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簡
摘要:船舶制造業作為我國少數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近年來由于產能低下、競爭力不強等因素,始終難以趕超日、韓等造船業強國。在此背景下,加強我國造船企業的競爭力成為提升船舶制造業整體水平的首要任務。文章通過當前主流的AHP分析法,從六大因素出發,詳細論證了這六類因素對我國造船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影響程度,并通過對比分析中日韓三國造船企業各自的優劣勢,給出提升我國造船企業整體競爭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造船企業;核心競爭力;AHP分析法;對比分析
作為造船業發展歷史極為悠久的傳統大國,中國造船規模一直以來位居世界首位,然而,在產品結構上,我國出口的船舶多集中在技術水平較低的常規型船舶上,而日韓作為國際市場上船舶制造業競爭力較強的國家,其出口結構則更為多元化,對于高端船舶以及海洋工程尖端裝備設施具有壟斷性優勢。本文基于層次分析法(AHP)計算并分析了各類因素對于我國造船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影響力大小,比較分析了我國造船企業和日、韓兩國的優劣勢及差距,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促進我國船舶制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相關策略。
一、構建造船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一)評價指標設計
一般認為,我國造船業既是資金密集型產業,又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在此特征下,通過參考以往研究,將各類影響造船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因素歸納為六大關鍵因素,具體見表1。
(二)量化權重
然而,由于整個評價指標體系中,各類指標錯綜復雜,實踐過程中難以確定六類影響因素以及眾多分指標的確切權重,因此本文采用了AHP層次分析法來計算各級指標的權重。假設六類主要指標為(Yi,i=1,2,…,6),而其分指標則為(Yij,i=1,2,…,6;j=1,2或1,2,3),本文選取了2015年《中國船舶工業年鑒》中得分前15的中國造船企業,包括大連船舶、外高橋、金海重工、揚子江、渤海重工、中遠川崎、浙江造船、江南造船等知名船企發放問卷,并收集了30份來自大型船企管理人員與高級工程師的有效問卷結果,利用判斷函數f(x,y)量化各類指標的重要程度。如f(x,y)<1表示x不如y重要。具體量化過程利用模糊數學模型構建的評價體系,如表2。
由此計算得出企業資源、生產規模、經營能力、技術水平、營銷推廣能力以及社會資源整合六類關鍵因素以及共計十四項分指標的具體權重數值,具體見表1。
(三)結果分析
影響我國造船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各類因素中,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反映企業硬實力的資源占有情況與生產規模上,而企業資源又包括資金資源和人才資源兩個重要影響因素;另一類是反映企業軟實力的四個關鍵指標。
最后結果顯示:企業資源、技術水平和經營能力對于造船企業核心競爭力水平影響最為顯著。而企業資源中,又以人才資源對于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貢獻最為明顯。而六大關鍵影響因素指標下,十四分項的權重計算結果也印證了這一點:人才與管理水平是影響我國造船企業核心競爭力水平的最為重要的因素,而同時,生產高附加值產品比例較高的企業往往也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二、中日韓造船企業競爭力比較分析
(一)企業資源對比
企業資源主要體現在資金資源和人才資源上,作為對提升造船企業競爭力貢獻最高的一類指標,其主要貢獻還是來源于優質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日本現代造船業發展最為成熟,其高額的技術研發投入和多年積累的豐富管理經驗造就了日本造船企業較高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素質。而韓國通過政府大力支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投入大量成本培育技術人才,大大提高了韓國造船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目前已經逐漸追上日本,在造船工藝和軟件開發上表現出強勁的國際競爭力。相對而言,我國企業在這一塊仍然顯著落后于日韓企業。由于對于技術研發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學習投入不夠,對于國外先進經驗吸收不足,目前自主創新能力還處于較低的水平。具體表現在:一是產品結構上出口國際市場的主要是技術含量較低的常規型船舶上,而對于油船、散貨船、大型高技術船舶以及高附加值船舶等類別上市場占有率不高。
(二)技術水平對比
作為影響我國造船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第二大因素,技術水平無疑是各國造船企業競爭國際市場的最為重要的利器之一。造船企業人才資源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其技術水平,因此,我國造船企業在這一指標下的表現仍不如人意。
目前我國僅有一些骨干造船企業能夠承接設計開發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的任務,但整體而言,對于新產品的開發能力仍然較弱,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相比之下,日韓兩國造船強國的地位正是由其先進的技術水平奠定的,但兩國技術發展上又表現出不同的特點。日本由于人口老齡化的影響以及本國技術的成熟,主要以成組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機器人設備的開發應用聞名。造船企業通過大量機械設備取代工人體力勞動,并形成了現代工廠區域規劃分明、分工細致明確的流水線作業,成組技術因此大大提升了企業生產效率。此外,機器人研發與應用也極大地提高了日本造船工藝的質量與效率,三菱重工設計的智能自動焊接裝備就是一大典型。而韓國主要是巨資引入國外技術,并通過吸收消化先進技術提升了本國的自主創新能力。雖然在具體的制造技術上,韓國略遜于日本,但由于韓國造船企業極強的創新能力,其設計能力已接近甚至趕上日本,韓國企業油船與散貨船船體的建造質量可以說不遜于日本企業。
(三)我國企業的比較優勢
隨著日韓船舶制造業的成熟,相對而言,其政策支持力度明顯小于我國。在龐大的資金支持下,我國建設完成了大量的具有國際水平的碼頭、船塢等基礎設施,便于大型船塢的啟動。此外,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我國造船企業最大的優勢在于巨大的“人口紅利”優勢。一方面,我國造船企業勞動力豐富,另一方面工資報酬遠低于日、韓水平,僅為日本的5%、韓國的10%。
三、提升造船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建議
一方面,企業自身要做出不懈努力。目前影響我國造船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評價指標主要在于人才和技術,因此今后發展中,要從人才和技術兩方面入手采取相應措施。
首先,要加大對人才培養的投入,重視人才儲備。我國造船企業在研發階段缺乏具有較強研發能力的人才;而生產階段往往采用外包等方式將具體生產流程轉移出去,缺乏高水平的技術工人;在整個造船企業管理過程中,又由于管理經驗上的欠缺導致管理人員水平明顯落后于日、韓。因此今后要加大對于高素質的技術工人、高水平研發人員以及優質管理人員的培養投入,通過培訓、國外交流等多種方式培養人才。另外,還應當通過與高校合作,充分發掘新人才。為了留住人才,企業也應當充分吸納國外經驗,建立有效的激勵制度,通過績效管理發現并獎勵各類價值創造行為。
其次,企業要充分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加強自主創新能力。盡管我國造船企業承接訂單數量還比較可觀,但在價值鏈視角下考察我國造船企業,則發現我國造船企業創造的出口增加值還處于較低水平。因此今后為了占據高新技術船舶以及高附加值船舶等市場,我國造船企業還應當充分吸納國外先進技術,在吸收消化的基礎上開發我國特有的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
另一方面,政府應當為我國造船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作為資本密集型產業,造船所需要的資金投入是巨大的,而在當前產能過剩的背景下,造船企業融資也越發艱難。因此,政府可通過優惠稅收、政策性金融支持等等措施降低企業成本,改善融資環境。
參考文獻:
[1]陶永宏,錢偉,潘崇義.江蘇造船業核心競爭力研究[J].中外船舶科技,2014(01).
[2]彭祖贈, 孫韞玉.模糊數學及其應用[M].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3]何育靜,劉樹青.我國造船企業競爭力研究[J].船舶工程,2015(01).
[4]郭婭,李天煜.加快國際標準化步伐,提高中國造船業競爭能力[J].船舶標準化與質量,2014(05).
[5]何育靜.我國船舶產業競爭力現狀及對策分析[C].長三角地區船舶工業發展論壇,2014.
(作者單位:中國交通進出口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