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雄
摘 要: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求知欲源于興趣,有了興趣就會產生探索新知識的沖動。
關鍵詞: 高中學生 數學學習 興趣培養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求知欲源于興趣,有了興趣就會產生探索新知識的沖動。可見,培養興趣是把學生引向愛學、會學的必要環節,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呢?
一、注重師生情感,理解學生的需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學習心理學認為,人的學習興趣是與一定情感相聯系的。傳統師生關系是“我—他”型的。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或機械訓練,這種做法束縛學生的思維與手腳,使他們逐漸喪失學習興趣。有一位教育家曾說:“在今天中國的教室里,坐的是學生,站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這種局面恰恰顛倒了,站著的是先生,占據著至尊地位,坐著的學生軀體內卻藏著戰戰兢兢站著甚至跪著的靈魂。”這種師生之間地位的不平等和教法,更難以實現心靈的相互溝通,更不能取得學習上預想的效果。現代師生關系是一種“我—你”主體間性對話關系。這種關系在本質上體現了一種真正意義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關系,彼此之間是相互促進的,彼此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對話、相互轉化。教師要尊重、理解、信任和愛護每一位學生,把學生當成教學活動的朋友。教師可以用商量的語氣與學生交談,如“誰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成果?”“誰想說一說?”“哪位同學愿意資源共享一下?”當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應采取積極的態度進行評價,如“你和老師的想法相同”,“很有創造性,真好”等,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信心。當學生回答錯誤時,首先要肯定他們的勇氣和膽量,再給予一些提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心情舒暢,才敢想、敢問,從而激發他們繼續主動參與的興趣。
二、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巧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上教師要以身作則,有的時候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那種“愛”,對教育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及強烈的事業心、淵博知識、教學藝術修養等,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學生。數學知識雖說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廣大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有的時候很多學生喜歡學習數學往往是喜歡數學任課老師。教學效果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很大。因此,教師應該建立平等互助的課堂,把學生看做整個課堂的主體。教師和學生建立在平等互助的基礎上,共同探索未知的數學知識。每個學生都是個體,由于種種原因,學習成績都不一樣。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尤其是那些“差生”要多給予他們幫助。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理想,要激勵他們通過努力實現夢想。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自尊心都比較強,廣大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尊心,批評要恰當,引導學生改正自己的錯誤,巧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教師要積極培養他們的學習獨立性和創造性,讓他們自己處理一些難度比較大的題目,鍛煉自主學習和獨立解題的能力。對于“中差生”,教師則應以慈母之心和教師之嚴,循循善誘,因勢利導,讓他們在處理簡單問題中增強自信,在成功中培養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表揚和贊許是學生克服困難的動力和產生求知興趣的源泉。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都有好奇心和好勝心,廣大教師要掌握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課堂上不妨多給學生一些表揚,特別是那些“差生”,教師要通過表揚激勵他們更好地學習,給他們制定短期目標,讓他們有目的地學習,讓他們嘗試成功的快樂。這樣,一點一點的進步和提高都可以讓他們的內心得到滿足和喜悅。數學學習興趣就是這樣慢慢培養起來的。
三、以生動、幽默的語言引發學生興趣
教師的語言藝術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判斷、定理等具體化;能把深刻的道理通俗化,難懂的理論形象化,有利于誘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盡量用學生較為熟悉、容易理解,而且具有誘惑力的語言,對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思維有良好作用。數學一般被認為是枯燥乏味的,不乏喜歡的學生。很多喜歡數學的學生表示自己喜歡數學是因為認為上數學課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再次證明興趣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原動力。一節讓學生感到有趣的數學課,比教師苦口婆心地對學生說“數學其實挺有趣的,你們學了就會發現它的有趣性”要強上十倍、百倍。而一節能讓學生感到有趣的數學課,主要體現在任課老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語言等能力的魅力上。尤其風趣幽默的語言具有神奇的誘惑力,能讓學生的心全系在老師講話的內容上。巧妙地運用幽默的語言,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強化意識。數學教師的語言藝術修養直接影響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有趣的內容配合生動的語言,更相得益彰。
總之,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有很多方法。只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不斷改變教學方法,就能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的重要性,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無窮魅力,從所謂的枯燥無味中解放出來,進入到其樂無窮的數學境地中。讓學生以主動的、積極的態度學習,保持數學學習興趣的持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