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娟
摘 要:當前,微課以其短小精悍的特點,在國內外教育領域快速發展,這一趨勢同樣也體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微課的教學設計與教學表達上應充分體現微課的獨有特征,轉變教學理念,將微課視頻作為教學的一個環節或一種資源,在課程中使用更多主動學習的策略;要根據思政課微課的應用模式來設計微課;要基于學生的學習心理、奉行兩個中心的教學理念。
關鍵詞:微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11-0206-02
微課(Micro-lecture或Mini-course),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通常指音視頻資源。從形式上看,主要指微講座、微課程和微課教學三種類型。目前,國內對微課的定義比較流行的是以下說法。“微課是根據課程標準和課堂教學實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與學活動中所需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結合體。”[1]相比較傳統意義的課堂教學活動,微課可以被視為是教學方法的一種創新。它的創新性主要體現在開發理念、資源組成、資源粒度、資源構成和應用領域等方面,這些優勢能結合教學環境、教學對象等發生的變化,圍繞教學理念、方式、組織管理等方面開展相關探索,尤其適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發展方向和趨勢。但同時也要看到,有效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創造的,單純依靠缺乏現場氛圍的教學視頻,容易使學生產生孤獨感而影響學習效果。同時,微課因其短小的特點,難免在廣度、深度等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如何在設計之初找好定位,做好思政課的微課設計,這些就成為思政課微課的關鍵所在。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微課的教學設計必須體現微課的獨特特征
1.微課的基本特征
作為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微課與傳統教學資源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短——教學活動短,視頻時間短;小——微課選題小,資源容量小;精——內容精選,教學精彩;悍——交互性強,應用面廣[2]。微課的資源組成以錄制的視頻為核心,呈現多樣化的資源組成類型 (微視頻+微課件+微練習+微課反思與具體教學環境相結合);相對傳統教學資源,微課的資源粒度要小得多,教學中主要采用點式或專題式,時間短(10—20分鐘),容量小;除了粒度小,資源結構也呈現半結構化,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可擴充、生成、修改和完善,應用交互性好;應用領域較之傳統教學,對象更加廣泛,適用于學生、教師和社會人員等更多人群;功能更加多樣,不僅適用于學校教學,還可用于遠程學習、移動學習、在線學習等領域;學習方式也更為便捷,它能夠支持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
2.思政課微課的教學設計容易走入的誤區
在開發微課的最初一段時間內,由于不同教師對微課的認識有所不同,開發設計出來的微課作品也就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形態,有的作品幾乎完全沿襲傳統精品課程錄制的技術路線及制作方式,沒有完全體現微課的獨特特征。從教學設計的角度進行分析,思政課微課的教學設計主要存在的問題:第一,選題不恰當。選題是開發思政課微課的第一步,要從總體布局上考慮“做什么” “為什么”的問題。通過分析教學內容、學生學習情況等來確定教學內容的核心,思考微課的應用模式并在此基礎上確定微課的名稱。在思政課微課的教學設計中,一些老師在微課命名中直接采用原有課程名作為微課名稱,如“馬克思主義關于共產主義的理論”,這樣的主題包含的內容很多,很難在15—20分鐘的時間內將全部內容表述清楚。第二,表現形式過于單一。教學內容表現形式是否恰當,也是思政課微課成敗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在教學設計中,有的思政課微課在整個作品中除了PPT之外未使用其他多媒體,如視頻、音頻、動畫等,高校思政課的內容本身理論性強,比較抽象,完全依靠教師的講解很難提升學生的興趣和教學效果。第三,教學邏輯含糊不清。在教學設計中,有的微課在教學內容的組織與表達方面邏輯性差,教學主線不清晰,一個微課聽下來不知道想要講授和解決的重點是什么,不也清楚引用的媒體素材和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性在哪里。第四,微課定位錯誤。在錄制微課的過程中,發現有的老師錯誤地以為微課就是對一節課程的節選,直接在原有的一節完整的課中裁剪出幾個微課,或者是將微課錯當成了說課并去解說整節面授課程的教學過程。第五,教學過于單調,平鋪直敘。思政課由于自身的一些特點,在講授中如果沒有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整個微課的學習氛圍會比較沉悶。有的微課講授空洞、缺少案例,在整個講解過程完全沒有高潮和起伏,甚至直接是對著鏡頭念講稿。第六,教學表達不佳。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從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再向學生的思維體系和行為體系轉化,教師的教學表達至關重要:表達的內容是否準確、表達方式是否恰當、表達形式是否具有藝術性,這些都直接影響到教學內容的傳播和教學效果的好壞。例如,在微課錄制過程中,不少老師由于沒有錄課的經歷,所以鏡頭感較差,表現為:在鏡頭前神態拘謹、很少看鏡頭,講授時面部表情僵硬、缺乏親和力等。
3.思政課微課的教學設計如何體現微課的特征
在思政課教學中,教師在微課教學設計時要定位準確、認識清晰,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以便更有針對性地設計微課,這樣才能體現微課的優勢特點,發揮微課的作用,保障學習者的學習效果。以“我國公民的憲法權利”微課為例,具體實施步驟如下:第一,要把微課的核心概念羅列出來,在這個微課中,核心概念包括“我國、公民、憲法、權利”。第二,以核心概念為線索撰寫上下文背景的介紹及總結。在“我國公民的憲法權利”這個微課中,微課導入發生在同年的兩個真實案例為背景,以總結追蹤案例之一的主人翁為結束,相比平鋪直敘的設計更容易將學生帶入微課預期的語境中。第三,制作長度在10—15分鐘之間的“微”視頻。“微”視頻是整個微課的核心,做好微課的前提就是首先要制作出主題突出、短小精悍的視頻。微課就是以“微”視頻開展教學,并以“微”視頻的方式,滿足學習者“隨時、隨地、隨需”的學習要求,適用于正式、非正式學習[3]。“微”視頻制作的第一個環節是視頻的錄制,錄制之前要將微課中教學內容的載體做詳盡的考慮和布局,主要包括:PPT、視頻、音頻、動畫、教具、老師的操作等,只有在錄制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保證教學內容清晰地呈現,這也是微課是否具有傳播和學習價值的前提。在錄制時,要盡量保證音頻清晰、無雜音,錄制的畫面中的燈光要均勻,畫面的構圖要合理,鏡頭組接要符合教學邏輯和觀看者的認知心理等。錄制結束后就是視頻的編輯,如果錄制中有的畫面不是特別清晰,可以在后期編輯時將畫面切換,以圖片、PPT、視頻、動畫等素材的方式直接導入到視頻軌道。第四,設計指導學生學習的任務,并將教學視頻和學習任務上傳至網絡教學綜合平臺。在平臺上告訴學生如何根據學習所需來搜尋相應的資源,這樣能使學生的學習有更多的主動權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
二、如何把握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微課的教學設計
高校思政課和其他課程相比,具有自身的特點:課程中的理論性較強,抽象概念比較多,在課程中,教師要把握好政治性與思想性、邏輯性與紀律性、實踐性與知識性、趣味性與情感性等幾方面的特點[4]。如何運用微課這種新形式準確而又清晰地表達思政課的內容、體現思政課的獨有特點,必須要有針對性地做好微課教學設計。
第一, 轉變教學理念,將微課視頻作為教學的一個環節或一種資源,在課程中使用更多主動學習的策略。傳統思政課的教學方式偏重于課堂中的教師灌輸,留給學生思考、討論和研習的時間較少。在微課中,以微視頻為基點,教師提供附屬的資源包(如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微反思、微點評、微反饋等)共同組成一個個完整的微課。在這種環境下,微課資源呈現動態發展的形態,可隨時進行拓展和完善,并能夠用于支持師生之間的一些個性化教與學的需求,如翻轉課堂。
第二,根據思政課微課的應用模式來設計微課。不同教學功能的微課需要不同的設計并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對于思政課同樣如此,在不同的課程、章節、內容中,可以運用不同的模式以求達到最佳效果,在這些模式中可以圍繞某個知識點,或者一個現象,或者一個例題,或者一個案例來展開。仍以“我國公民的憲法權利”微課為例,在教學組織上本微課以兩個真實案例的導入為鋪墊,先讓學生在案例的敘述中了解相關知識背景,同時在對比兩個案例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相關法律問題,在進行課堂討論之后,結合前期學習的內容在理論上對案例加以解析,并且對涉及的相關法條進行解讀。以期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較為清晰的脈絡和理性的認識,最后以案例中主人翁的后續報道作為結束,啟發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地理解和思考,在我國推行法治進程的今天,作為一名大學生,如何在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過程中理性地思考。
第三,基于學生的學習心理、奉行兩個中心的教學理念。傳統的思政課教學中,強調以教師為中心、為主導對學生進行理論的灌輸,而真正成功的教學實踐是不排斥相異的教學理念的。在思政課教學中,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把握好課程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同時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學習需求的不同,充分發掘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促使一種更加民主的教學實踐的產生,做到以教師和學生為中心,兩者并不矛盾。在這一方面,微課教學實踐可以很好地體現這種教學理念。它具有知識切割的功能,帶有知識點標簽從而便于檢索和回看,同時因其短小精悍的特點,使學習者更容易保持注意力,當然,前提是制作的微課要做到主體凝練,同時具有表現力。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2]楊輝.小議微課[J].時代教育,2013(14).
[3]楊紅業.微課視頻如何讓學習者駐足——基于全國首屆高校微課比賽攝制的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4).
[4]胡孝四.論有效思政課的幾個特點[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