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全
摘要: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數學理論,從課堂實踐活動使用小學數學學具的角度,論述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具;素質教育
一、前言
數學這門科目本身有著很強的抽象性,而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這使得他們在學習數學時存在很大的障礙。為了幫助他們消除這一障礙,提升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借助有效的工具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學具將數學中的抽象問題形象化、立體化,不僅讓學生克服了抽象問題思考的障礙,同時能夠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本文主要分析使用教具和學具的有效措施,以期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情境引入下的小學數學學具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情境式教學已經愈來愈成為教學中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因為熟悉的教學環境,除了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環境中蘊含的新知識以外,還能夠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給激發出來。在這種情境教學的基礎上,再將數學學具引進數學教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能夠實現更大程度的激發,這對于提高數學課堂效率來說,無疑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善于在課堂的實踐活動中去創造適合使用數學學具教學的課堂情境。教師可以以講故事為鋪墊,帶領學生一起對教材中的理論或者是定律的發展過程進行追溯,為學生建立起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在此期間還應當使用數學的引子,這樣在具體運用數學學具時,學生就能夠更快地理解這種學具所要實現的教學目的,以及通過這樣的一種學習,學生能夠明白要學會什么。如在課程開始前,教師為所有的學生準備一定數量的小木棒,而學生本身就喜歡做游戲、愛聽小故事,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將本章節要學習的內容以故事的形式復述出來,幫助他們集中自身所有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利用這個合適的契機,教師再將準備好的學具發給每一個學生。然后,讓學生先拿出35根木棒,并以10根為一捆的形式進行捆綁。這樣的一種分配,最后一定會出現5根木棒的剩余。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就可以適時詢問學生:在不違背大前提的情況下,是否能夠將剩下的這5根木棒也以10根的形式移走?經過一定的試驗發現這是不可能的。要想完成這樣的試驗,就必須自捆好的木棒中抽取一定量的木棒與之結合。在這樣的一個實驗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同時在問題中引導他們進行數學問題的思考,不僅開發了他們的思維,還提高了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
三、合理使用小學數學學具
把握使用時機,歸納操作方法 學具在數學課堂的實踐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教學的輔助性工具,其目的在于以更高的效率增強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在使用學具時必須把握合理的時間分配。這就需要教師明確教材內容,并對本章節的內容形成一個合理的安排。也就是說,每一堂數學課的教學都應當以課程標準為根本標準,然后在這個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延伸。面對小學生,教師必須注意盡量避開晦澀而抽象的詞匯,并要最大限度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這樣才能夠幫助小學生走出理解的誤區。而在數學課堂實踐活動中引入數學學具是一個非常難得的解決辦法。它不僅能夠以具象的形式向學生解釋清楚抽象的理論概念,還能夠調動學生的思維感官,從而集中他們的課堂注意力,以最大的精力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如在學習倍數關系時,教師就透過火柴棒這一學具,讓學生具體操作認知這一概念。首先讓學生選定一個位置擺放兩根火柴棒,然后在其下一行擺放四根火柴棒,第三行擺放六根。在完成這一操作之后,教師就可以開始引導學生進入數據的統計階段,并在統計中發現其中的規律。不難發現,第一行一個2,第二行兩個2,第三行三個2。這時課堂實踐活動的學具使用就可以結束,而緊接著進入倍數定義的正式學習當中。毫無疑問,在這樣的一個課堂實踐活動中,小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問題的總結能力都會得到有效提升。另外,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完成各個環節的操作,實際上形成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這對于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具有重要意義。而良好的師生關系又會促進接下來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控制學具的使用時間 學具、教具是數學教學的輔助工具,如果教師沒有形成這些工具使用的合理時間,不僅無法達到輔助教學的目的,還有可能占據大量講課的時間,使得教學任務不能按時完成。因此,教師必須合理控制學具、教具的使用時間,既讓所有的學生完成學具、教具的操作,以勾起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之后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再次過渡到理論的教學當中。而這也同時對教師的教學準備階段提出新的要求。教師在進行備課之初,就需要將學具、教具的使用時間進行合理的設置,既要保證學生學習熱情,又要避免降低課堂效率,讓理論教學和學具、教具使用之間形成平和的過渡。明確學具的使用步驟和目的 運用數學學具,是為了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課堂效率。如果盲目使用學具和教學,可能會占用學生寶貴的課堂時間,嚴重的甚至會加重學生抽象數學理論知識上的障礙。為了規避這些問題,教師需要有目的、有步驟地科學使用學具,以最大程度地發揮數學教具和學具的作用。首先,教師應當結合課堂所應當完成的知識點,并要掌握課堂學習的節奏,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恰當合理地將數學學具運用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其次,應當為學生創建科學的學習模式,為學生發揮創造力提供機會,并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在抽象的概念中自主地尋找到結論,以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教師應當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靈活變通教學方法,這樣學生在受到教師的關懷后,會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數學課堂學習中,有助于提高數學課堂效率。
四、結語
小學數學課堂學具的存在,對于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理論知識,啟發他們的數學思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思維和思考能力尚有欠缺的小學生來講,抽象的數學理論學習使他們所苦惱,而學具的使用卻能夠將這些抽象的理論知識形象化。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創設具體的數學情境,適時引入數學學具、教具,以幫助學生理解復雜的理論。同時,在使用教具和學具時,教師應當把握使用的時間、目的和步驟,以及工具使用和理論教學之間的合理有效過渡,從而大大增強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