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麗
【摘 要】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而引入新課是教學的重要和必要環節。“引”就是引導,“入”就是進入學習狀態。高爾基在談到創作體會時說:“開頭第一句是最難的,好像音樂里定調一樣,往往要費好長時間才能找到它。”“萬事貴乎始”,就像聽故事,如果開頭很精彩,你肯定會希望一聽到底。如何在上課開始將學生的心思緊緊抓住,從而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的教與學上,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呢?這就需要精心設計一個精彩的課堂引入。
【關鍵詞】初中數學;情境創設;作用;方法
新課引入是輔助教學的一種常見手段,更是一種藝術。新課引入與教學內容不能油水分離,而應水乳交融,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據,緊緊圍繞新課引入這個特點來設計。恰到好處的引入新課能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成為啟迪思維、強化記憶、幫助理解、發展能力的興奮劑和催化劑。
一、情境創設在新課引入的重要性
1.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好的新課引入能強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注意力是保證聽好課的首要條件。如果教師在剛上課時,不注意引課技巧,不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就如《大學》中指出的:“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這就更談不上學習了。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產生注意的基礎,求知的動力,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課堂教學則是主要形式。而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要設計好每堂課的“引入新課”,要講出新意。因為學生對知識興趣的第一個源泉就是每個課題的引入。古今中外的科學家、發明家無一不是對所探討的問題有濃厚的興趣才獲得最后成功的。所以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3.承上啟下,使學生有準備、有目的的進入新課的學習
好的新課引入,應該起到復習舊知識,引入新知識,在新舊知識之間架起橋梁的作用,從而為學生學習新知識鋪平道路,明確目標,打下基礎。
4.為新課的展開創設學習情境
良好的新課引入可以起到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的情緒愉快地進入學習過程,為新課的展開創設良好的條件。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新課的引入應該在以前教材引入新課特點的基礎上有新的突破。可以通過一些靈活多樣的形式體現:如每堂課開始2分鐘,由于學生剛進入教室,找書找筆,課間嬉鬧余興未消等原因,注意力往往不夠集中,如何改變這種狀態?教師一上課就設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喚起學生的注意,或用目光掃視教室,或叫學生朗讀,或溫故知新,或創設情景誘發思維,或設疑布障、引起懸念,或實物演示,加強直觀,或動手實驗巧設鋪墊,或精心設計一段引人入勝導語,就可以抓住學生的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當學生情緒熱烈,興趣深厚時再轉入正題,這樣可以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意境。
二、創設情境在新課引入的方法
俗話說的好,“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課堂教學中的引入設計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恰如其分的引入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每個學生身上的最大潛能,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身上的每一個細胞,每一條神經去聽課,還能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使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動”起來。引入新課的形式和方法多種多樣,關鍵在于教師的創造性思維和靈活運用。現在我結合初中數學新課標的特點總結一些引入新課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1.以舊代新引入新課藝術
從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新問題,在我們的教學中是被大家經常和廣泛應用的一種引入新課的方式。這種方式不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為學生學習新知識鋪路搭橋。教師在一堂課中應注意抓住新舊知識的某些聯系,在提問舊知識時引導學生思考、聯想、分析,使學生感受到新知識就是舊知識的引申和拓展。這樣不但使學生使學生復習鞏固舊知識,而且消除學生對新知識的恐懼和陌生心理,及時準確地掌握舊知識的聯系,達到“溫故而知新”效果。
比如:在講授七年級下冊《近似數和有效數字》一節時,先從學生身邊的小調查開始:如:你家有幾口人?我們班共有多少名學生?你的身高是多少?光的速度是多少?讓學生可以從身邊的數據來理解近似數和有效數字。
2.提問質疑引入新課藝術
一個好的問題引入具有藝術性、趣味性和啟發性,能激起學生的數學思維興趣,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有些內容若只靠正面講解,長達不到理想效果。學生有疑問就會對研究的對象發生興趣。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因此教學引入新課時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設置問題。實踐證明:疑問、矛盾(認知沖突)和問題是數學思維的起搏器,可以使學生的求知欲望從潛伏狀態轉入活躍狀態,有力地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是開啟學生思維器官的鑰匙。問題引入情景創設的問題一般要有較強的吸引力和再生力,能夠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并能產生一系列的分支問題。這些問題往往又存在一定的懸念,與學生已有的觀念造成某些方面的認知沖突,激起學生解決矛盾的強烈愿望。
例如講解二次函數的最值問題,從一個實際問題出發:若利用花圃旁的一堵長為20米的墻,用100米的籬笆圍矩形花圃,怎樣設計可使花圃的面積最大?請與同學們交流你的設計方案,并計算出最大面積。
解析:該問題看似一般,實際上很有探究的價值。按照思維定勢,面積最大的設計應是圍成正方形的情況,而實際并非如此,由于墻體長為20米,而圍成正方形時的邊長為100米,不可能取到。這就使學生產生一定的認知沖突,急于探究、交流合理的設計方案,尋找其中的規律所在。通過練習,討論,然后再對數學對象進行不完全歸納的方法引入新課。這是常用的方法。對于新課標的要求:可以使用多媒體,有時會省時、省力,同時能增加課堂容量,也便于學生比較觀察。
3.動態情景引入新課藝術
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動態情景就是運用電影、錄像、幻燈片、圖片等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特定情境,給學生以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如:在學習“生活中的旋轉”一節時,如下圖利用幻燈片向同學們展示電風扇的運動和鐘表指針的運動,同時讓同學們思考:a.上面情景中的轉動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b.電風扇和鐘表的指針在運動過程中繞著什么轉動?沿什么方向轉動?c.在運動的過程中,電風扇和鐘表指針的形狀和大小是否發生了變化?位置呢?創設愉悅情境,引發學生主動思維;創設議論情景,啟發學生深刻思維;創設激勵情景,促進學生敏捷思維;創設應用情景,培養學生應用型思維,明確數學來源于生活。
利用多媒體,可以在教學課堂的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綜合運用聲音、圖像、視頻、動畫等手段創設情景,化不可見為可見,化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直觀,化復雜為簡潔,使課堂變得絢麗多彩,大大優化了教學氛圍,使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系統變得豐富而生動,將學生置身于這樣一個和諧的教學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充分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達到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索、學習的目的。引入新課的方法很多。但不論以那種方法和手段引入新課,必須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將學生從“要我學”被動學習情緒激發到“我要學”的積極主動的學習欲望上來。使學生能夠自覺地參與課堂教學過程。但要注意課堂教學整體設計,把引入新課視為一個重要環節,不管用那種方法,都要簡明扼要,緊扣課題,切忌拖泥帶水,影響正課進行。
總之,教學課堂的引入,要以創設自然、真實、和諧的課堂探究環境為第一要務,再學生的情感體驗與思維沖突中激發學習熱情;在體驗過程、落實“雙基”、發展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數學教學中,再好的引入規劃也要靈活具體地操作,要在課堂教學中探究新“生成”的思路,不斷完善自己的引入設計,讓數學的教學活動在自然和諧的狀態中有效的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