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帥澄
摘 要:數學這門學科在小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學質量不高的問題導致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得不到提升。隨著教學工作的不斷發展,情境教學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開始用于小學數學課堂,賦予學生自主性,使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知識的學習中。情境源于生活,與生活實際存在一定的聯系,因此通過情境教學的應用,可以使數學教學具有生活性,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關鍵詞:情境教學;小學數學;優越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12C-0046-01
數學這門學科主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但在傳統的教學中, 教學模式單一化,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普遍興趣不高,導致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提升。通過創造數學情境進行教學,可以有效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有促進作用,還可以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對問題的思考中,這樣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有促進作用,促使學生可以專心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所以教師需要重視情境教學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生活實際,這樣有利于情境的創設。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不足
(一) 教師采用固定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教師的教學模式呈現固定化,課堂上教師通過板書進行知識點概念的講解,然后讓學生思考一定量的例題,對這些例題進行講解,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做好記錄,在下課之后進行思考。這種固定的教學模式會逐漸消磨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上課專注度下降,對知識點理解不夠深入。數學這門學科與生活緊密相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導致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使學生很難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
(二) 師生之間缺乏交流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還會導致課堂氣氛變得沉悶,沉悶的課堂氣氛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聽課效率,使學生不能深入理解數學知識點,從而很難掌握。不注重與學生的交流,不僅導致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導致學生在面對一些難題時,不能有效地對所給數據進行整理,從而很難獲得解題思維,也會對于學生信心的建立和成長產生影響。
二、情境教學的優越性
生活化教學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可以使課堂生活化,可以調節學生的情緒,營造輕松的學習氣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數學學科中包含了一些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點,學生難以深入理解,如果教師利用情境教學,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知識點,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情境教學在數學課堂的運用,賦予了小學生更多的自主性,有利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問題的思考探究中,對學生的邏輯思維的培養也有積極的影響。
三、開展情境教學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 做好情境教學的準備工作
將數學知識點與情境有效結合是成功進行生活化教學的關鍵,需要教師做好教學準備工作,教師需要進行情境的有效設計,情境源于生活,因此教師在創設情境時需要注重與生活實際相融合。問題情境是情境教學的重點,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有積極的影響。發現問題并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是學生進行數學探究的基本條件,教師在進行問題的設計之前,需要對學生的整體水平進行深入調查,根據學生的整體水平劃定范圍,根據這一范圍設計難度合適的問題。問題情境在數學課堂的創設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將問題與生活實際相融合,使問題具有生活性,有助于引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可以主動地參與到對問題的思考中。
在學習《圓的周長》時,教師可以將一定長度的鉛絲做成圓,圓的周長就是這個鉛絲的長度,這樣的教學就融入了情境,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圓的周長這一概念,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 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這樣有利于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提醒學生,對學生能力的提升有促進作用。教師需要拉近與學生的關系,這樣有利于教師對學生深入的了解,而且有利于學生參與到數學的學習中來。師生之間有著良好的聯系有利于生活化教學的成功開展,可以促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吸收效率。
情境教學這一新型的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有效彌補了傳統方式的不足,它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助于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教師需要投入足夠的精力進行情景教學的準備,良好的準備是成功的墊腳石。在情境教學中,教師也在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教師需要與學生加強溝通,這樣有利于教師把握實際情況,從而做出合理的調整。
參考文獻:
[1]代存憲.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創設問題的反思[J].成功:教育,2010,(9).
[2]李剛.淺析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的運用[J].讀寫算:教研版,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