編創、自演一些適合學前年齡段兒童特點的舞蹈或情景劇。圍繞這一點,教師可讓家長與學生組成小組,由家長編創,并對學生動作進行指導,完成舞蹈作品。在這一過程中,家長與學生愉快互動,這不僅有益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還有益于學生的身心發展。
二、 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思想的奠定出發的“家長學校”的“榜樣式”教管模式
如果說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那么學前兒童便是須要小心呵護的胚芽,每一個幼師要施以愛心及責任心,這是最基本的專業思想,是決定一名幼師是否合格的最重要因素,同時也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育教學管理的核心價值,可使學生完滿地從“學生角色”順利地過渡至“教師角色”。當然,專業思想并不僅是諄諄教導便可促成的,需要“心中有桿秤,眼前有榜樣”,具體而言就是要有督促自己成為合格幼師的主觀意識,另外還要有一個“以身作則,另行實踐”的熏陶環境,可以是社會、學校、家庭。但相比較,家長以身作則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最能夠實現價值意義。但家長有時忽略這一點,這就需要幼師教師引線穿針,引導學生家長以行為熏陶自己孩子。具體操作辦法就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既有教育中的情感,又有情感中的教育”。這需要教師組織一些活動及社會實踐,深入幼兒教育實地中,讓家長充當幼兒教師,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做榜樣,每一個學生也會感同身受,將自己想成幼兒,這種想象是有力的,可幫助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認識到幼兒的需求,進而為專業思想的奠定提供依據。
以江都區進修學校為例,當學生進入以江都區機關幼兒園為依托的見習實習期間,學生家長可以申請以體驗幼兒教師的身份參與體驗。在體驗過程中,一些家長會明白自己孩子責任的重大,繼而投身其中,以身作則,教育中滲透情感,另一方面,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投身于幼兒教育中,會更加增強職業的認同感、榮譽感,工作情感中也會泛著教育神圣的光芒。
三、 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的“家長學校”的“家校溝通”的教管模式
作為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距離最近、感情最親的家長總是最后知道有關自己孩子的一些事情,除了與家長學生之間缺乏交流有關外,還與家長忙于工作,沒有多余的時間來傾聽孩子內心有關。因此,總是校方在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狀況,包括容易被學生匿藏的心理問題特點。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說,往往是一些剛剛上完初中,還處于青春期,心理、生理處于劇變階段的女生。她們往往由于不想讀書而不得不讀書產生厭煩心理,沒有正確的學習動機以及人生規劃目標;在人際關系上,由于以女生為主,相同氣質類型的學生之間容易產生性格上的沖突。而且多數屬于獨生子女,比較自我、倔強,容易與他人產生矛盾;最后是就業壓力,許多學生會面臨心理問題,一旦發現就業前景與自己預想有落差時,常會懊惱,萌生自暴自棄心理,這就需要家長與校方的聯合教育。
江都區教師進修學校在教育過程中,各班主任利用互聯網為載體以《家長必讀》為藍本對家長進行溝通和教育,即通過視頻交流、在線文字交流、QQ在線交流的形式,開展家校聯合的教育。解決了家長無法到場的難題,方便了家校聯系,利于家長及時獲得孩子的心理狀態,進而及時有效地加以疏導。
四、 從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能力培養出發的“家長學校”的“網絡教學”的教管模式
由于幼兒年齡小,自身保護能力弱,因此,這要求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要具備保護幼兒的能力。如何保護,首先要做的是辨別危險,要求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具有預見性,掌握了解保護幼兒安全的最基本技能,如對意外情況的緊急處理常識等。當然,文字的敘述還遠遠不夠,不能使幼師學生身臨其境,獲得具體方法的操作性價值,而學校課堂時間又十分有限,不能做到對幼師學生保護兒童安全能力培養的全面性,這就需要家長學校的介入,以什么方式介入是關鍵,由于對兒童安全保護的知識了解得不是很系統化,家長可借助網絡對學生加以引導督促,逐漸培養其保護兒童安全的能力。
以江都區進修學校為例,為了培養學生保護兒童的能力,學校可將在課堂上沒有播放的資料傳給家長,由家長選擇適當的時間播放給學生。這些視頻資料可以包括先進成熟的幼教管理視頻,也可以是管理疏漏導致嚴重后果的反例視頻,如:幼兒教師如何虐待幼兒,違法使用小車導致幼兒傷亡而受到法律制裁等案例。通過種種此類視頻例子,學生對幼兒的安全保護有一定的認識,又由于家長學校介入,而不會出現因學校課堂課時有限而顧此失彼的情況。
上述幾點,家長學校的教育參與者均應以母親為宜,因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幾乎以女生為主,性別上的一致性更容易讓學生打開心結,會使教管實現零距離對接,發揮家長學校教育效果的最大化。無論怎樣,家長學校的介入都給予學前教育專業一次新的喚醒。
參考文獻:
[1]李偉言.美國“家庭學校教育”的復興、現狀及其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07,(04).
[2]董旭花.學前教育專業實訓教育指導[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3]陳小異.青年民辦幼兒教師職業倦怠與心理健康研究[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02).
[4]楊紅英.幼師專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與對策研究[J]. 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