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奇志
[提要] 文化是區域旅游發展的核心要素和重要動力。本文就如何推動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實現高校文化與區域旅游資源的榫接,分析高校文化與區域旅游資源的聯系,探討高校文化與旅游資源榫接的意義,提出協同發展的榫接模式,為高校文化建設和旅游資源開發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區域;旅游資源;高校文化;榫接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課題:“依托區域旅游資源建設特色校園文化的研究”(課題編號:[2015]-JKGHYB-0676)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11月27日
隨著高等教育結構體系日益完善,高校成為最先進文化的集中地。校園文化的蓬勃發展帶動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繁榮與昌盛。在社會文化多元化發展的態勢下,將區域旅游資源與高校特色校園文化發展相結合,促進兩種文化在融合中更好地保留和傳承地域旅游資源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繁榮發展的重要使命,也有利于社會先進文化建設的拓展深入。
一、區域旅游資源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聯系
區域旅游資源與高校校園文化是存在于同一地域范圍內的兩種文化,因具有相同的文化要素而產生親近感,又因不同的文化個性而產生碰撞。在不斷交融、互動中產生密切的聯系。
(一)導引與延射關系
1、高校校園文化引領區域旅游資源。高校是高素質人才的聚集地,充滿活潑健康、積極向上的先進文化。可以通過“精神感染”和“行為示范”兩種方式導引區域文化的發展方向。高校在社會實踐中將自身追求民主與自由的思想,思維創新外化成行為方式作用于社會,為社會人示范,起到規范社會行為,改變社會風氣的作用。如利用一些典型的大學生模范實例,用他的孝心和愛心,見義勇為等模范事跡喚起無數社會人,樹立榜樣。
2、高校校園文化延射區域文化。高校作為研學的場所,是先進文化的吸收者、傳播者和創造者,校園文化對區域文化起著延射和帶動作用。如高校將各種適應本區域發展需要的先進科研成果輸入社會,進而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高校將各類人才和文化知識傳入社會,帶動區域經濟、社會服務的繁榮與發展;高校的各類社會實踐、文化交流、文藝演出等為本區域帶去優秀的校園文化。
(二)背景與熏陶關系
1、區域旅游資源為高校校園文化提供背景。高校校園文化在空間范圍上小于區域文化,屬于區域旅游資源的一部分。區域旅游資源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校園文化的發展。在課程體系改革方面,區域旅游資源為高校課程設置提供豐富素材;區域旅游資源廣闊發展空間和多樣的文化種類,為高校校園文化的擴展提供載體;深厚的區域旅游資源的文化內涵為高校人才培養提供目標和方向。
2、區域旅游資源與高校校園文化相互滲透。高校人在創造校園文化的同時,也會受到當地區域旅游資源的熏陶與影響,使校園文化帶有了明顯地域文化特色。不同區域的高校校園文化,也會顯示出有別于其他區域內高校校園文化的特征。如以自然生態型景觀為主的區域,文化特色剛好就可以應和人們追求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這種地方人文精神滲透到高校,使校園文化更富有多樣性、開放性和包容性。
二、區域旅游資源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榫接意義
高校依托區域旅游資源文化,順應區域旅游資源發展的趨勢,形成一種良性的、優勢互補的文化發展路徑,對培養適應地方產業發展需要的專業型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一)榫接利于形成優良社會道德風尚。高校校園文化與區域旅游資源文化在融合過程中,彼此進行著選擇與判斷、整合與保留,凝結出優秀的文化要素,形成交融合力,對社會優良道德風尚的形成具有深遠影響。如地域文化中的無私奉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團結互助的精神品質,高校會在遵循“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精神的基礎上,踐行這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榫接利于培養高校優秀人才。高校校園文化在與區域旅游資源文化融合過程中,將區域旅游資源文化精髓納入到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用融合后的文化要素熏陶、浸潤學生成長,使學生了解區域資源文化并逐漸形成大文化意識,在日后的實踐中可以更快地融入區域資源文化中去,為區域旅游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三)榫接利于轉化先進科研成果。一方面高校校園文化與區域旅游資源文化的融合,使高校師生更熟悉區域旅游產業科學發展水平,選擇科研項目更具有針對性;另一方面高校和區域雙方文化主體在與科學研究相關的文化層面實現有效溝通,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四)榫接利于實現高校社會服務職能。一方面高校校園文化與區域旅游資源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師生熟悉區域文化特色,明了區域人民的迫切需要,及時提供有效服務;另一方面有利于師生了解所在區域的風土民情,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選擇合適的方式為社會民眾提供服務。
(五)榫接利于傳承與創新文化內涵。一方面高校校園文化與區域旅游資源文化的融合,有利于高校和區域在文化的碰撞與交流過程中吸收對方文化精髓,促進彼此文化的發展與進步;另一方面高校師生作為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在高校校園文化與區域旅游資源的融合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的知識經驗對文化內容進行篩選、整合與創造。
三、區域旅游資源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榫接模式
(一)多維度內容榫接模式。無論高校校園文化還是區域旅游資源都有復雜的文化現象存在,兩者之間進行良性對接,則要在榫接的內容模式上加以研究。
1、文化采借榫接模式。文化采借,是對外來文化元素和文化集叢的借用,兩種文化接觸后發生傳播,在傳播過程中互相采借對方的文化。
大學校園文化和區域旅游資源中都存在著多種多樣的文化形態,往往在采借的形式上選擇使用價值大的文化元素,合乎本民族的文化模式,符合民族心理特性的標準。在相互采借過程中,這些文化有其產生的原因、存在的理由和價值,并且在一定范圍內具有相互借鑒、互為所用的意義。如,大學校園文化以精英文化為主流,它需要吸收大眾文化和民間通俗文化的積極成分;而區域旅游資源中的文化則存在較多大眾文化和民間通俗文化因素,它需要精英文化的延射和引領。但在相互采借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主導文化的一致性,做到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2、文化承繼榫接模式。文化的傳承是對現有文化予以保留和積累的過程。人類文化的發展不僅具有橫向交流的榫接,同時還是一個縱向傳承的創新。在相互榫接中,文化繼承必須堅持批判性和吸納性相結合。對長期積累文化的消極因素予以克服,對積極方面予以保留和發揚光大。
區域旅游資源中的文化具有廣泛的積淀:如民風淳厚樸實、社會和諧共處的風俗和精神。區域特色文化多樣:鄉村旅游中的茶文化、稻作文化、居室文化等是健康有益的文化資源;“紅色文化”是革命文化,具有寶貴的研究價值。但區域旅游資源中的落后保守的成分,在文化傳承中應全面審視。同樣,高校校園文化在歷史進程中也有相當的積淀,其追求真理的精神,永恒的探索精神,民主與科學的精神,代表了社會發展的文化方向,但知識分子身上的文人相輕、患得患失的心理弊端等,也需要有客觀的認識。所以,榫接中注意對各自文化積淀應予于積極的揚棄。
3、文化共建榫接模式。文化共建在實施中應堅持教育性和服務性相結合,要使大學生在共建中受到教育。因此,文化共建應在“受教育”和“需服務”中穩步推進。從現實情況看,在區域旅游資源中應著重在社區教育、社區宣傳、社區服務和社區文化活動上尋找結合點,并重點發揮大學生青年志愿者的主力軍作用。通過開展普法知識教育、衛生知識介紹、為居民演出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等活動,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營造濃厚的社區文化氛圍。
4、文化研究榫接模式。文化研究是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而展開的文化榫接,在文化對接中的較高層次,具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點。高校與所駐地方的旅游資源文化同屬一個大的區域共同體,面臨著共同的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區域旅游資源文化發展需要大學參與重大問題的研究。區域旅游資源研究應邀請高校專家學者共同深入調查研究,從宏觀角度,明確前瞻性、全局性、戰略性。在榫接的過程中,高校不僅要邀請社會上的專家和地方黨政領導走進校園介紹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規劃和戰略重點等,還要組織專家學者走出去積極參與重大問題的研究,這有利于在思想認識上形成共識,使師生能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更好地發揮認識世界、創新理論、服務社會中的作用。
(二)立體化組織方式榫接模式。在內容模式基礎上,還可以從榫接的形式上進一步探析。
1、時空榫接模式。區域旅游資源文化與高校文化榫接有兩個維度,即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時間上的承襲性使其繼承前輩創造的文化成果;空間地域的差異形成旅游資源文化吸引力,魅力永存。
在時間維度上,文化的時代差異性使同樣的旅游資源具有完全不同的旅游價值;在空間的維度上,不同地域旅游資源有明顯的區域分異規律,形成了富有個性的地方文化景觀。在這一模式中,確定好實踐基地是前提。實踐基地要有客觀需要,要有典型意義,要有實施的可能性。如結合“學習實踐基地”建設,在實際互動交流過程中,高校可立足信息化知識培訓,長期在當地社會某一區域開展互動活動,既服務了社區,又能使青年大學生受到現實的教育,得到實際動手能力的提高。
2、直線榫接模式。直線榫接指圍繞某一文化活動項目,在不同點上采取高校與區域的直線交流。直線榫接的前提在于確定好文化項目。高校可根據自身的資源優勢,有意識地選擇、扶持、培育一些適合面向社會群眾的學生文化社團,發揮社團在直線榫接中的作用,使之產生一定的社會效應,得到社會上廣大群眾的認同。直線互動活動的開展,要注重同地方相關政府部門、組織、協會的溝通,并借助其力量,把互動活動落到實處。如大學生環保社團在社會上開展活動,必須同地方環保部門加強聯系,使之在內容、形式、時間、對象確定上具有針對性。既要發掘高校本身的文化資源,又要看準用好社會資源。高校所在區域如果是具有豐富的“綠色”、“紅色”及“古色”旅游資源,學校應著力培養一支旅游景點義務講解服務隊,把參與眾多旅游景點的義務講解作為大學生服務社會的傳統項目;大學生環保休閑運動協會則定期前往旅游景點開展環保宣傳教育活動,倡導建設綠色文化和生態文化。這些文化活動,都會在社會上產生良好的反響。
四、結語
實現區域旅游資源與高校校園文化之間的良性榫接,不僅需要我們對其模式予以理性探析,還需要我們對其原則和制度予以有效確立。在榫接原則上堅持以優勢互補為出發點、以社會效益為主兼顧經濟效益為中心的原則。在制度建設上,健全組織實施制度,優化社會輿論導向和評價激勵制度。唯此,才能為區域旅游資源與高校校園文化的良性榫接提供切實保障。
主要參考文獻:
[1]程海濤.高校校園旅游開發研究及探索[J].中國旅游報,2008.4.
[2]吳修和.校園旅游開發淺析[J].山西科技學報,2005.3.
[3]李金玉.論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社會經濟的發展[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4]解成友.試述區域旅游開發中歷史文化資源的利用和保護[J].中外企業家,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