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途
【摘 要】 小學數學課堂的發展關系到新課程教學背景中基礎文化體系的發展,如今小學教育逐漸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就小學數學課堂而言,教師一定要著力于動態課堂的構建和創造,讓數學課堂能夠充分發揮出生命活力,以此提高學生們的課堂學習樂趣。但是,大部分教師并沒有動態課堂的構建經驗,筆者將結合自身小學數學動態課堂構建經驗,談談如何有效生產動態課堂,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 動態課堂;課堂活力;小學數學
小學數學課堂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并沒有發揮出重要的教學作用與價值,小學生不可在數學課堂中被動地接受數學理論知識,應該能夠在動態化、多元化的教學氛圍和平臺中自主汲取多元化理論。同時,在動態生成的數學課堂上,學生們才能夠更多地參與到動態化數學活動中,數學教師才能夠發揮出更大的教學作用。因此,筆者將結合自身數學課堂教學實際經驗記憶動態生成課堂的具體措施和方案談談如何有效創設動態數學課堂,提高學生們的數學學習活力。
一、注重收集課堂中的動態信息資源
如今,小學數學教師們要想開拓動態生成課堂,打造動態教學模式,就一定要積極研究如何有效收集更多的動態信息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們提高資源汲取效率。通過對動態課堂教學研究可以發現,小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是對新知識表現出完全的陌生感,而是在其固有的知識理論基礎上實現再創造和再升華,也就是說小學生們并不需要在數學課堂上被動地接受教師們的知識講解,而是應該以自主獲取信息為主,這樣才能將他們的學習思維完全調動起來,學生們才能夠更多地接觸廣闊的數學信息資源、拓寬數學視野等等。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動態生成課堂教學準備過程中收集動態信息資源是一個非常有必要的環節。
在小學數學教學進入教學改革的新階段后,教師們完全可以擺脫書本教材的條件限制,靈活利用身邊的生活資源,實現數學課程與實際生活的完美結合,這樣往往能夠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作為數學教師該如何將生活資源有效整合到數學教學課堂中呢?筆者認為教師應該保持對日常生活的細致觀察度,尤其要仔細關注學生們的日常生活,這樣才能夠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引發出來,使他們完全融入到動態生成課堂氛圍中。
比如,在小學數學教材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過程中,我通過書本教材中給予的漫畫來引導學生們思考自身生活周圍中涉及到角的事物,例如“足球門、教學樓、單杠”等等,這些都是引導學生們思考角的意義的重要途徑,學生們往往在這些動態的生活化信息中能夠對角產生獨特的感性認識。這就是靈活利用生活資源的典型代表,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積極貫徹動態生成課堂的教學理念,并投身于理論與生活資源的鏈接過程中,提高數學課堂整體的教學效果。
二、注重動態生成過程中的資源整合
在動態生成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往往與學生需要一個二向多元互動過程,這樣能夠將整體小學數學資源整體呈現出來,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資源滲透理解能力。小學生們在數學學習階段中逐漸表現出一定的學習能力差異,在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認識偏差,因此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將動態生成過程中的資源有效整合,提高學生們的理解層次并豐富學生們的視野認知度,只有這樣才能夠避免教學資源流失。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積極研究動態生成過程中的數學資源,幫助學生們獲得長足進展,不斷通過信息收集來給學生們提供更多的動態資源,使其能夠完全掌握在動態生成數學課堂上的學習方法。
比如,在小學數學教材三年級數學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過程中,我通過生活中的“分數”思維角度來引導學生進行動態課堂的學習。例如,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將一個西瓜切成幾瓣,分給大家吃,因而我引導學生們思考在切西瓜的過程中包含了哪些具體的分數思想,讓他們在“切西瓜”這一動態數學信息中思考分數該如何用具體的生活化語言來描述,如何才能夠更好地理解分數的意義等等。
三、注重把握動態課堂中的知識結構
學生們在動態課堂的學習過程中往往需要一個更加靈活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思路,教師們也需要給學生們提供一個更加靈活的學習環境和更加廣闊的認知空間,讓學生們能夠更加認識到自身的課堂主體地位。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們在動態資源的展現過程中去自主發現問題,并自我探究出數學問題的結論,以此讓學生們完全融入到動態生成課堂的每一個環節之中。
1.課前生成體驗
在動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生們更加需要一個課前生成體驗過程,這樣就能夠對即將要學的內容形成一個感性的認識,逐漸成為學習過程的主人。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新形勢下,教師應該讓學生在數學課堂前多做類似主題的題目,在做題過程中產生感性的認知體系,持續性累積數學理論經驗。
比如,在小學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條形統計圖》的教學過程中,我在課前就給學生們安排了用條形圖進行統計的任務,使其能夠逐步融入到條形統計的學習氛圍中,我讓學生們就最近一個月的天氣情況進行統計,將小到中雨、大到暴雨、晴天、陰轉多云等多種天氣狀況記錄下來,通過條形統計的方式進行結果探究,以此提升他們的認知能力,有效加快動態課堂教學進程。
2.認知結構生成
課堂教學的45分鐘是學生們進行數學認知的主要生成過程,學生們需要在這45分鐘里進行長足體驗與感受,因此數學教師要讓學生們能夠以動態思維角度去分析課堂上的問題,并能夠自主思考、探究以及推理等等。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的發展改革過程中,數學教師一定要注意到學生才是教學過程的根本,在動態生成課堂的構建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立足學生這一堅實的基礎,并緊密結合新版小學數學教材,幫助學生認清數學理論架構,提高數學知識框架意識。同時,必須要積極引導學生們融入到數學動態生成課堂中,提高數學創新思維能力,煥發出新時期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光彩。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2]戚業國.課堂設計與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