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玲
摘 要: 英語教學是高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高職英語教學存在諸多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分析了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對策,以期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 高職英語教學 存在問題 教學對策
一、引言
2015年,教育部印發了《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明確指出,高職教育要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堅持適應需求、面向人人,堅持產教融合,推動高等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加強技術技能積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英語教學是高職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僅要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而且要培養雙語型技術性人才,滿足社會對學生的就業需求。高職英語教學現狀不容樂觀,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推進高職英語教學的發展便成了當務之急。
二、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英語基礎差,學習積極性不高。近年來,由于高職院校擴招,生源不斷擴大,高職學生的英語水平普遍不高。根據對我院學生入學英語成績的初步統計,90分以上的學生僅占班級人數的15%;60分~90分之間的學生占班級人數的40%,60分以下的則高達45%。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的英語入學基礎很差,在中學階段沒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對英語學習存在畏難情緒。基于以上情況,在入學后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內心對英語課早有所抵制,學習興趣低,課堂注意力不集中,玩手機現象嚴重,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感到力不從心,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2.大班教學,課堂教學活動開展困難。由于招生人數的不斷增長,加上師資不足,高職院校大多實行大班教學,一些大專業如水利專業、造價專業、建工專業、會電專業的班級人數達到60人以上,甚至有些班級整合成100多人進行合堂教室教學,學生人數遠遠超過正常的班級人數,不利于教學秩序的維持和教學活動的開展,更談不上個體教學。在日常課堂教學活動中,由于時間和人數的限制,大多數學生缺少發言、鍛煉的機會,課堂上只有基礎好、活躍、愛表現的學生有機會練習,兩極分化嚴重。例如在進行詞匯教學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教學。4人一組,整個班級大約分成至少15個小組,但受時間和學生人數的限制,教師在檢查小組學習成果階段往往不能實現既定的目標,由于過程太長,課堂紀律混亂,學生自制能力弱,課堂教學效率受到很大的影響。
3.教學設備配備不足、教學模式與手段單一。由于現代化教學設備和教學軟件的缺乏,高職院校英語課堂教學仍然存在“教師+教材+黑板+粉筆”的傳統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沒有得到完全推廣。傳統教學方式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課堂上還是以教師為中心、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師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知識而缺乏師生互動,學生只是被動學習,沒有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4.課程設置單一,英語學習環境缺乏。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一般安排在大一開設,共兩個學期,每周學時四個,基本以課堂教學為主,沒有設置實踐課,學生缺乏實際應用英語技能的機會。高職學生入校后大多沒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加之大部分高職院校對學生的英語四級考試沒有過多要求,學生的英語學習目標僅限于考試及格,整體學習氛圍不好,學習英語的時間也只有每周四個學時,課下幾乎不再自主學習。有些高職院校為了增加專業課的學習時間,把英語課由兩個學期縮減成一個學期,學時驟減。大多數高職院校沒有做好基礎英語學習與專業英語學習的銜接,“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無法得到體現,學生重視專業課的學習而忽視英語學習的現象普遍存在,持“英語無用論”者大有人在。基于這樣的學習環境,英語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5.師資短缺。高職英語教師大都為師范院校畢業,畢業后直接參加工作,沒有進入企業學習、實踐,工作經歷較為簡單。擅長英語專業知識,但缺乏對所教學生專業知識的了解,在教授專業英語的時候往往是紙上談兵,做不到知識的融會貫通。高職院校普遍缺乏既會英語又懂專業知識的英語教師。另外,英語教師缺乏外出學習的機會,與英語教師相關的培訓較少,教師的職業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三、高職英語教學的對策
1.改進教學模式與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高職英語教師要積極學習最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學觀念,大膽嘗試新型教學模式,不能再故步自封。課堂教學方法要勇于創新,如采用翻轉課堂、合作學習、小組學習、情景教學等。以上的教學方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多的是課堂的manager或者director,學生由被動學習變成課堂的主體與中心。
2.大小班教學結合,分層教學。目前看來,高職院校完全實行小班教學不太可能,但英語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取大班、小班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例如聽說課對師生間的互動和學生的參與度有較高要求,教師可以分次授課,一次班級人數控制在30人左右;讀寫譯教學對學生的英語基礎要求很高,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分成A、B、C三個層次,有計劃地因材施教,選擇基礎較好的學生輔助教學,也就是導生制教學。
3.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創建網絡學習環境。網絡信息技術的更新與發展為英語教學提供了諸多平臺,學生更喜歡的英語授課形式是利用多媒體課件與教師講解相結合,以及網絡自主學習與教師面授相結合。為了順應學生的需求,廣大英語教師必須學習和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時俱進。教師可以創建網絡學習平臺,如建立學習微信群、qq學習群、網絡學習社區等,把教學資料如音頻、視頻、課件等上傳到這些技術平臺上,學生也可以把自己的學習資料在這個平臺中進行分享與交流。網絡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結合已經成為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只有利用好網絡學習環境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4.課程設置多元化,做好公共英語與行業英語的有機結合。為了更好地為學生就業打好基礎,滿足專業需求,英語教學必須與專業相結合,開設行業英語課程成為許多高職院校的必選項。為此,根據本院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我們通過參考目前國內相關行業英語教材,對相關的用人單位和畢業生進行調研及網絡搜集素材等方式,精心策劃并開發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兩套適應高職院校學生的行業英語教材,如《水利英語》、《建工英語》等。為順應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的大趨勢,從2014年起,我院在水利系和建工系大一第二學期開設行業英語學習,嘗試與公共英語教學接軌,取得較好的效果,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在行業英語學習過程中收獲很大。
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創建雙師型人才隊伍。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保證高質量教育的前提。作為一名出色的英語教師,其不僅要有扎實的英語專業知識,還要掌握所教專業相關的專業知識,努力成為雙師型教師。從教師的職業生涯考慮,高職院校要完善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建立教師學習培訓制度,構建高等學校中青年教師國內訪學、掛職鍛煉、社會實踐制度,構建教師網絡研修社區和終身學習支持服務體系,促進教師自主學習。除此之外,還要加強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和師德建設,時刻不忘教師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重任。
四、結語
高職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職英語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而且要服務于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需求,努力實現“教、學、做”一體化。為此,廣大高職院校的一線英語教師應及時發現和總結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努力探索解決問題的對策,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新形勢下高職英語教學的需求,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代玉萍.高職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山東外語教學(雙月刊),2012,2:102-103.
[2]王婷.淺談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2007,8: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