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帥
【摘要】合作與交流有助于學生智力的發展。學生的智力的發展必須建立在原有的實際經驗上,而同伴的合作與交流則給學生提供補充這些實際經驗的途徑。通過真正的思想交流與討論,必然引導學生的敘述、解釋、驗證事實、解決矛盾和調整看法。當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觀點和其它學生不同時,他就會重新思考自己和別人的觀點,并一起加以調整,已達到更一致的理解水平,因此,這種合作與交流,具有培養學生的互助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發展學生的交往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 小組交流 合作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1-0054-01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語文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展示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 維果斯基認為“學生的全部心理過程是在交往過程中發展的,而表現為合作的教學正是最具有計劃性與系統性的交往形式。”強調小組交流合作學習,讓學生心智情感能在同伴交往合作過程中得到充分發展。在小組交流合作中的互講強化、當堂的生生互相檢測鞏固都是極為有效而必要的教學手段。隨著“學講”教學理念的實施與運用,越來越多的教師將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當今時代是一個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的成功往往取決于其參與團隊的交流合作程度,因此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小組交流合作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在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小組交流合作展示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在這一環節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啟發,實現思維、智慧的交流碰撞,進而不斷產生新的靈感。同時也給學生的素質發展提供了一個鍛煉展示的平臺,讓學能夠“學進去”、“講出來”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信心,同時能夠培養學生團結合作、樂于助人的精神。經過大量研究分析,本文通過實驗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的方法驗證“學講”之小組交流學習的有效性。
【實驗】
教學實驗由四年級的水平相當的A,B兩個班級完成,其中A班學生采用小組制,將全班分成6個小組;B班不分組。兩班由同一任課老師進行課堂教學,教案和教學材料相同。
實驗教學內容:《清平樂·村居》古詩鑒賞
第一步:A班分組后準備工作:
(1)培訓小組長,小組長的模范帶頭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小組其他成員討論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2)小組成員組成按平時學習成績好、中、差進行搭配。
(3)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如一個討論小組選出小組長、記錄員、報告員等,小組長負責組織協調;記錄員負責記錄小組每個成員發言的要點;報告員負責將小組討論成果向全班同學匯報。
第二步:自主學習,由A,B班學生在課上進行《清平樂?村居》預習,發現疑難,提出問題,其中A班以小組為單位,B班以個人為單位。給予兩班學生充足的思考預習時間,并提供適當的指導。
第三步:交流展示,A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選派代表進行發言,提問題,回答問題,交流問題,補充問題;B班以個人為單位進行上述內容。
第四步:檢測反饋,對A、B兩班授課效果進行相同的提問、測試,并比較課堂學習氛圍和學習效果。
【結論與反思】
教學實驗過程本著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的原則,教師始終扮演一個引導者的角色。通過A和B兩班的對比,A班不僅課堂氣氛很活躍,而且小組合作交流極大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思考和發言的興趣,在《清平樂·村居》教學檢測反饋環節,A班能夠順利背誦整首詩的學生占總人數96%,能準確默寫的學生占總人數的90%,能夠理解詩意的學生人數占到了97%,整體的課堂氣氛非常活躍。而B班作為驗證教學方法有效性的《清平樂?村居》各項所占的比例只達到了75%,70%,65%。課堂積極回答問題的熱情不高,整體的課堂氣氛稍顯沉悶。而且課后調查結果顯示,A班同學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明顯高于B班,并且B班60%的同學覺得學習古詩詞的過程枯燥乏味,而且學習效率不高,對新課知識的遺忘程度也遠遠大于A班。這一結果顯示,在語文教學中適時引入“小組交流”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改善課堂教學生態環境,使學生學習變得更加主動、有趣、活潑,而且使教學活動更有目的性、針對性、實效性,使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變得更有成效、更具教育和生活的意義更體現了“學講計劃”的精髓。
小組討論的有效性不僅是各科學習的重要環節,也是討論“學講計劃”有效性的關鍵所在,需要學生積極參與此活動。因此,教師的組織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把討論的問題進行細致分類,哪些同學討論什么問題一定要明確告訴學生。同時“小組交流”的教學方式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融洽關系,這也是學講課堂教學的至關重要的因素。
正是由于合作與交流有著重要的意義,小組交流合作學習便成為我們所推崇和倡導的一種教學形式。在小組學習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最恰當的時機進行,才能充分發揮其最好的作用。因此,在“學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小組交流的時機。
如:
1.當學生獨立思考出現困難時,采用小組交流合作學習,使學生經歷發現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能夠促進學生對數學的真正理解和掌握。
2.當學生僅靠個人的思考得出的結論不全面時,小組討論可以幫助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能力,培養了學生全面考慮問題的能力,擴展解決問題的思路,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善于從別人身上取長補短的習慣。
3.《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中常常安排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旨在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小組交流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把得出結論的根據表達出來。當學生提出不同解題策略時,由于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較強,又存在著個性差異,不同的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不盡相同,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強調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解題策略。但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提出解決策略極不統一,甚至有時會出現你不同意我的意見我就不同意你的意見,或認為自己的解法更好等等而發生爭議,這時就可以展開小組交流,讓學生各自發表見解。通過小組討論,課堂散而不亂,但問題卻越辯越明,收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同時學生的個性也得到尊重和發展,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又學會了用不同方法探索和思考問題,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
4.當學生個人獨立操作的時間和條件不充足時也可以適時進行小組交流。
總之,小組交流合作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學講教學形式,只要把握最佳的時機,并與教師的講解、組織和指導相結合,一定能發揮其極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解靜.如何提高小組交流的實效性[J],青海教育,2013.04
[2]王春.小組合作學習課堂交流的有效性[J],四川教育,2013.23
[3]黎冬紅.小組合作學習在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研究[J],東方青年·教師,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