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懿純
【摘 要】 隨著現代文明的不斷推進,新課程改革對學生基本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合作學習作為新型教學模式應運而生,相比于傳統教學法,合作學習具備諸多優勢,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有顯著作用。作為教師,應當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強化,讓該種學習方法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更為有效。
【關鍵詞】 小學信息技術;合作學習;優化課堂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行,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的合作學習,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通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精神,最終達到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目的,實現課堂目標。小學信息技術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十分注意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與各項能力的全面發展。
一、合理分配小組,力爭組合最優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上,如果要開展合作教學,則第一步應當合理分配小組,使學生組合科學,進而讓每個組合達到最優狀態,以便適應接下來的教學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小組分配前,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科學劃分小組。合作學習跟常用的差異教學法不同,它是將能力不同的學生組合到一起,以便在學習過程中,優秀的學生帶動相對能力不足的學生,實現共同進步。
例如,在教學 《認識計算機》這一部分時,教師對學生進行了科學的分組組合,每組中既有學得好的學生,也有相對較差的學生。課堂上,教師將教材內容進行了講解以后,讓學生自由嘗試,認識計算機。學生們表現出了極大的學習熱情,教師發現一個小組學習興致特別強,“電腦是這樣開的嗎?鼠標移動和電腦屏幕上的是同步的呀?……”、“這個時候單擊鼠標左鍵,而這個時候還可以按鍵盤上的回車健,關機的時候要先把它關掉”,小組里有人發問,有人回答,而教師則在課堂上指導、糾正。而教師發現不活躍的小組后,便會及時調整,優化組合,一個小組的組長告訴教師:“合作學習模式下,大家學習起來更輕松,隨時討論,隨時都有人指點!最重要的是,在對比中,我發現自己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呢!再也不驕傲了!”。教師發現,科學合理的組合促使學生們有了合作意識,“比、學、趕、幫、超”的精神在合作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其實,在小組劃分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這樣組合的好處在于興趣相同的學生能結合成一組,促進學生能動性能夠更好地發揮。
二、確立教學目標,培養合作默契
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在分配任務時密切結合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上下工夫,調動學生積極性,有目的地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目標明確,針對性強。此外,教師在開展教學前,需要告訴學生如何達到教學目標,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方法,進而保證學生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有效開展,如此一來,信息技術教學質量與效率都將會明顯提升。
例如,在講授《在幻燈片中插入圖片》部分時,教師首先講解了常用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接著讓學生自由實踐,并提示學生,如果在合作探究過程中遇到了自己以及小組成員不懂的問題,則向小組長匯報并且向老師尋求幫助。在教學之初,學生們自由操作,十分熟練。教師進一步提出要求,讓學生們討論操作難度稍大一點的步驟:“同學們,我們可以讓幻燈片更美麗,比如,讓花朵開滿花園,然后再配上文字,大家試試看,看看誰做得又好又快”。這個問題難住了學生。幾個小組的學生經過討論,嘗試了幾次都沒有做出來,開始求助于教師,教師就先做引導,“要想完成這個目標,首先要明確任務,并進行分解,做好分工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操作!首先,大家看看自己手里的材料齊了嗎?!”在教師的提示下,一個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小明,你負責找到好看的圖片,;小敏,你根據小明的圖片找匹配的文字;小紅和和小莉你們兩個和我一起找組合方式。”在小組內各成員協同努力下,很快,花朵開滿了花園,原本以為很難的操作在大家合力下,輕輕松松完成了,學生們都很有成就感。在這過程中,學生們不但掌握了本部分知識,還從中領略到了合作的樂趣,課堂效果極佳。
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習方法尤為重要。教師應致力于讓學生了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在學習過程中總結經驗。當然,合作學習中,教師應當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提示和引導,謹防學生偏離學習目標。
三、開展實效評價,重視合作能力
開展合作學習,教師對其進行的評價是否有效尤其重要,教師除了評價學生合作學習的成果,還應包括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教師的有效評價不但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更對學生自信心的提高有很大作用。在評價中,方式方法應當多樣化,既可以教師評價,也可以讓學生互相評價,通過評價認識、重視合作學習。
例如,在教學 《畫組合圖形》時,為了讓學生的合作學習更有效,教師及時給各小組進行了評價。在教學畫組合圖形后,教師以任務形式要求各組自行設計作品,最后比質量和創意。其中有一個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迅速展開了討論:“我覺得我們要有創意,那就是像電影《金鋼》里一樣,弄個大野獸什么的,效果好!”,“那不如我們做一個機器人吧!你看動畫片里的機器人都是正方體的腦袋,我們的圖形很合適!”這個小組確定目標后,分工合作,共同繪制出了一個機器人,小組成員還為大家講述機器人的頭、身體以及四肢等都是用什么圖形繪成的,并解釋了原因。教師依據小組制作、展示、匯報的表現,給予階段性的紅心獎勵,最后根據紅心的數量評出優秀小組。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著重對小組合作及學生的合作能力進行了點評,從而促使學生重視合作,提升合作意識。
實際有效的評價,能夠讓學生及時反思學習、實踐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及時糾正,激勵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的能動性,讓他們認識到合作學習的有利之處,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總之,對小學生來說,合作學習不僅能夠有效學到知識,還能夠培養自身合作意識,對今后的學習生活將有莫大的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主動促進學生合作學習,優化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朱志強.創新: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永恒的主題[J].教育科研論壇.2011(03)
[2]徐志文.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08)
[3]劉高堂.教師在小學信息技術探究式學習中的作用[J].教育革新.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