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道其
摘要: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應該緊密的聯系學生實際,從學生已有知識開始出發,可以創設各種的情境,來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教育的機會,并且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因此產生要學好數學的愿望?!币虼?,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數學;情境創設;教學模式
眾所周知,數學教學本身是比較抽象的,教師要善于采取豐富有效和多變的教學方法,用學生身邊的實際事實為背景,結合生活事例教學,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學生就能感受到學習材料與生活很貼近,對數學一旦產生了興趣和親切感,那么也就會愛上數學。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模式的構建顯得尤為重要。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積極性
小學數學新課標明確要求:“教師要轉化角色,要有過去單純教知識轉化為激勵、引導,不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可以投入到充滿活力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去,促進學生自覺自主地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效益?!痹谡n堂教學過程中,創造一個讓學生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從中親身體驗到數學的樂趣,并且使學生得到數學學習的信心,認識到數學的真正意義和價值,使學生不僅“喜歡數學”,“會用數學”,真正使學生在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獲得全面發展。根據課標要求,教師要轉變角色,善于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激發誘導學生進入學習境界,讓學生發現問題,學會思考解決問題,培養學習進取精神,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二、引入快樂游戲,體驗學習樂趣
小學數學游戲式教學正好符合這一觀點。小學數學游戲式教學,就是讓學生通過動手做游戲引入快樂的活動課教學。運用這種教學,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開動腦筋,積極思維,提高興趣,擴大參與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就可以改變過去滿堂灌的局面,改變一言堂的單調枯燥的教學模式。愛玩、愛動,注意力集中不持久是兒童的天性,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兒童的性格特點,把有興趣的游戲引入課堂,給知識以靈性,讓知識火起來,讓知識充滿興趣,寓教學于游戲中,可以使學生在活潑輕松愉快的學習情景中學習掌握數學知識。學生的熱情高了,興趣來了,苦事也會變為樂事。例如:在學習50以內的減法后,我設計了一個湊41點的游戲活動,這個游戲活動包括了50以內所有進位(不進位)的減法。將游戲規則交給學生并讓其熟悉,其學習效果令人驚喜。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學得主動,而且學得輕松、學得快樂。長期以來,我的數學課都是開放性的課,學生的參與度很大,幾乎一堂課人人都有話可說,人人都有事可做,說話聲、討論聲、笑聲等。學生沒有一點約束,沒有一點限制,有比賽,有競爭,最后問題得到了解決,知識學到了手,教學任務順利完成,這樣的教學是我們多少老師夢寐以求的。
三、增強成就感,提高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與成人勞動一樣,都有成就感。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見解和進步,也要給予充分地肯定和表揚,讓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學困生都感到自己有進步,有能力,能勝任,有獨創性。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千米的認識,土地面積單位,行程問題等和一些學生難理解的題目都可以采取室外數學游戲式教學。室外活動場地開闊,陽光明媚,空氣新鮮,學生精神面貌好,熱情高,很好開展活動。二年級第三冊數學練習冊有這樣一道題:某班有21個小朋友在操場做老鷹抓小雞的游戲,抓了一只還剩多少只雞?學生都做成21-1=20(只)這道題看起來很簡單,但對于二年級學生是難以理解的。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教師得尋找一種新型數學的方式——游戲式教學。當堂練習課,教師把全班學生喊到操場上排成兩行整齊的隊伍,從中選出21名學生來做老鷹抓小雞的游戲。一個男生扮演老鷹,20名小一點的學生扮演小雞,一個大點的女學生扮演母雞在前面擋住老鷹。游戲開始了,只見扮演老鷹的那個學生左跳右跳,想找機會抓住小雞。學生笑聲此起彼伏,小雞在母雞的掩護下左躲右閃,由于他們求答案心切很快就被抓住了一只站到一邊。教師要大家數一下還剩幾只雞,學生們感到很奇怪為什么只剩19只雞了。學生思考了一會兒就領悟出原來大家都沒有把老鷹除開,其實原來一共有20只雞。也就自然而然地做出來了21-1-1=19(只)通過這次簡單的數學游戲教學,同學們領悟了一些題目不單單只看幾個數字的意思,還含有另外一層思維的道理,這也就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學生學會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學會了學習,懂得了用腦來思維,而不是遇到問題,憑簡單的數字計算就能解決了問題。
四、引入獎賞,增強學生自尊
賞識教育在新課程教學中有積極的作用。學生在賞識中得到關注,得到重視,得到肯定,學生的自尊心收到了尊重,自我價值得到了提高。每個人都希望別人賞識,對于小學生來說更是這樣。在課堂上學生是主體,學生是我們教學培養的目標,教師要把學生當作平等的朋友來對待,關愛學生,循循善誘,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學生的優點,尋找學生的亮點,進行“激勵式”的評價、引領。在我的教學生涯中,幾乎每天、每堂課中我都在賞識著某個學生,給學生以愛的熏陶,以賞識的眼光,以微笑的臉龐,以贊許的話語,用關愛生命來關愛學生,激發學生自信心,求知欲和積極向上的精神。許多學生愿意與我交流,喜歡上我教的課,教學效果極為良好,受到老師家長的好評。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只要不斷創設有效的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撞擊學生的心靈,放飛學生的理想,提升學生的智慧,學生自主性就會增強,主動性就會提高,思維就會活躍,問題意識就會增強,探究精神會得到鍛煉,學生的解題能力會不斷提高。學生變得想學習,愛學習,會學習,素質教育真正才能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石建存.小學數學情景教學模式初探[J].快樂閱讀.2012(21).
[2] 劉乃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新課程.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