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宣明
【摘 要】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創設具有問題性、趣味性、任務化的情境,有效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優化學生已有的學習方式,體現互動、互助和個性化的學習,讓學習途徑更加豐富,評價方式更加多元化。
【關鍵詞】網絡環境 學習方式 有效
在信息技術日益發展,新課程改革逐步推進的今天,利用網絡環境激發自主學習的模式正引起教育界的廣泛關注。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模式建構最重要的是讓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被有效的調動,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有效的探究活動中去,積累豐富的基本活動經驗。我認為該模式主要有以下幾個要素。
一、 學習情境的創設
(一) 有效的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是指個人自己覺察到的一種“有目的但不知如何達到”的心理困境。教師如果傳授給學生的是現成的知識,那么總是有限的。而如果在教學中教師不僅“授之以魚”,并且“授之以漁”,就能讓學生形成一定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使其終生受用。因此在課堂上我們應利用好各種信息化手段,讓素材更生動,知識更形象,方法更清晰,能讓學生在同他人合作交流中,更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傾聽他人的想法,取長補短。例如在進行小學數學第六冊《年、月、日》的認識一節課時,我通過動畫演示“地球繞著太陽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及語言文字的解說作為主頁,并且通過學生訪問年歷表,閏年的童話故事、大月兒歌、數拳頭、大小月的由來、記憶大小月等網頁,使學生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這種學習方式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對年、月、日的興趣,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又如《元、角、分的認識》一課的教學,我利用學生熟悉的人民幣,使學生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也有的問題情境不能真實地在課堂中展現,這就需要我們把問題情境模擬出來。
(二) 有趣的游戲情境
在數學教學中創設游戲情境能使學生達到樂、學、練的結合。在適宜的意境中,教師用較短的時間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發展多種能力,啟發思維和想象力,這對培養學生的情感與個性都有很大的作用。網絡環境的下的互動平臺為學生創設感興趣的游戲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在簡單、輕松的游戲過程中,感悟數學知識,強化數學積累,領悟數學思想,寓教于樂。
(三) 自主的任務情境
創設自主的任務情境我們可以將數學知識的重難點以任務的形式進行分解,讓學生在探索問題、不斷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去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不斷的嘗試和交流的過程中修正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方式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學會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總之,以問題與任務為驅動,讓學生自主嘗試與展示,能更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 學習方式的提升
(一) 互動學習的延伸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和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互動學習旨在把學生群體作為教育主體,強調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活動,促進其個性的全面發展,最終使學生學會自我教育和自我學習。網絡環境下的互動教學,能夠給每位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創設更大的交流討論的空間,為互動學習的開展提供良好的保證。網絡互動學習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使得教師和學生的關系發生了變化,讓數學教學活動成為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和交流的舞臺。
(二) 互助學習的擴展
1. 時空的擴展。網絡自主互動學習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無限地擴大教育環境。教師、學生可以坐在虛擬教室中學習、討論和交流,所有有學習能力的學習者(包括教師)都可以從互聯網上獲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學習資源,這一切都有利于我們的教學和學生的探究學習以及創新學習。
2. 同伴的擴展。在網絡環境下,學生學習上的同伴不僅僅局限于同班的學生,還可擴展到全校,全地區,甚至全國。同時學習同伴不只是同齡的小學生,還可能是不同層次的人,可以與其探討不同方面的問題。
(三) 個性化學習的促進
個性化自主學習是網絡環境下最重要的學習方式,是體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重要標志。在網絡環境下,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進度、訓練方式等都由學生根據自身的個性特點、知識水平、學習基礎等情況自由選擇,從而改善傳統教學中統一要求的弊端。同時在網絡環境下,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學習資源應具有鮮明的時代背景,緊密聯系生活,關注學生個性的感悟,優化活動的設計,鼓勵探究實踐,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選擇機會,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
三、 學習途徑的拓展
在網絡環境下,學生學習的途徑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可以是各類的資料平臺和資料庫,可以是各類學習的主題式交流論壇,還可以是教師開發的專題學習網頁等等。學生學習的地點也從課堂拓展到校內外的各個地方。在網絡化的學習環境中,學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也隨之得到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轉變,共同參與學習的群體也得到擴展,學生也將進入一個虛擬的學習社區。
四、 評價方式的多元
新課程標準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將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進行有機的結合,構成了網絡環境下的教學系統,同時也構成了多元的評價體系。評價內容的豐富、評價主體的多元、評價方式的多樣、評價時機的開放、發展性評價實踐受到學生的歡迎。廣大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表現出極大的參與熱情,他們會主動、圓滿地完成分項、分期的學習任務和評價任務。評價的激勵作用和導向作用使每個同學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發展和提高。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EB/OL].http:∥ywjy.cersp.com/kbyj/kcbz/200511/197.htm.
[2] 奚志茜.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5(10).
[3] 鄭毓信,梁貫成.認知科學 建構主義與數學教育——數學學習心理學的現代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 張斌.論互動學習及其對學生行為和態度的影響[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9).
[5] 陳珊,陳妙姬.網絡環境下協作探索式學習模式的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