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摘要】隨著新一輪高考改革的臨近,新課程改革的步伐不斷加快,為了更好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傳統“三維目標”的學習開始向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體系轉變。本文試圖從“核心素養“的本意出發,厘清概念,探索路徑,以更好的適應高中課程改革。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 ?核心素養 ?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071-02
當下,核心素養成為我國基礎教育界研究的熱點問題,成為進一步落實新課程改革、全面促進學生發展的關鍵點。但有關核心素養的問題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才有學者提出,深入研討還是進入21世紀后。到目前為止,有關核心素養的問題國家教育部門還沒有權威的界定,探討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也成為教育界的熱點話題。
一、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學生核心素養的界定
1.核心素養的類型和我國核心素養指標體系
世界范圍內關于核心素養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類:成功生活取向型,終身學習型,個人發展型和混合取向型。其中以美國混合取向型為代表。基于以上核心素養的模型,美國在21世紀提出混合取向型核心素養模型,整個體系以學科核心素養為中心,包含了學習內容的科目與主題、學習結果指標以及學習支持系統。這種核心素養體系更完備更具實踐性,也更接近我國目前核心素養體系的指標建設。
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和新一輪高考改革的推進,有關核心素養體系的研究腳步漸漸加快。目前,教育部制定的有關我國學生核心素養指標體系主要包括社會參與、文化修養和自主發展三方面,其核心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學生核心素養
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學生核心素養目前還沒有權威的界定,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門和教育工作者都有提出過自相應的內涵。但其中不乏“冷飯熱炒”的現象,如單純的把三維目標中的能力目標加以拆分細化作為核心素養的主題內容,這顯然是單薄的。筆者認為可以嘉興教育學院沈毓春老師的研究很具備參考價值,他認為可以用“經濟參與、公民實踐、國家認同、文化自覺、國際理解、法律意識和思維訓練”加以概括。其中不僅涵蓋了高中四個必修模塊的知識內容,更從學生的成長過程和國家認同幾個角度加以概括,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二、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
1.培育學科素養需講求課堂引領策略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培育學科素養,要摒棄以往“滿堂灌”的教學策略,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知識的傳授,教師主要起引領作用。如思想引領,思想政治作為一門兼具德育性質的高考學科,老師在教學目標上要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領,使學生對知識能夠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如講到政治生活我國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這一課題時,以通過一些事例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人民公仆為人民服務,從而對我國政治體系產生一種認同。
2.培育學科核心素養需抓住教學關鍵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學會抓住一堂課的關鍵問題,關鍵問題不等等同于重難點,更應該是教與學的困難問題,其中不僅包括學生較難掌握的知識點,更多的應該是學生在學習中碰到的困難。只有抓住并且妥善處理了教學中的關鍵問題,學科素養才有可能得到培養。如在講解經濟生活紙幣這一話題時,雖然通貨膨脹作為書本輔助文,但作為知識難點,通貨膨脹這一知識貫穿于書本始終,教師應該根據學情,將這一知識拆分,課下布置學生查閱相應資料,課上從通貨膨脹的本質、原因、應對措施著手讓學生徹底理解這一知識。在此過程中,要將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狀況讓學生用以上知識加以分析,以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
3.培育學科素養需關注學科特殊性
高中思想政治學科與其他學科在智育和德育教育上有巨大的差異。在知識的傳授上,我們不僅要讓學生熟悉政治、經濟、文化和哲學領域,更在教材內容和授課過程中教會辨析、辯護和辯駁的能力,培養學生成為一個能夠合理表達自己想法的公民。同時鍛煉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和邏輯判斷推理能力,讓學生能夠在書面表達上兼具言語美和邏輯美能力。在德育培養上,思想政治學科在幫助學生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三觀一旦形成具有確定在,將會對學生的終身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時刻關注學科的特殊性,利用現有資源,多角度、多維度培養學生,幫助其樹立適應社會、適應個人成長成才的素養。
參考文獻:
[1]辛濤,姜宇,王燁輝.寄語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體系構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
[2]羅燕芬.高中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實現途徑[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3(5)。
[3]周宏斌.高考改革背景下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初探[J].新課程,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