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分析化學在高職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及分析化學的學科特點,通過激發學生對分析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對科學研究和分析檢驗工作嚴謹的態度,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研究和工作習慣從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及崗位適應能力等職業能力。
【關鍵詞】高職 分析化學 職業能力
【基金項目】本項目受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課程標準建設與研究》資助,項目編號:143184。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1-0160-02
一、引言
分析化學一門研究物質化學分析方法及有關理論重要課程,擔負著鑒定物質組成成分、測定其相對含量的兩個任務。是儀器分析,藥物檢測,食品分析,環境監測等后續課程的基礎,又以高中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等課程的相關知識為基礎,具有關鍵的紐帶和承前啟后的作用,是高職院校中化學、化工、醫藥、食品、環保、生物等專業學生必修課[1]。高職分析化學是以培養生產一線的分析化驗技能型人才為宗旨,以分析檢驗崗位的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工學結合為平臺,以校企合作為途徑面向化工,醫藥,食品,環境等相關行業,突出課程的實用性,技術性、綜合性,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物質分析所需的全過程。
二、高職分析化學的特點
1.分析化學中突出“量”的概念,如:測定的數據不可隨意取舍;數據準確度、偏差大小與采用的分析方法有關。
2.分析試樣是一個獲取信息、降低系統的不確定性的過程。
3.實驗性強,強調動手能力、培養實驗操作技能,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綜合性強,涉及化學、生物、電學、光學、計算機等,體現能力與素質。
5.分析化學工作者應具有很強的責任心和職業能力。
三、高職分析化學對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
(一)激發學生對科學探究的濃厚興趣[2]
高職學生蘊藏著極為豐富和巨大的創造潛能,如何發掘和激發興趣是關鍵,以豐富的教學資料和先進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于分析化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對大自然中潛藏奧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是培養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前提條件。
(二)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實驗態度
實驗在高職分析化學教學中占很重要的地位,通過實驗課使學生形成嚴謹的科學實驗和工作態度,對學生的職業能力將有重要的意義。
1.分析方法的推敲,不放過每個細節。
2.實驗操作的規范化。
3.實驗數據的記錄和處理的標準化。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研究和工作習慣[3]。
1.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開始,是外界信息輸入的窗口。通過觀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實驗現象與相關理論的聯系,通過觀察可以發現異常,及時排除險情,通過觀察可以發現重大問題,獲得突破。
2.培養學生勤于動手習慣
在高職分析化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指導和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 、勤于動手,可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4]。
3.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
分析化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高職分析化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習慣。選擇好思考的材料,創設思考的情境并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還必須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4.逐步養成學生團隊合作意識
團隊合作意識是指個體對共同行動及其行為規則的認知與情感,是合作行為產生的一個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礎,分組實驗是高職分析化學實驗中要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的一種方式。分組內部同學之間相互幫助,統籌安排,合理分工,最后達到彼此雙贏和多贏的目的。
四、結語
高職分析化學,是高職學生形成良好職業能力的基礎;是培養學生對科學研究和分析檢驗工作嚴謹的態度,形成良好的研究和工作習慣的起點,更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職業能力第一步。因此,教師在高職分析化學教學中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有效學習,形成良好的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莊乾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科學部分析化學學科發展戰略及優先資助領域.生命科學儀器,2005,3(1);3-4
[2]余瑞鋒.啟發學生對數學的研究興趣.科技咨詢導報, 2007, (27); 251-252
[3]李建東.淺析高職分析化學教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上),2014,0(8);172-172
[4]張英,楊劍,羅大為.以企業崗位需求為核心的高職分析化學課程改革與實踐.廣東化工,2013,40(13);254-255
作者簡介:
王文斌(1980-),男,甘肅民勤人,講師,碩士,現就職于重慶化工職業學院,主要研究方向:非線性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