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相林
摘要:新課改中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教師應根據小學生身心特點和數學學科特點,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主動自覺參與學習,進而不斷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本文探討了小學數學課堂中的興趣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興趣教學;策略
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任重道遠,它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教師不僅要理解學生,還要根據學生不同年齡的發展特點,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興趣。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數學教師更應該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在不斷的變化中尋找突破,尋找出更多更好的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的方法。
一、新穎有趣的導入
課堂導入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啟發和引導他們思考問題,使他們在較短的時間里達到課堂教學的最佳狀態。教師精心設計新穎的課堂導入,可以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為整堂課打好基礎。在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時,可以采取小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如講故事導入、兒歌導入、動畫片導入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一旦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小學一年級的“小貓吃魚”一課時,教師讓每個學生帶一個蘋果。上課時,教師把蘋果都收集起來,然后說:“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分蘋果吃,好不好?”接著把蘋果挨個分給學生,每分一個,就問其他學生“給某同學一個,老師手里還剩多少個蘋果?”就這樣下去,直到把所有的蘋果分完。最后問學生:“現在老師有沒有蘋果了?”學生齊聲回答“老師沒有蘋果了”。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認識“0”這個數字了。
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質量的好壞在于教師的精心設計,而且教學質量的好壞也會影響學生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在每節課之前,教師都要精心設計,優化教學過程,給學生帶來一堂高品質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三角形面積計算》這節課的時候筆者將課堂教學分成以下四個環節:第一,復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喚醒學生意識;第二,課前準備兩個一模一樣的三角形,讓學生用這兩個三角形進行拼圖;第三,引導學生對所拼圖形的各部分間的關系進行分析; 第四,讓學生自由討論,總結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總結歸納,得出正確的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筆者的這種教學安排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參與的熱情高漲,不但能夠快速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同時還能活躍學生思維,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三、利用游戲活動實施教學,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生年齡較小,大都喜歡游戲活動,通過游戲活動不但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讓學生通過游戲獲得樂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提高小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十以內的加減法”時,可以將課堂教學轉化為游戲活動,如“看電影”的游戲。給每一位學生發一張電影票,電影票上有兩道題,第一道題的計算結果是座位號,而第二道題的計算結果是座位排數,由教師充當檢票員,讓計算正確的學生對號入座,計算錯的學生需要再次計算。采用這種游戲方式實施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計算水平。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廣泛,使他們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四、創設貼近實際生活的情境誘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抽象思維還不完善,對事物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于感性認識。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創設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感性的了解知識,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初步認識時間”時,可以讓學生仿照家里的鐘表做一個簡單的鐘表模型,在課上讓學生觀察鐘表的構造,分別用自己做的鐘表把自己一天的活動標示出來。這種情境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五、巧妙設計課中休息,保持學生的興趣
數學比較抽象,學生容易感到枯燥,產生厭倦情緒,從而使注意力分散。心理學家阿良莫夫的研究表明:兒童注意的穩定性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強。7~10歲兒童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約有20 分鐘,10~12歲兒童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也不過25分鐘左右。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巧妙地設計課中休息,既能緩解學生的疲勞,又能使學生原有的學習興趣保持下去,每節新授課都設計1~2分鐘的課中休息,以此來調解學生的情緒。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周長計算》一課時一位老師這樣設計課中休息: 把長方形周長計算法則編成兒歌配上音樂,錄好音,待休息時放給學生聽。內容是:同學們仔細看,長方形四條邊。它的長邊叫做長,短邊稍短叫做寬,四邊結合叫周長,這周長怎么算? 動腦筋想一想。對邊相等記心間,這條性質是關鍵:計算周長并不難,一個圖形給兩數,表示長和寬,四邊相加是周長,長加寬來長加寬。算式究竟怎樣寫,寫作兩個長加寬,長寬之和乘以2,這個算式最簡便。學生通過這樣的課中休息,不僅調解了神情,緩沖了疲勞,把學生的情緒再一次調解到極為興奮的程度,同時又使本課內容進一步得到鞏固,這樣兩全其美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六、恰當合理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現代教育技術擁有“形、聲、色”于一體的獨特功用,被廣泛應用于各科課堂教學中,表現出其它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越性。現代教育技術化靜為動,化文字為圖形,做到動靜結合,圖文并茂,聲情兼備,以此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主要就是制作使用課件。教師設計課件時文字內容不宜過多,文字和背景著色要搭配合理。文字的出現可采取多種形式,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聲音設計要注意渲染氣氛,引起注意力;動畫要講究新穎、適用;整體內容要盡量追求新穎,貼近社會生活的實際。因此,恰當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充分培養小學生數學興趣。
七、重視動手操作,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
心理研究表明,小學生的認識是從操作開始的。在教學中,若能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踐,通過擺一擺、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動,能使他們在活動中學到新知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形象生動的學習情境,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動手操作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發展學習的興趣。教學實踐證明,動手操作既能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活躍課堂氣氛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教師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從各種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獲得數學知識,使學生能夠在培養持久的學習興趣的同時開拓自己的思維。
參考文獻
[1] 林尚農.淺談農村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現代企業教育,2013(24).
[2] 孫思玉.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 寧夏教育,2014(04).
[3] 趙忠海.探析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的幾點做法[J]. 旅游縱覽(下半月). 2013(10).
[4] 王興廷.淺談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 學周刊,2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