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成芹
?
蘭陵縣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分析
文/朱成芹
摘要:文章分析了蘭陵縣現代農業發展現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提高。其次,文章從三個方面分析了制約蘭陵縣現代農業發展的因素,最后提出了促進蘭陵縣現代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蘭陵縣;現代農業;現狀;制約因素;對策建議
建設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改造提升傳統農業,不斷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過程,也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生產質量效益,促進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過程。蘭陵縣是以糧食生產和蔬菜種植為主的農業大縣,促進蘭陵縣現代農業發展,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實現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的轉變,是促進蘭陵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近年來,蘭陵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有關政策,積極發揮區位優勢和沂蒙革命老區享受中部優惠政策等有利條件,大力發展精品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走出了一條依靠科技進步、發展特色高效農業的路子,有力促進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2014年,蘭陵縣農業實現總產值93.09億元,同比增長5.45%;實現農業增加值55.74億元,同比增長5.34%;農民人均純收入11664元,同比增長12.9%,比城鎮居民收入增幅提高1.9個百分點。
(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
一是糧食產量實現“九連增”。通過實施千億斤糧食工程等項目,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普及推廣農業生產新技術,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改善,糧食生產能力穩步提升,2014年全年糧食總產82.9萬噸,實現“夏增、秋增、全年增、九連增”,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二是蔬菜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始終把蔬菜生產作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穩定的大事來抓,大力培植壯大蔬菜產業,形成了規模特色優勢。2014年,蘭陵縣蔬菜收獲面積104萬畝,總產量385萬噸,實現產值73.8億元,蔬菜產值、“兩蒜”收入均創歷史新高,蘭陵縣農民收入的60%以上來自蔬菜產業。蘭陵縣無公害瓜菜種植面積已發展到85萬畝,優質蔬菜發展到59萬畝,形成了27處萬畝以上區域化、專業化生產基地。有112個蔬菜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從2012年開始,每年一屆的中國(蘭陵)國際蔬菜產業博覽會,對蘭陵縣蔬菜產業發展來說是重大突破,蔬菜產業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三是畜牧養殖業快速發展。通過狠抓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能繁母豬保險補貼、畜禽品種改良和重大動物疫病監測防控等措施的落實,擴大了養殖規模,提高了品種質量,截至2014年底蘭陵縣市級標準化畜禽養殖小區增加到39個,部級水產標準化生產基地3處,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占整體養殖量的比重達到70%。肉類總產量6.49萬噸,禽蛋產量3.20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0.9%、9.7%。
(二)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提高
一是加快推廣應用農業生產新技術。重點圍繞糧食、蔬菜、大蒜、畜禽養殖等農業生產領域,大力推廣應用綠色有機生產技術、精確施肥、生物防治、生態循環農業、良種等技術。二是加快推廣應用現代設施農業技術。推進新型棚體、溫室保溫新材料、微滴灌及施肥一體化技術,蘭陵縣設施蔬菜面積達到35萬畝;推廣應用現代化農業機械技術,蘭陵縣農業機械總動力達128萬千瓦,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2.3%。三是加快引進推廣農業檢測技術。投資700萬元建設了省級農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蘭陵縣27家省、市級龍頭企業全部配備了農產品質量檢測儀器,縣、鄉農業技術網服務站全部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點,基本實現了蘭陵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的全覆蓋。
(三)農業產業化水平提高
目前,蘭陵縣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43家,已建設品牌基地20多萬畝,農產品“三品一標”總數達到205個,打造了九合韭菜、龍灣西紅柿、莊塢牛蒡、長城辣椒、銀河草莓、古廓里有機大米等一批知名品牌。蘭陵縣已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300多家,其中會寶山林果合作社、凱華蔬菜產業合作社、蘭陵新農村養殖合作社等8家合作社,被認定為國家級示范社,帶動農戶14.3萬戶,占蘭陵縣農戶的51%,農業生產組織化水平不斷提升。
現代農業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農業作為弱勢產業,受自然、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制約,需要解決的問題多且復雜,從蘭陵縣目前現代農業發展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農業基礎設施和物質技術條件總體水平偏低。隨著千億斤糧食工程、農技推廣等項目的開展和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蘭陵縣農業基礎設施和物質條件較以往有了很大提升,但農業基礎設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改造緩慢等問題仍普遍存在,農業基礎薄弱的現狀沒有得到根本改變。二是農業產業化水平不夠高。農業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營銷品牌化整體水平偏低,特別是農產品檔次低、大型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少、知名品牌少、市場競爭力不強。三是農業投融資體制不暢、投入不足。近年來,蘭陵縣農業投入雖然逐年增加,但從總體上看,現有的投入遠遠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特別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投入嚴重不足。四是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和專業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市場競爭主體建設明顯滯后,“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農村優勢產業布局仍不完善,生態特色產業建設尚需加強。
(一)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高效生態農業
在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力爭糧食“十連增”,再創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連片發展”的原則,科學確定蘭陵縣農業生產
下接(第1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