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況生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4-0083-01
作文一直成為困惑著無數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問題,的確,作文對認知能力尚弱的小學生來講是一件難事,而對農村小學生來說更是一件讓他們頭痛的事。農村小學生的生活范圍小,見識少,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由于眾多原因,他們寫作時常覺得困難重重。因此我就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寫作能力說說自己的一些淺見。
一、激發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對某事物產生強烈的興趣并不是天生的。在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我們要降低學生寫作要求,不需要給學生太多束縛,讓學生放膽去寫。這就好比剛學走路的小孩,你怎么能要求他走穩走快呢?首先鼓勵他敢于邁開步子自己走路、雖然難免會有磕磕絆絆,但經過訓練會越走越穩。我們教師要像父母一樣要有足夠的耐心,在學生進行寫作時我們不必強調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的差異,只要學生愿意寫、樂于寫就行,鼓勵學生把心里想的,想說的話寫下來,消除寫作的神秘感和恐懼感,讓學生處于一種放松的狀態,讓學生勤于動筆、樂于表達,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點滴進步,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獲得成功的喜悅,使他們產生喜歡寫作文的動力,還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寫作活動,改變作文教學單一,單調的狀況。例如在班級、學校中開展作文競賽,將優秀作品貼到板報上展出,或送到學校廣播室播出,或把學生優秀作品推薦給學校刊物其他各類報刊發表,鼓勵學生積極投稿。
二、分段輔導
低年級學生詞語積累不豐富,這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通過不同形式的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的說話訓練,培養學生的口頭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在培養說話能力同時,要注意指導低年級學生練習寫話。經常進行說話寫話的訓練,低年級就會逐步具有圍繞一個中心說幾句話或寫一段連貫話的能力,這就為三年級開始的命題作文,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教師要使學生理清句、段、篇的聯系,培養學生作文時做到有條有理,內容緊湊。小學生課外的時間有限,過分要求每一次寫作時都寫整篇文章,會讓他們感到心有余力而不足。我們不妨讓學生進行片段訓練,讓他們把自己覺得感興趣的人或事以記錄片段的形式,讓把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并通過片段整合成篇。世界著名詩人歌德曾說:“世界是那樣的廣闊豐富,生活是那樣的豐富多彩……我的全部詩都是應景即興詩,來自現實生活中……”歌德明確指出了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絢麗多彩的生活,不也正是孩子們濃厚的興趣所在嗎?小學生年齡小,對他們而言,只有感興趣的活動才會積極地、自覺地去參與,才會有更為鮮明、深刻的情緒體驗。因此,為了調動學生作文的自覺能動性到寫作上來,我們要創造條件使作文教學的內容更貼近于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讓作文訓練回到生活中去,讓孩子們寫他們感興趣,樂于寫的作文。
三、積累素材
古人云:“不積硅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要寫好作文,語言材料和生活感情的積累是基礎。只有厚積,才能薄發。鑒于小學高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因此要以讀為本,由仿到創,寫出“自我”來。農村小學生閱讀量少,知識面窄,在寫作時常常無話可說,寫出來的內容空洞,語言生硬,沒有美感,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就顯得尤為重要。我認為讓把閱讀和摘抄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是一條有效途徑,因為學生習作有一個“模仿”的過程。
首先,要加強閱讀,農村小學生要學會多背書,背一些名家作品,名人名言,優美的詞句和精彩的段落。背誦也是一種模仿,久而久之,痕跡加深,腦海里詞匯量增多,在寫作文的時候,好的詞句情不自禁會從口中溢出。要求學生使用標準的普通話閱讀、背誦,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
其次,是摘抄。優美的詞匯,除了誦讀,還應該學會摘抄,做到讀抄結合,相得益彰,才能擁有大量的詞匯。我要求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個摘抄本,學生摘抄的語句都是他們自己喜歡的,也都比較貼近他們的生活,能引起他們的感情共鳴,作文時這些詞語就可以信手拈來,使習作更加形象,更加生動。
作文從某種意義上說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因此,從小就培養其寫作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意義非常重大。教師要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對作文感興趣了,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只要用心地指導,不斷地變換教學手段,運用現代化教學設備,激發他們寫作欲望,不斷地注入新鮮血液,他們完全可以描繪出精彩的人生。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