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洪臣++王云飛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9.130
摘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精心設計微課教學內容,巧妙設計微課教學形式,科學控制微課教學時間,合理應用,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從而促進語文教學的優化。
關鍵詞 小學語文;微課;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19-0130-02
1 前言
隨著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微課使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變得現實可行。那么什么是微課呢?微課是基于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時代的一種全新教學理念,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教學內容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1]。它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視頻為表現形式,以教學應用為目的的教學視頻。其特點為短小精悍:“短”是指時間短;“小”是指主題小,內容少;“精”是指設計精心,講解精良;“悍”是指教學效果震撼人心。
如何設計微課?筆者在此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談一談小學語文微課設計與應用的問題。
2 小學語文微課的科學設計
精心設計微課教學內容 內容決定形式,語文微課的制作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精良設計:一方面必須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指向語文學習的難點,只有學習主題明確、內容集中,學生方能輕松接受理解;另一方面根據微課使用的不同時機、不同實際,設計內容的重點亦應有所區別。微課是在課堂教學前使用,還是在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后使用?只有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方能巧妙地將微課融入教學。教授一篇課文,指導一篇作文,有很多內容可以制作微課,教師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完全設計成微課,因此需要精選微課內容[1]。
如在講授《坐井觀天》這一課時,課標要求認知三個字、掌握八個字,“際”在這里既要求學生認知又要求理解;但學生對理解詞語“無邊無際”的意思有一定困難,而且學生理解這個詞對理解整篇課文的寓意也特別關鍵。為了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無邊無際”的含義和《坐井觀天》這篇課的寓意,筆者設計并制作了微課《詞語的理解和積累》。學生在了解寓言大意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討論這個問題:“青蛙為什么不相信天空是‘無邊無際的?”適時呈現微課:我們生活中“無邊無際”的田野、“無邊無
際”的草原、“無邊無際”的天空、“無邊無際”的大海、“無邊無際”的沙漠——一只青蛙坐在井里只能看見井口大的天空……
直觀形象的視頻微課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使學生不但輕松地地理解了詞語“無邊無際”的含義,而且在實際情境中對“無邊無際”這個詞得到了實踐運用。同時,學生理解了青蛙弄錯天空大小的原因,體會到《坐井觀天》這則寓言中蘊含的深刻道理,將本來不可見的思維路徑、思考結構用畫面、視頻和文字的形式充分表現出來,為學會認知、學會探究、學會思考打下良好的基礎。
巧妙設計微課教學形式 形式要根據目的服務于內容。相同的教學內容可以設計出不同形式的微課,采用何種形式取決于教學目標。一些教師在制作微課時,習慣于就語文課本中某個能力點或某個知識點進行細致的講述式的微課設計。肯定地說,講述式的微課在語文實際教學中是必須要有的,然而如果完全是這種講述式微課,那么語文教學就會成為用視頻講解代替教師授課,這和當下課程改革倡導的積極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是相背離的。因此,筆者嘗試設計多種形式的微課,如比較式、演示式、探究式等。在微課中添加師生互動,如講解中留設暫停鍵、質疑式講述、創設學習情境、增添學習小伙伴、指導滲透學習方式……這樣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代替了被動地接受。
在教授二年級學生“學習查字典”這一課時,對學習用部首查字法的教學,筆者設計了微課《部首查字法》。
首先,結合暑假旅游創設到秦皇島旅游情境:展示秦皇島北戴河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要查的秦皇島的“島”字和“北戴河”的“河”字。
其次,逐步展示部首查字法的過程:一是確定所查“島”字的部首是“山”,二是在“部首目錄”中找出“山部”所在頁碼,三是從“檢字表”中找出“山部”之后找出“島”字及所在頁碼,四是根據頁碼在正文中找到要查的“島”字。引導學生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掌握部首查字典的方法。
再次,將查找“北戴河”中“河”字的過程連續呈現給學生,使其完整地體驗部首查字法查字的具體方法。
最后,引導學生拿起字典,親自查找課本中要求查的字詞,從而輕松掌握部首查字法。
這樣設計,學生在語文技能的培養過程中獲得語文知識,提高了學習語文能力。
科學控制微課教學時間 微課的“微”除了教學內容少而精外,小學微課在時間上應當控制在5分鐘左右,不能超出10分鐘。依據相關規定,不得給一、二年級小學生留書面家庭作業,其他年級學生書面家庭作業量每天不能超出1小時。每節語文課在小學階段時間為40分鐘,引導學生在語文活動中聽說讀寫,從而培養語文素質。
心理學研究明確指出,活潑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小學生有意注意的持續時間較短,通常情況下最多堅持10~15分鐘?!拔⒄n”,因此必須微小,特別是語文微課應該做到時間簡短、內容精煉。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摸索出這樣的原則:
1)在小學一、二年級課堂閱讀教學中的寫字指導的微課,通常控制在2分鐘上下,不但能將學生寫字的興趣激發出來,從而有效地指導寫字方法,而且讓學生的寫字時間有了保證;
2)在小學中高年級的課堂閱讀教學中,閱讀理解微課一般在5分鐘左右,不但可以突破閱讀理解中的重難點,而且能保證學生充分參與朗讀、討論、練習等語文活動時間;
3)小學生在家里自學微課,每階段時間應控制在10分鐘,這不但能保證集中學習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而且符合人眼視覺駐留規律,避免學生視覺疲勞、加重學習負擔,保證學生身心健康。
3 小學語文微課的合理應用
應用于課堂內容展示 與傳統課件不同,微課的設計已將講解融入其中,相對可獨立實現教學。微課制作簡便,組成微課資源庫后教師便可實現資源共享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可適時運用。比如:借助微課對基礎知識進行介紹,而后進一步進行教學縱深延展;運用微課進行拓展訓練:借助微課涉獵相關延伸領域,引導學生激發自主探究;還可以使用微課導出語文的趣味性題材,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使用微課時做適當的補充講解。
應用于學生課外自主學習 由于微課短小精悍,主題鮮明,便于利用,為學生自主學習語文提供了條件。引導學生課外自主學習微課,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替代語文教師的課外輔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教師可以將微課資源上傳到學校網站,之后布置任務,引導學生在家網上自學。具體可分為以下三種模式。
1)課前預習型微課:讓學生了解背景知識,認知基礎知識,不懂的地方留出質疑,課堂學習中做重點關注。
2)課后釋疑型微課:對上課沒有理解的地方,讓學生借助相關知識點微課來解惑,解決個別問題。
3)課外拓展型微課: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學習課外的語言、文學、寫作知識,給學有余力的學生以發展空間,彌補大眾化課堂教學的不足[3]。
應用于教學科研活動 公開課、說課、集體備課等形式開展討論是傳統的主要的語文教研模式,這些模式雖然直接而且非常有效,但都需要經過精心的組織謀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時可能流于形式。而借助制作好的微課,展示教師的教學理念、模式方法,開展微課教研,雖然現場播放只有幾分鐘,但每節都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教學過程,而且可以在有效的時間內展示多位教師的教學風采。因此,以微課為媒介開展教研交流,相對于傳統教研來說更加便捷,并且既可現場開展,也可通過網絡突破地域、打破時空,進行網絡教研。
4 結語
微課使得翻轉課堂變得現實可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進微課,精心設計微課教學內容,巧妙設計微課教學形式,合理控制微課教學時間。不但可以將微課應用于教師課堂語文教學,還可以服務學生課后自學以及教師教研活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從而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化?!?/p>
參考文獻
[1]黎加厚.如何科學設計微課?[N].中國教育報,2014-09-03(008).
[2]張潤柳.基于微課程的小學語文MOOC平臺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2015(9):30-32.
[3]劉麗娜.讓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閃光[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