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摘 要】 初中階段的物理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在組織學習進行預習工作時要針對性更強,并且設計的預習內容、問題與任務等要科學合理,體現對于學生多方面能力鍛煉的基本目標。設計富有層次性的預習任務,實驗教學中巧妙安排預習作業,采取有效的預習效果檢測策略。
【關鍵詞】 初中;物理;課前;預習;探究
充裕的課前預習可以讓學生接受新知時形成一個良好的鋪墊,讓學生在理解新授內容時不那么困難,這個過程也是實現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鍛煉的方法。初中階段的物理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在組織學習進行預習工作時要針對性更強,并且設計的預習內容、問題與任務等要科學合理,體現對于學生多方面能力鍛煉的基本目標。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預習工作中有更深入的鉆研,這不僅可以讓學生首先熟悉這些即將學到的內容,這也是一種潛移默化地鍛煉學生思維,讓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培養的教學過程。
一、設計富有層次性的預習任務
一般情況下,教師會需要設計較為明確的預習任務或者目標,學生會帶著相應問題來自主學習新課內容。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預習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就取決于教師設計的思考問題。教師在進行這一教學設計時要有更深入的考慮。一方面,問題的內容要緊密結合教材,要突出教學重點,能夠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時慢慢獲取核心知識點,這會充分體現出預習的內在價值;另一方面,問題的形式要多元,教師可以嘗試將一個復雜問題進行拆分,這樣容易學生進行更細致的思考,教師也可以設計梯度式的或者由淺入深的問題,這是一種潛移默化地對于學生思維進行的引導,能夠讓學生探究問題時更深入。富有層次性的預習任務是設計問題時非常好的一個方向,這種方法也會讓學生在預習工作中有更多收獲。
教師在設計預習問題時首先需要做的一項工作就是研究教學內容,明確這部分內容的基本教學目標,在這樣的基礎上再來設計思考問題會方向明確、目標清晰。比如,在教學“動能”時我出了如下幾個預習問題:“如何判斷物體是否具有能量?運動的物體有能量嗎?為什么?請結合日常生活事例說明。”其中“如何判斷物體是否具有能量?運動的物體有能量嗎?”這兩個問題即使不理解也能從書上找到現成的答案,是給所有學生做的,而“為什么?請結合日常生活事例說明。”這個問題則對于學生的理解能力、知識背景和探究的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那些能力水平更好的學生才能夠將其解答。這種富有層次性的問題照顧到了所有層面的學生,這也給那些想要挑戰自己的學生以空間,是一種很好的預習展開方式。
二、實驗教學中巧妙安排預習作業
實驗是物理教學中的一項重要構成,很多教師認為實驗教學中可能不需要預習,這其實是一種認知偏差,教師也沒有充分理解實驗教學的內核。并不是所有物理實驗都是簡單直觀,容易被學生理解的,對于那些無論是操作技能上還是實驗原理上都涵蓋面較廣的實驗,讓學生進行必要的預習工作是實驗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很多學生都還沒有形成實驗預習的習慣,具體到預習中也找不到方法,這個時候教師的指導就很重要。教師可以在分析與明確實驗特征的基礎上找到實驗教學中的重點或者難點,可以將預習任務集中在教學重難點上展開,為學生在實驗中的有效操作和思考探究提供基礎。這也可以讓學生首先適應整個實驗的原理,了解實驗的基本步驟,在實際學習中會更好地融入到實驗課堂中。
機械能和內能的相互轉化中有一個彎折鐵絲的小實驗,在正式進行這個實驗教學前我給學生布置了一條預習題:找一根鐵絲反復彎折,摸彎折處有何感覺,說明這個現象的原理?學生可以回家做,也可以根據生活經驗回答,這樣的預習題比較容易出,學生也易于操作。還有一類必須要動用到學校實驗室的器材才能做的實驗,比如研究燃料熱值的實驗的過程和結論,以前這類實驗的預習我們是放在課堂上邊做實驗邊完成的,這類實驗學生很難在家里預習。教師要能夠結合實驗的特點來靈活設計預習功課,讓學生能夠在探究的過程中有所思考與領悟,這樣預習工作就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三、采取有效的預習效果檢測策略
對于學生的課前預習工作進行檢測和評定,這是教師的一項教學任務,也是考察學生的預習能力的一個過程。教師要設定明確的評定標準,在檢測學生的預習工作完成成果時要以開放式的教學態度作為引導。有的教師會簡單地用結果來評定學生的預習過程,并且以結果定成敗,這并不是合理的方法。教師要看到學生在過程中的探究與努力,學生如果在預習過程中有較為深入的思考,并且有一些意外發現,即使沒有達到預期的或者是較為理想的結果但這個過程也要予以肯定。科學合理且更為人性化的檢測標準才能夠帶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式的引導,也會讓學生的預習能力和自學能力進一步增強。
教師應當明確,預習效果的檢查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檢查預習題的完成情況,要批改。因為人都有惰性,不檢查不批改的作業,學生是不會認真完成的。當然預習題的批改與課后鞏固作業的批改有不同之處,預習題批改重點不在正確和錯誤上,而在是否認真完成上,學生如果完成的態度非常積極,即使最后得出的結果一般,這種好的學習態度也要加以肯定。第二部分是預習題的交流展示和點評。教師可以首先讓每個小組用幾分鐘的時間將組內同學做預習的情感進行交流,然后老師通過抽簽的方式確定每個小組重點展示回答的問題,小組內討論好最佳答案后推選一位代表回答。這可以全面地考察到學生從預習中收獲的一些成果,也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于預習到的新課內容的理解程度。這是教師展開正式教學時的方向及引導,這也是讓學生進行預習工作的一個價值體現。
【參考文獻】
[1]雒亞妮.如何實施初中物理有效教學[J].數理化學習 2014年05期
[2]王雄.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的研究[J].新課程(上)2014年08期
[3]劉佛梅.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驗探究式教學[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4年12期
[4]常衛軍.小議農村初中物理的創新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 2015年02期
[5]吳學賦.新課標對初中物理教師的新要求[J].新課程學習(中)201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