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曉松
摘要:化學用語是初中化學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結合教學實踐,對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中化學用語編寫提出“化學式不應提前出現”等5個方面的建議,旨在促進初中化學教材編寫及教學。
關鍵詞:初中化學;化學用語;教材編寫
文章編號:1005–6629(2016)11–0034–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化學用語主要由各類元素符號、各類原子和離子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組成,它們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也是進行化學語言交流的重要信息載體。九年級化學是啟蒙課,剛開始接觸化學,化學用語學習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化學思維和觀念的形成,特別是化學的可持續性學習。從多年來的教學中發現,化學用語的學習情況與化學的學習成績有很大的關系。那么,化學用語在教材中應通俗易懂,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及思維習慣,便于學生自主學習。本文擬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九年級化學教科書(以下簡稱人教版)為例,結合教學實踐提出幾點編寫建議。
1 化學式不應提前出現
人教版教材從第二單元開始在部分物質的后面出現物質的化學式。也許編寫的初衷是讓學生潛移默化,逐漸讓學生接受化學式,積少成多。但是,九年級化學是啟蒙課程,學生剛剛接觸化學,尚不知化學具體學的是什么內容,還不懂得什么是元素,不知道元素符號代表的是什么,不清楚化學式的書寫原則和所代表的含義的情況下就讓孩子去潛移默化,除了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外別無他法,這無疑增加了學生的學業負擔和心理負擔。這會讓學生對化學這門啟蒙課從一開始就產生一種恐懼感。化學式完完全全可以根據一定的書寫規律和法則踏踏實實教出來的,而不是以填鴨式的方式背出來的。我們也曾做過比較,發現先教化學式根本不能帶來任何教學效果,反而影響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建議化學式到該出現時再出現。
2 以化學反應的實質為線貫穿化學用語
人教版在第三、四、五單元是化學用語學習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學習化學用語的起步地。這三章內容是學生成績兩級分化的主要部分。很多學生學到這里覺得化學非常難懂,對一些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極易混淆。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筆者認為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學生無法依據現有人教版教材自主學習,教材的編寫不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甚至有點亂。例如,人教版以電解水實驗得出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在此基礎上得出化合物、氧化物、單質的概念。物質的分類如果在化學式及含義尚未掌握的基礎之上學習效果又有幾何呢?能真正地從宏觀、微觀角度去理解這些概念嗎?很顯然是不能的,學生只是對這些概念機械式地記憶。實際教學中讓化學式和物質的分類結合起來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從宏觀上理解物質的分類,更幫助學生從微觀上理解這些概念。忽視這種橋梁和紐帶的作用,會直接降低對學生從微觀和宏觀角度進行化學思維的能力。
建議以水的電解為例來貫穿整個化學用語教學。水電解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
從這幅水電解微觀示意圖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分子、原子的定義,及分子與原子的聯系和區別;(2)單質、化合物、氧化物的判別;(3)根據模型書寫H2、O2、H2O的化學式;(4)H2O中2的含義;(5)H2、O2、H2O等符號的含義;(6)O2與2O,4H與2H2的區別;(7)從微觀角度去解釋宏觀上的質量守恒定律。雖然水電解的微觀示意圖比較簡潔,但的確能幫助初中學生加深化學用語的鞏固和理解。
3 重視化學式的書寫建議
化學式是初中化學用語教學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因為,化學式的學習情況將直接影響到后面第五、六、八、十、十一單元的學習。現行人教版教材對于化學式的編寫是在第四單元課題四中出現。人教版按照化學式的概念、化學式的意義,簡要地描述了單質的化學式和化合物的化學式的書寫及根據化合價寫出化學式。其中介紹單質化學式的書寫時是認為稀有氣體、金屬和固態非金屬是用元素符號表示,非金屬氣體是需要在元素符號右下角上標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數的數字。筆者認為如此歸納單質的化學式是極為不妥的,如第九單元涉及到的物質碘的化學式是I2,試問它是屬于上面所說三類中的哪一類?關于化合物的化學式,人教版只是強調在書寫化合物的化學式時,要知道這種化合物含有哪幾種元素及不同元素原子的個數之比。同時,還應注意三點,如化學式中出現1要省略;氧化物書寫時氧元素在右邊;其他非氧化物把金屬元素寫在左邊,非金屬元素寫在右邊等。課本僅舉了一個五氧化二磷化學式的書寫。這里不禁要問,學生僅根據這些能看得懂化合物化學式的書寫嗎?五氧化二磷這類物質的化學式一定需要根據化合價來書寫嗎?含有原子團的化合物的化學式又如何去寫?這些人教版均沒有說清楚,甚至教材連化合價怎么標法都沒有說清楚。但是,第五單元一下子出現非常豐富的化學式,諸如:硫酸銅、高錳酸鉀、錳酸鉀、氯化鉀、硫酸亞鐵、碳酸鈣等物質,學生怎么能接受?特別是+2、+3價的鐵,課本自始至終沒有交代之間的區別;高錳酸鉀、錳酸鉀、氯酸鉀、過氧化氫這些物質只能通過死記硬背記住,因為,從課本中根本找不到它們的來龍去脈。這些對于學生的后續學習是非常不利的。
化學式的形成是有規律的,書寫是有法可循的。建議教材編寫可以先從構成物質的分子、原子模型去認識化學式及含義。然后根據化學式的含義及分子、原子的模型讓學生初步認識有關化學式的書寫。化學式與化合價是分不開的,所以,應先讓學生在充分認識化合價的基礎上根據化學式的書寫原則教會學生如何書寫化學式。化學式的書寫法則整理如下:
資料:名稱中沒有數字的化合物書寫原則:①寫:先讀后寫;②標:標出相應元素的化合價;③約:將各化合價的絕對值約簡;④交:將約簡值交叉,分別寫在元素的下標。即正前負后,約簡交叉原則。
4 加強化學用語含義的理解
加強化學用語含義的理解的學習有利于學生提升化學思維能力,促使學生以化學相關的觀念交流。人教版對化學用語含義的描述具體見表1。
從上表可以看出,教材顯然對于化學用語所表達的含義是過于簡單和分散的,這對學生來說無疑增加了他們理解上的困難。化學用語的含義筆者認為可以見表2。
5 應精挑細選習題,加強練習
加強練習,不等于搞題海戰術,必要的練習可以起到消化、鞏固相應知識的作用,但是練習一定要精挑細選,避免機械的重復訓練。人教版教材對于化學用語的練習非常少,只是在化學式內容中有少量練習,且化學式中的練習缺少一定的針對性,甚至在練習中出現了學生從沒學過的氯化物。如果缺少針對性的練習,那么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時候無法達到一定的學習效果。
建議化學用語的練習應該多樣化,包括識、讀、寫、交流等多環節。學生只有通過必要的練習,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加深理解,從而逐步達到熟練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化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上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吳俊明.對化學語言及其教學的再認識[J].化學教學,2015,(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