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霞
【摘 要】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能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精神和實踐能力。本文通過對數學課堂現狀剖析,效率低下的學習促使教師給學生留有“思維的環境和空間”,對師生的課堂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課堂有效性得到全面提升,學生“思維之花”就會盡情綻放。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高效課堂;思維訓練
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要充分創造條件使學生產生思維的欲望,適時加以指導,學生的思維這朵奇葩一定會越開越美,數學課堂也一定會更加精彩。
一、當前課堂教學經常在做“夾生飯”,令人擔憂
數學課堂是學生自主探究的主陣地,是學生思維放飛的樂園,又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平臺。可是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往往能看到以下場景:
場景一,學生還沒來得及獨立思考,教師就迫不及待地讓他們進行交流;
場景二,學生還沒來得及充分表達,教師就迫不及待地“終審判決”;
場景三,學生還沒來得及動手實踐,教師就迫不及待地要學生總結規律。
這樣的現狀比比皆是,因為教師為了完成教學進度,會根據當堂課教學內容的容量,來確定每個教學節點的教學時間,這就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忽視學生對新知的自我感知、理解、構建和熟練掌握所必需的等待時間。
二、效率低下的學習促使教師給學生留有“思維的環境和空間”
當學生對新知識理解不透徹,對問題不能及時做出回應時,教師或是讓其他學生回答,或是自行出示結果,剝奪了學生思考的時間,課堂中師生交流的質量明顯降低。究其原因是教師忽視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數學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對數學知識的自我構建,要實現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必須給予學生一定的自我思考時間。課堂教學中留用“思維的環境和空間”對師生的課堂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學生思考問題時間延長、回答問題時間延長,學生學習主動性和成就感提高,學生不能回答問題的現象減少,學生課堂學習參與率大幅增加,課堂有效性得到全面提升,學生“思維之花”就會盡情綻放。
1.教學時合理采用“留白手法”,發散學生的思維
發散學生的思維就是培養其思維的廣闊性,因此我采用“留白手法”。“留白”是中國山水畫中的一種特有的技法,這種手法以無勝有,有無相生,實在是一種智慧。新課程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而這些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育教學活動給學生更多自主探究、獨立思考與體驗的空間。
例如:有一天的數學課,(1)班按計劃在課堂上完成了的作業本的配套作業;(2)班出了點小狀況,作業本的配套作業只能留到了課外時間完成。
兩班作業批改后,結果有些意外。
15元錢可以買3個布娃娃,我想買4個布娃娃要付多少錢?
解法一:15÷3=5(元),4×5=20(元)。
解法二:15÷3=5(元),15+5=20(元)。
解法三:15÷3=5(元),5+5+5+5=20(元)。
(1)班只出現了第一種解法,而(2)班卻較多地出現了三種解法。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這是因為,(1)班作業的時間短,并有老師較多地暗示和規范提醒顯然這兩班孩子的差別是思考的時間不同,后一個班由于有更多的時間,使學生能慢下心來品味題意,并在沒有過度暗示和規范下,自主探索,學生真實的思維之花竟然獨立開放。
“留白手法”的意義就在于讓教師精講、有意義地引導,能預留給學生一點獨立思考、自主調試的空間,讓學生思維在“松”與“緊”的結合中,用學習饑餓的心理需求,激活思維,使之始終處于活躍狀態,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
2.帶領學生超越“最近發展區”,實現學生創新的思維
最近發展區理論是由前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提出的兒童教育發展觀。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下一發展階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
例如(整時的教學):
小明晚上9時睡覺,第二天早上7時起床。他一共睡了幾小時?
一些學生提出了“數”的方法:即從21時-22時是1小時,從22時-23時又是1小時……一直到早上7時,一共經過10個小時。
還有一些學生提出了“算”的方法:即用24時-21時=3小時,3小時+7小時=10小時。
還有沒有其它方法呢?
演示將時針按順時針方向撥動一圈,從而將題目進行一個動態的呈現。
學生馬上想到可以用12-2=10小時。原因是時針在鐘面上轉一圈是12小時,現在從“9”轉到“7”,只有2個格子沒有走到,我們用12小時減去沒有經過的2小時(7:00-9:00)),就是睡覺的10小時。
回看這首題的三種解法,前兩種解法是常規思維,而第三種解法則是一種簡潔而不失靈動的思維。當學生發現“數”和“算”兩種基本方法后,老師并沒有停止這道題目的教學過程,而是將鐘面的時針進行一個動態的呈現,也正因為這么一“動”于是就產生了學生的第3種奇思妙想的方法,真是風鈴喚醒思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