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樹琴
摘要:新課改的實施更加注重開發有價值的教學方法,并提供有意義的學習方式。對于初中數學教學來說,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如學生積極性不高、教學乏味、缺乏創新性等。教師要重視引導知識的引入和拓展,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問題;解決策略
對于初中數學學習,數學思想是一個重要并且應該具備的思想。數學思想的培養主要依靠授課教師的引導,加上學生自主地不斷學習得以強化,教師以適當的引導方式引入初中數學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師首先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從思想上不斷提高對引導法重要性的認識,深入鉆研教材,根據教學要求將引導方法融入備課環節,寫出有效的數學知識學習的引導實例教案。數學知識的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非常緊密,更應該結合生活展開教學。同時課堂的開始與結束的延續同等重要,應使他們認識到生活處處是數學和數學學習的無限性,但是理想的和現實往往是有差別的。
一、初中數學課堂存在的問題
1、學習氛圍欠佳,學生興趣不濃。當學習氛圍不佳時,學生往往對內容提不起興趣。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適當增加一些教學圖片,或者是Flash動畫。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引入所蘊含的知識點,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形象化理解。
2、教學單調性,學生學習效率低。演示法的形式有時可以是靜態的圖像等,有時可以是動態的媒體文件等。對于教師來說,其可以不用只對教學內容制作枯燥的教案,再進行按部就班的講解;對于學生來說,將這種方法引入教學不僅可以加強他們對知識的形象化處理,還能接受到動態的演示,在娛樂身心的同時學到了知識,提高了學習效率。
3、忽略學生的接受能力。演示教學也有一定的不利之處,如果教師只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教學思路授課,完全不顧學生的感受或者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師用語言來提示、交流教學信息,沒有適當的演示教學,調節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增強對學生心理產生的正面效應,發揮演示教學和教師引導的雙重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解決策略分析
1、緊密結合教材,巧妙引導提問。授課教師可根據教材知識的內容,將知識在教案中轉化成其他問題的形式,讓學生融入一種與知識相關問題的情景中,讓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觀察思考,試著尋找適合的不同方法,從而積累對所學知識的豐富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并不是一些瑣碎的問題的集合,而是將與所學知識點相關的問題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有序地排列組合,突出重點,啟發思考。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恰當而巧妙地引導,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促進課堂的有序進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學生為主導,引入教學思想。要以學生為主導,就需要教師幫助和培養學生研讀教材的基本技能,就需要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更注重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將這些思想引入課堂,學生把握了這些思想,對今后的數學學習和數學知識的應用將產生深刻的影響。初中生不應該只重視對知識的學習,更應該將解決問題的思想拓展到其他方面,從初中階段就重視引入數學思想的教學方法,將為學生后續學習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這些思想主要有:轉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方程思想、函數思想等。
例如,以方程思想為例,在講“二元一次方程”的時候,從問題的數量關系入手,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將問題轉化為不同的設問,適當設定未知數,結合定義和已知條件、隱含條件,建立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的數量關系,以方程式或方程組的形式表達出來,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因此,方程思想對解決與等量有關的數學問題十分有效。
3、采用自然引導法,改革課堂結構。對于數學的理解,我們都能想到它的實際結合性,將教材與生活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概念是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這樣更能將生活實際引入教學中,真正起到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從實際問題和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自然地引入數學知識,是運用所學知識對實際問題進行探討并總結出一般的規律,再應用到實際問題中,結合知識學生就能自然進入到數學學習中,以此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對此有深刻的認識并主動參與到討論中。
4、探索性引導,提高綜合素質。課堂教學必然重要,但也應切實抓好課外教學,進一步強化教學效果,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自主對知識進行探索,這樣就能發揮課后對課堂的延續作用,不單單是課堂,而是課內外大課堂。教學并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基礎性教學比如初中數學一般上下兩節課在內容和形式上均有密切聯系,當一節數學課將要結束時,針對課堂或者下一節課的內容進行設問,但不作答復,當做是探索性的問題,既可以總結當節課的內容,又可以啟發學生產生學習下一節的興趣,為上好下一節課創造條件。
例如,在講“軸對稱的性質”的時候,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授課教師可將知識拓展到課外,問學生一些有關的問題,比如:“對于本課的講解大家有什么疑問?如果在生活中碰到諸如此類的問題能否舉例說明對稱圖形的性質?”學生陷入思考,教師引導學生舉例說明,并對于學生的回答留下懸念,期待下一節課的學習,要求學生下一節課上課的時候準備好自己的實例并講解出它所具備的性質。
三、結語
對教師來說,重要的不單單是傳授知識,還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結合實際整合與創建新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為主要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