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學生要獲取科學文化知識,首先要對學習充滿興趣。一旦失去興趣,學生不僅會感到學習是一種痛苦,而且學習效率也不會高,我國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引導,只有通過學生吸收才會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誘化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動機,從而自覺自愿地投入,真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關鍵詞】興趣;內驅力;求知欲;利用現代媒體;拓寬;視野
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童年時代就對生物研究具有濃厚的興趣,在采集標本時,為了騰出手來捕捉昆蟲,竟然將甲蟲塞進嘴巴。
素質教育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每個學生的潛能就像取之不盡的寶藏。學生只有濃厚的興趣,才能激起探究性思維,主動開發的潛能,使學生愿學、樂學、善學。在實際教學中我得到以下體會:
一、興趣是學習的內驅力
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識的動力,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說:“興趣像柴,既可點燃,也可搗毀。”如果教學方法得當。學生對化學課的內容發生興趣時,他們的思想就會活躍起來,記憶和思維的效果就會大大提高,反之,則把學習看成是精神負擔,效果必然降低。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也說:學習的刺激力量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興趣是學習內驅力。
二、科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個好的化學教師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把化學課上成活潑有趣的言語技能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在學習中得到無窮的樂趣,全面提高化學教與學的質量。努力提高化學的教學效果。
1.應用試驗,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化學是一門新設學科,對九年學生來說又增添新的興趣,他們對化學的奧秘、變化莫測的實驗現象有極大的興趣,并樂意親手去試一下。從這一學生實際出發,作為教學主導的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精心為他們準備一些新穎、有趣的知識,融科學性和趣味性為一體,引導學生,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藉此,我們不防打破教材,先為學生送上一道道美餐,諸如“空杯生牛奶”、“雨落紅花綠葉出”、“魔棍點燈”,再加上一杯“酸酸的果汁”,真可謂是色香味俱全。經過這一調理,學生的興趣還不來嗎?當然,這只是一粒粒的糖衣炮彈,其中的緣由還得用物質的運動形式:物理變化、化學變化來予以解釋,同時這二者的關系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學生也容易理解。
2.聯系生活現象,增強學生興趣
學生都非常熱愛、關心生活,關注自己生存的環境,如何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瑣事至關重要。比如衣服上的墨跡、汗跡、油污該如何清洗?水壺上的水垢又該如何除去?我們長期吃方便面、喝純水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嗎?“白色污染”、“赤潮”、“藍藻”、“水華現象”等究竟是指的什么,為什么會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尤其是在干旱少雨的季節最為突出。這些現象因何而引起,又該如何防治,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去思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讓學生直接上網去查詢,搜索資料,以體味獨立獲取知識的成功感受,體會探究性學習的實際效用。
3.利用現代媒體,拓寬學生視野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從聽覺獲取的知識能夠記憶15%,從視覺獲取的知識能夠記憶25%,而同時使用兩種傳遞信息的手段就能夠記憶65%。以計算機為代表的多媒體技術,它集文字、聲像、動畫、影視于一體,打破了傳統教學中的“粉筆+黑板”的模式,實現了“交互式”的互動教學,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觀賞性和趣味性。借助多媒體對學生進行多感官刺激,會使課堂氣氛更加生動活潑,從而使學生的注意力得到較長時間的保持,記憶也才更加深刻。
如利用Flash動畫進行設計,讓學生練習,用以規范實驗操作,熟悉實驗步驟或減少危險。對于看不見、摸不著的微觀世界中的分子、原子的性質,化學反應的實質,我們也可以用計算機進行模擬,使學生能更好的、比較直觀形象地認識、理解“分子、原子是運動的,粒子間是有間隔的”等性質,對化學變化的本質也能一目了然。
4.在教學中適當“超前消費”,減輕學生負擔
化學用語具有抽像、難記憶的特點,對化學用語的記憶就需要通過反復、多次的去接觸、書寫。再加之化學概念較多而抽像,如果將二者加在一起讓學生記憶,日久會禿顯其枯燥、乏味,甚至會降低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考慮到這一實際情況,我認為讓學生從學習化學開始就應對化學用語適當“超前消費”,這不僅有助于學生的記憶和掌握,也體現了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性。我從緒言教學起就有意識讓學生逐漸接觸、記憶、我們喝的水、吃的食鹽、吸的氧氣、呼出的二氧化碳等一些常見物質的化學式;在學習實驗基本操作時,我又安排學生熟悉、記憶常見元素的元素符號,當然這樣的記憶是不牢固的,還必須在以后的教學中多次的、反復的引導學生去熟悉、接觸元素符號以加深印象。通過這種“超前消費”、分散教學,不僅降低了學習難度,還平添了幾分樂趣,更為后面知識的介紹做下了鋪墊,逐漸穿插記憶,這樣的收效才是最好的,學生的學習也才是最輕松的。
5.利用好交流平臺,是教學成敗的關鍵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并非是在一朝一夕所形成的,它需要教師經常有準備的與學生像朋友、兄弟姐妹般的去溝通,但不一定每次都要談學習,事實上出口就談學習的教師并不受學生的歡迎。通過談心、交流,我們不僅可以掌握學生的心理動向、價值觀、以及情緒波動等,還可以讓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我想在這樣的育人環境中,學生的學習就不用擔心了,成績自然沒問題。
總之,要讓學生學好化學,我認為教師應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應主動的將“興趣的培養”納入教育教學計劃之中,同時在教學中營造和諧融洽的教學環境,多聯系學生實際、生活實際予以教學,避免過多的受教材的束縛,盡量使教學充滿活力,這樣才會使學生學得輕松,也才會真正收到實效。
【作者簡介】
朱瑞祥,男,漢族,53歲,大專學歷,一級教師,現就職于盤錦市盤山縣甜水中學,研究方向:初中化學教學。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