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曉中
摘 要:數學教學要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也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在實際情境下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利用原有知識和經驗同化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新知識,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進入遷移創新的情境中去。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數學教學
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學中教師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具有形象化與生動化的場景,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起學生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教學方法。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和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體驗和理解數學知識。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是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在教學中我對情境教學法進行了不斷的實踐與探索,認為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的創設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游戲一直以來都是孩子們喜歡的,也是他們最樂意參與的。因為,他們對于所有有趣的、新鮮的事物,都會產生極大的興趣,而游戲恰恰能營造出這種氛圍。那么,在數學教學中,如果我們能有意識、有目的地創設教學情境,以游戲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孩子們便會特別喜歡,這樣也可以激發他們的創造潛能,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從而使他們喜愛數學課,并能很好地促進課堂教學。
例如:在教“千克和克”時,我帶了各種各樣的水果和一個健康秤進教室。孩子們看著我拿了那么多的東西,就開始好奇了。他們可能在想:老師要干什么啊?上課時,我先大概講解了一下千克和克的概念,但是孩子們不是太清楚。然后我讓孩子們自己來稱一下體重,又讓他們稱蘋果。這樣,他們能大概了解了,然后,我說我們一起玩個游戲吧。孩子們立刻興奮起來,我說了下游戲規則:我讓他們分組,每五個人一組,讓他們互相猜測,對方的體重和我所給的水果的重量,誰猜的最靠近標準答案,誰就可以得到那個水果。這時,課堂沸騰了,所有的孩子都爭先恐后地去掂量水果和想象對方的體重。這時,我提醒他們要注意什么時候用千克,什么時候用克。孩子們都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通過這樣的游戲設置,孩子們在猜測中反復運用千克和克,讓他們很快地掌握了這節課的知識。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獲取了知識,并且增加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在新知的探究中,創設操作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的。因為這種發現,理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而這種發現又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獲取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時,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思維材料,設置“動境”,使學生借助已有知識、技能,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新知的主動探究。如,在教學“梯形面積公式推導”時,我沒有機械的講解,而是創設了這樣一個“動”境:讓學生利用備好的紙板剪出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當學生剪好后,要求學生分組檢查剪的情況,隨后,老師設問:“哪個小組能利用手中的紙板,把它們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學生獨立擺拼。緊接著老師又問:“你所拼成的圖形的底、高、面與其中一個梯形的底、高、面有什么關系?”學生們通過觀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推導出梯形的計算公式。這樣,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通過動眼觀察、動手擺拼,動腦思維的自主探究,獲取了新知識。
三、創設生活情境,化抽象為具體
數學知識既來源于我們的現實生活,也將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得到實際的運用。《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求聯系學生生活,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各種情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根據這一特點,教學中,教師可以借用有關生活實例,為學生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提出有關的問題,以引起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化抽象的知識為具體,使學生樂于探究,有效學習。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我在導入新課時從生活出發,創設情境。我先出示了一件物品,請學生猜猜用多少錢買來的。隨后我又提出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錢。學生都聯系生活,各抒己見,探索欲望被充分激發起來了。在學生認識了人民幣后便是使用人民幣,我又設計了“買菜”這一生活情境,鼓勵學生用自己手中的錢給家里買一回菜。整個學習環節中,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使學生既鞏固了知識,又體現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通過這樣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有效的使抽象知識具體化,極大的降低了學生學習數學的難度,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創設問題情境
學生探究的主體性往往來自一個好的問題情境,一個好的問題情境,也常常有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使學生感到興奮,能主動的參與,自主的探究。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維從疑問中來,學習中如果有疑問,就會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設置一些與本節內容有關的問題,使學生產生疑問,以疑獲知。
在情境中學習數學,可以促進孩子們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吃透教材,研究教法,通過創設游戲、操作、問題和交流等情境,讓孩子們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讓他們在情境中,體驗數學,體驗成功,也為他們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金成淑.小學數學構建情景教學的對策研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