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獻麗
摘要:職高學生數學基礎參差不齊,知識水平差異較大一直是困擾職高數學教學的重要難題。本文主要從轉變教學觀念,教學內容分層和豐富評價體制三方面探討職高數學教學的因材施教,力求讓每位學生都能在數學課堂中得到針對性培養,促進全體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數學教學;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職高數學課堂教學一直面臨著諸多困難,由于數學課時緊張、學生知識水平不一,數學知識抽象難懂等原因,很多學生對數學學習沒有太大興趣,往往只是以應付過關為目的。為此,職高數學教師必須加快教學觀念轉變,適應教育發展潮流,堅持“以人為本”,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積極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力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收獲信心,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和質量,最終都能有所收獲,有所發展。
一、轉變教學觀念,激發學習興趣
1、教學觀念分層。一切教育活動都是為了受教育者的發展,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教師要加快教學觀念的轉變,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作為核心教學理念。職高數學教師要積極順應教育變革,提高對個體教育的重視,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樹立分層教學理念,從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出發,做好班級定位和學生分層。高職學生數學基礎普遍較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加強數學基礎教學,把學生看成第一次接觸教學內容,從最基礎起步,腳踏實地,穩步提高,避免學生對數學現象和數學規律作出膚淺的理解,形成錯誤的數學觀念。
2、教學方法生活化。職高數學很多內容都是抽象難懂的,學生很容易喪失學習興趣和信心。教師在處理這些教學內容時,要盡量將教學內容融入學生生活,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學習就在身邊,消除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恐懼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必須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將更多趣味性、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帶到課堂中來,例如創設教學情境、解決實際問題等,為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搭建聯系的橋梁,幫助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使學生能夠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進入數學課堂,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二、教學內容分層,提高課堂實效
1、設置難度梯度,適應不同層次學生。大部分職高學生由于數學基礎較差,數學訓練量不夠,在面對數學問題時往往無從下手,不能靈活地解決與之有關的實際問題,久而久之便容易對數學學習產生厭煩心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分層,把握好數學練習的難度梯度。對學習能力較差,知識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要以基礎訓練為主,使其能夠鞏固基礎知識,盡量消化教學內容;對學習能力較強,知識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要以變式的綜合問題和創新性問題為主,發展學生數學素質和思維能力。利用分層教學使后進生“吃得到”,優等生“吃得飽”,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針對性的訓練和培養。
2、堅持教材精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很多職高數學課時較少,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一味壓縮課時,缺乏對教材知識的有效講解。學生在這樣的課堂往往只能疲于應對,無法理解教材知識,疑惑越積越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課堂的每一分鐘,突出課堂教學重點,集中攻克教學難點。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打散再整合,使其形成一條教學主線,引導學生進行探索。以教師有效引導為主,學生高效互動為輔,實現精題精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三、豐富評價體制,落實因材施教
1、全面評價,培養學生學習信心。據調查,職高學生普遍存在自卑心較強,總覺得自己學習不如別人的心理問題。這種消極心理容易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不能接受教師講解的數學知識。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埋頭于教學活動的設計,而是要關注學生,建立多元化評價體制,改變傳統的單純依靠理論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的體制,加強對學生課堂學習狀況、課堂參與度、平時作業質量的評價,從而形成新型的全面評價體制,鼓勵學生在平時學習中注重自律,積極學習,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2、分層評價,建立不同評價標準。公平、公正、公開是教師評價學生必須堅持的準則,但不同學生受限于個人素質,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很多差異是無法通過努力消除的。這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與其看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不如關注學生與自身相比的變化情況,將評價的重心放在學生的進步上,而不是單單關注學生階段性學習結果。這種分層次的評價方式更有利于教師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充分鼓勵學生尋求進步,趕超先進,進而促進學生整體水平提升。
總而言之,數學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完成數學知識主動構建的過程,這對職高學生來說無疑是困難的。教師只有堅持以人為本,落實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設計數學教學,才能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主體構建,實現數學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