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楊
【摘 要】隨著教學理念的轉變,翻轉課堂教學勢在必行,為此,中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創新教育教學理念,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不斷提高美術教學的教學成效。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又被稱之為反轉課堂教學模式,即在教學實踐操作中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扮演主角角色,教師將教學難重點知識通過融合以后將課堂教學內容制作成供學生課前預習觀看的放映視頻,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扮演輔助角色的一種教學方式,其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依照教學視頻在課前自主進行學習,并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溝通、討論機會,這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鍛煉廣大高校青年學生的問題分析、問題處理能力,為此,初中美術教學中應該重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
一、翻轉課堂教學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翻轉課堂教學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存在一定的必要性,首先,隨著教學理念的轉變,翻轉課堂教學勢在必行。作為國家教育體系組成部分,初中美術教育更應更為有效的與社會人才需求相連接,在實踐操作中,傳統的以課堂和教材為中心,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知識灌輸的教學模式只會讓其教育效果與教育主旨產生更大的偏差。而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則能通過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課上的教師指導與學生交流,真正突出學以致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主旨。其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滿足了初中生美術審美的需求。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美術的應用越來越多,但是,學生“審美固化”的現狀卻是我國初中生美術的真實寫照,在這種尷尬現象面前,教育界越來越重視學生美術綜合能力的培養?!胺D課堂”上,學生之間和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互動被極大的延長了,通過交流互動,“翻轉課堂”能夠很好的滿足學生的美術學習需求,進而能夠讓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獲得有效提升。
二、初中美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
1.重視美術教學視頻資料的設計
在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在制作視頻教學資料時一定要在教學目標的引導下進行,要了解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點,并能夠循序漸進。首先,教師的教學視頻資料必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以最大程度吸引學生的課堂學習熱情。相比其他學科,美術是一門具有較高文化素養要求的學科,需要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美術審美能力,這就要求美術課堂教學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而視頻教學可以幫助教師改善課堂教學環境。為此,教師在視頻制作時,一定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趣味性較強的視頻學習中,實現審美情趣的培養和審美能力的提升。其次,在采用視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注意不要分散學生的學習專注力。相關教學實踐表明,如果教師在視頻中加入教師自身的形象,可能會分散學生對視頻主要內容的關注度,很多學生在觀看視頻時會關注教師的頭發、衣著等無關緊要的內容,進而影響了教學成效。為此,在教學視頻的制作中,教師應該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干擾因素。
2.注重課堂教學的互動環節設計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對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注意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初中美術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首先應該了解班級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不同背景的學生對美術知識的掌握也各不相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也應該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結合學生的學習要求,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初中美術教學。另外,初中美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課堂分組討論,通過學生之間相互協作,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成效。分組教學是通過小組成員共同合作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對班級學生的分組,讓學生們以小組形式討論所學知識,然后在課堂上展示小組的討論學習成果,進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正是通過問題引導,觀看教學視頻,進而解決問題的教學流程,幫助每個學生內化知識。
3.完善美術課堂教學評價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的課堂評價反饋改進了傳統的課堂評價方式,鼓勵學生更加多樣化的發展,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此,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應該不斷完善和改進課堂教學評價內容和形式。教師應該完善美術考核標準。傳統的美術教學考核評價方式大都采用單一的作品劃分形式進行,并將這一次成績作為學生美術綜合能力的評判標準。但是在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考慮每個學生的個別差異性,對學生的評價也應該涉及學生在學習各個環節的表現,以更加客觀的評價每個學生,并充分體現考評機制的人文性。
三、結語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傳統初中美術教學中的不足,提高初中美術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熱情和美術教學效果,為此,當下初中美術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思想,了解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進行落實,讓學生在美術課堂教學中不斷突破自己,不斷提高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邱慧玲.翻轉課堂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明日風尚》.2014(01).
[2]高巖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學美術鑒賞課中的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