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小學科學教學仍以傳統教學模式為主,這與新世紀對創新性人才的需求越來越不相適應。從小學科學傳統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分析中可以發現,我國小學科學教學有許多亟待改革之處,據此研究并設計我國小學科學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改革;探討
加強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減輕學生負擔是我國小學科學教學面臨的緊迫任務。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是實現教育目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的決定性的因素。隨著教育目標的重新定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逐步展開,小學科學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已勢在必行。對傳統的教學過程進行研究,吸取其精華,摒棄其糟粕,積極推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是每一位小學科學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一、教學方法的內涵和特點
教學方法是教授者與學習者根據教學論原理和法則所規定的操作順序,使教學內容合乎教育目標,并使教學成果顯著。它有七個方面的特征:①教學方法是學生認識活動的一定運動形式;②教學方法在任何時候都是一種特殊的運動,它揭示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內容,并以此來保證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不可分割性;③教學方法是師生之間交流信息的一種方式;④教學方法是控制學生認識活動的一種方式;⑤教學方法以師生交流的若干方式為特征;⑥教學方法是刺激和形成學生認知動機的一種方式;⑦教學方法可以作為檢查學習效率的方式。
二、傳統的小學科學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及其局限性
1.傳統的小學科學教學方法——“填鴨式”教學法
中國中小學生往往應試能力強而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差。主要原因就是我國中小學長期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法。這種教學法有如下特征:①信息傳遞單向性。主要教學是教師授課,學生聽課;信息傳遞途徑是單向的。②偏向于死記硬背。學生為了取得高分,偏重死記硬背。③實驗探究機會少。“填鴨式”教學法不注重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因而往往造成學生學業成績好,但不能將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
“填鴨式”教學法的局限性是:①重教法輕學法;②過分強調語言傳授;③忽視實驗探究環節;④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脫節。
2.小學科學具體的教學手段
(1)寫板書是教學過程的重點。目前很多小學科學的課堂上,教師主要通過板書傳遞信息,學生通過記筆記以追循教師傳遞知識信息的思路。更有的學生竟逐字逐句地抄板書。因此,寫板書成了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重點。
(2)教師備課只備教材。小學科學強調理解教材和駕馭教材,對課外拓展幾乎不作要求。其實學生身邊處處都有科學現象,應當利用這些科學現象培養學生形成善于觀察現象、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知識和規律能力的習慣,為終身學習打下扎實基礎。
(3)輕視實踐性教學環節。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計劃普遍是理論課時,幾乎無實踐課程環節。它體現出來的思想是重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輕實驗和探究能力的養成。甚至不少人認為,小學科學課是副課,學生只要背下來就行,根本不需要實驗和探索環節。因此,不少學生只會考試,不會實驗,不適應生活。
(4)成績評定方式單一。小學科學許多題目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因此以教師個人的觀點作為評分標準并不科學。此外,僅靠考試來評判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也是不充分的。目前,小學科學通行的是期末考試學生臨時背一二頁提綱。
(5)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運用不廣泛?,F在不少學校都配備了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但從整體上看,現代化教學設備配備不夠、運用還不廣泛。關鍵是懂設備的不懂教學,懂教學的不懂設備,許多教師對現代化教學設備的使用停留在最低層面上,遠未發揮這些設備的先進功能。在使用多媒體計算機教學時普遍存在下列問題:首先,它沒有保證學生實際攝取信息量的同步增長;其次,因為使用多媒體計算機教學節省了教學時間,節省的教學時間用來自習或做別的事情;再次,電子課件的編輯制作及對所購買教學課件沒有很好組合消化。
三、小學科學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的具體措施
從以上分析看,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很不利的,小學科學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已成為一個重大課題。
1.廣大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教法改革意識
教育思想和觀念應滲透小學科學教學工作的各個方面,貫穿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沒有正確的教育思想和觀念作指導,就不可能有正確的教學實踐活動。所以,小學科學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要服從于“教給知識、發展能力、培養素質”的需要,要體現把培養創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的現代教育思想和觀念。
2.注重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的精髓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訓練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啟發式教學應用范圍很廣,講授課、習題課、討論課、答疑課、各類實驗探究課等均可運用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法有以下特征:①信息傳遞的雙向性。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也接受來自學生的反饋,提倡互問互答和即時回答。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索取知識。②教學相長。這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教師既當先生也當學生,通過接受反饋信息,教師不但能掌握學生的理解程度,而且能判斷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是否正確和適宜。其二,是學生既當學生又當先生,通向老師或其他學生提問、講解等方式,更能深刻理解所學到的知識。③重視能力教育。
3.積極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小學科學教學活動采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不但可以大大增加講授效率,而且圖文并茂、動靜結合,形象生動,信息量大。它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因此,小學科學教師應努力改變單一的“粉筆加黑板”的傳統方法,充分利用現代先進教學手段,以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增加教師單位時間傳遞的信息量。
在構建現代化教學手段新體系時,首先要立足大膽質疑,激發探究熱情,精心設計教學結構;其次要注重培養參與意識,注重探究過程,構建教學方法新體系;再次要注重培養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4.改革傳統的成績考核方法
在成績考核上,可根據小學科學學習內容的要求,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卷、閉卷、課堂問答、小論文、小作品、小制作都有其特殊功能,能檢查學生各方面的發展狀況??荚噾贾R,又考能力;既考理解,又考應用;既考分析,又考綜合。防止重記憶、輕理解,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
5.注重實驗,培養探究能力
科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特別要加強探索性實驗的訓練,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在學生已有知識和初步具有實驗技能的條件下,老師提出課題,在老師指導下,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在實驗中觀察現象,主動探索,然后得出科學規律。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課堂真正“活”起來。
由于受傳統文化、辦學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當前小學科學教學中仍將起重要的作用。教學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達到目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只要教師盡可能多地在教學中適時引入啟發式教學,堅持不斷地進行教學改革,社會、學校、教師和學生多方面的支持與配合,才能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作者簡介:
向陽(1966.7~),男,苗族,一級教師,從事小學數學和科學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