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課堂教學則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主陣地。如何轉變教育觀念、棄舊汲新,培養出一代有扎實基礎、有創新精神、有開拓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是當今教師的首要任務。目前的大部分日語教學仍走不出知識教學的傳統模式,忽視技能訓練,因而學生沒有日語語言應用能力。職專日語教學具有其獨特之處,在實際的教學中應端正專業學習思想,靈活處理運用教材,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貼近社會實際開展實踐教學,以第二課堂營造日語環境。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今后的教學規劃。如何提高日語教學效果,結合實際情況在日語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關鍵詞】日語教學 ?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二課堂 ?實踐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099-01
一、培養“聽”“說”“讀”“寫”“譯”的外語基本能力
1.課堂教學
組織學生做好有效地課前預習,課堂上教師講解必要的聽、說、讀、寫、譯的基本技巧、背景知識、利用教師與學生間練習的演示范例,給出多條線索,引導學生思考、要求學生創作出具有新意的作品,當眾演示。最后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歸納、總結。
2.課下訓練
由任課教師、輔導教師指導學生利用先進的語言實驗室、聽音室、日本文化實驗室等進行實踐教學。教師組織學生課下利用網絡課件、網絡資源自主進行聽、說、讀的訓練。同年級集體組織開展日語角、日語短劇小品、翻譯、朗讀比賽、日語演講比賽、日文寫作比賽等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開展服務于企業、服務于社會的社會實踐活動。
3.基礎階段的實踐課,培養學生接受信息和表達思想的能力
基礎階段的實踐課包括聽力、會話、閱讀、作文課等反映日語基礎階段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的實踐課。采用教材和網絡、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相結合、課上與課下相結合,利用大量的音聲、真實或模擬情景,加強聽、說的訓練;聽寫、造句、書信、日記、作文等加強寫作的訓練。以達到掌握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課程目標如下:
聽力課:聽懂所學課文難度的聽力教材及錄音材料。能聽懂以一般生活為題材的談話、講演以及日文廣播和電視中的新聞和文化節目的主要內容。
會話課:能較流利地進行課堂會話,回答問題及簡單的生活對話。能同日本人進行一般性的交流,能做2-3分鐘的即席發言。
閱讀課:能較流暢地朗讀所學課文及同等難度的課外讀物,能讀懂生詞不超過10%的日文原文、民間小故事,速度每分鐘不低于180-200字,理解率為80%以上。
寫作課:能聽寫與課文程度相同的短文,語速在每分鐘100-120字,能用日語記日記和寫簡單的書信,能在一小時內寫出600-800字的文章,能看懂日文郵件和書寫日文郵件。(工作中必需的)書面表達需要準確、通順、簡潔和富有邏輯性。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自主學習,是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覺、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它是指同等教學條件下的學生的高品質的學習,把學習建立在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層面上,將外在的各種教學方式內化為主觀能動的一種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就是要把學生作為主動的求知者,培養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究、主動運用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現代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日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教學模式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
另外,還設置課外思考題,使學生在課后利用網絡尋求答案,獲得知識。貼近社會實際開展實踐教學 。
以往大學的日語教學,強調單一的語言學習較多,缺乏對學生進行綜合知識和素質能力的訓練培養。培養出的學生知識面較窄,視野和思路不開闊。所以,教學一定要緊密接近社會,接近實際,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上下功夫。
學習日語的學生畢業后多半會就職于日資企業,這就要求在學校進行語言學習的同時,對日企文化也要有所了解。那么,在平常的課堂學習中,則可以多向學生傳授有關日本企業基本禮儀的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一些有規模的日資企業,親身感受日企的企業文化和工作氛圍,或者讓學生利用假期去日企實習,通過現場訓練來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同時也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不僅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而且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 1972年,《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建議將終身教育作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今后若干年內制定教育政策的指導原則。所謂終身教育包括教育的各個方面,教育內容從出生時刻一直生命終止為止不間斷的發展,也強調教育發展過程中各個階段之間緊密內在聯系。父母再喜歡孩子,再舍不得孩子,也不能一輩子照顧著孩子,保護著孩子。老師也是一樣。終有一天,學生會離開老師,離開學校,帶著遠大的理想和滿腹的抱負到社會上去歷練。在今天這個日新月異的環境下,老師教給他們的知識也許很快就會被新的更先進的知識所替代,唯有教給他們學習的能力,才是對學生最大的關愛,也是會使學生受益一生的。這樣,老師才不愧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稱號。
三、以第二課堂營造日語環境,應市場需求調整教學計劃,使學生成功就業
任何語言的學習,光靠在課堂上就能完全掌握,那是不現實的。在教學當中應注重開展第二課堂。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成單詞聽寫組、背誦組等,在課后去消化所學知識。例如,讓學生自行組織背誦組,然后在每周末,將學生的背誦情況進行統計,督促學生背誦復習。另外,定期舉辦日語沙龍,日語角等活動,讓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甚至可以請一些日企人員參加,讓學生和第一線的工作人員進行交流,最直接的了解到日企文化和信息。
常言道:學無定法,教無定規。對高職類學生的日語教學來說,應改變語言學習枯燥乏味的學習狀態和應試教育中死記硬背的陋習,增加知識的運用性,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走出校園就能游刃有余運用所學知識投身于工作當中。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產業結構調整,服務外包產業蓬勃發展,逐漸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和重要的推動力。更多歐美、日本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有意將其非核心業務外包給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大連發展服務外包業從無到有,規模及質量迅速擴大提升,從2007年強勢起步,到次年的成倍增長,再到如今處于業內領先地位,短短幾年就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抓住機遇,對接服務外包市場,培養市場急需人才,對于高職院校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悅娥.創建復合型外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00.8
[2]張厚泉.日語教學與研究論叢[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3]宿久高.中國日語教育的現狀與未來[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3(2)
作者簡介:
谷苗(1982.7-),女 ,大連職工大學應用語言系,講師,研究方向為日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