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露萍
【摘要】語文是一門至關重要的教育課程,對于正在接受義務教育的小學生來說是一門必不可少的學科。因此,教師要重視語文教學,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其中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豐富的語言積累、純熟的語言技巧、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嚴謹?shù)难哉勁e止、塑造健康的人格。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科素養(yǎng);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引導提高學生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與此同時,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的充實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這樣才能扮演好一個傳道解惑者的角色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那么,下文就如何提高教師以及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一、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教師除了具備必要的教育能力,還要有不斷接受新事物、新知識的學習能力,不斷充實自身的文化知識,不斷開闊自身的眼界。只有教師有實力,學生才能將你樹立為榜樣,佩服你的能力。榜樣的力量是很強大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提高是一個日積月累的事,教師教齡越大,見識和經(jīng)歷就越豐富,語文素養(yǎng)也不會低。事物都是發(fā)展變化的,一個新事物的出現(xiàn)必定會牽扯一個舊事物的滅亡,教師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要足夠理解新事物,要懂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雖然也許會很疲乏,但是在這周而復始中教師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會慢慢沉淀進而轉(zhuǎn)化為新的閱歷,充實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這個職業(yè)區(qū)別于其他職業(yè)最大的一點就是為人師表,學生之楷模,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著學生,特別是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
例如,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經(jīng)濟越來越發(fā)達,科技也越來越先進,在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大多都采用了先進的多媒體上課形式。對于年輕一點的教師來說這些都不是什么難事,而對于年紀稍微大一點的教師來說卻是一頭霧水,因為他們沒有學過不懂得如何操作。舉個例子,在上江蘇版小學四年級的課文《虎門銷煙》,年輕的教師選擇了用多媒體的形式來為學生講解這篇課文,在利用多媒體授課中教師穿插了《鴉片戰(zhàn)爭》的影片給學生看,學生們個個看得義憤填膺,再利用相關的圖片資料給學生們進一步傳達了那段屈辱的歷史,使學生在進入課文之前對本文的歷史背景有一個很好的理解,同時調(diào)動了學生的感官,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而對于年長一點的教師,只能通過很蒼白空洞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來進行講解,很難使學生感同身受,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導致整個課堂枯燥乏味。這時,明智的教師都會選擇去充實自己的電腦知識學會使用多媒體教學,在豐富自身素養(yǎng)的同時,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而學生對每次教師的上課操作都會有印象,感興趣的學生還會主動去學習,促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主動學和被動學的區(qū)別和成就還是很大的。
二、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興趣,在此過程中積累語文素養(yǎng)
語文學科的文化素養(yǎng)是一個積累沉淀的過程,不是說立馬就能有所收獲。更多的時候它在無形中已經(jīng)在“強大”,只是這是一個量的過程,需要等候一個質(zhì)的飛躍,從而促成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強調(diào)聽、說、讀、寫對于學生自身的重要性,通過故事或者優(yōu)秀的佳作來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創(chuàng)作,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培養(yǎng)他們對這方面的興趣,繼而也激發(fā)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力。
如,在小學五年級下冊中《海倫凱勒》一課中,教師的教學設計是這樣的,為了讓學生充分感受凱勒的精神,教師這樣設計:讓學生多形式閱讀課文,與文本充分對話,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抓住“海倫凱勒這種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永遠留在世人的心中?!边@一中心句,指導學生弄懂“不屈不撓”的意思,讓學生抓細節(jié),體會人物內(nèi)心;細品味,感悟人物精神;讓學生根據(jù)作者的這種對人物細節(jié)的描寫的手法,練習寫作,對象是自己熟悉的人。這樣的設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興趣。長期如此,沉淀下來的文化底蘊定會使學生的語文學科的素養(yǎng)有所提高。
三、多開展語文學科實踐活動,社會也是一個大學堂
語文實踐的過程是指學校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對語文知識、能力、思維以及語感等多方面的能力進行共同應用的過程。通過實踐活動,小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能力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對情感的體驗能夠得到陶冶,能夠更快地促進語感的形成。因此,教師要多注重小學生在教學中的教學實踐,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語文素養(yǎng)。例如,如果是學習一篇團結互助的課文,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中傳達的團結合作的精神,教師可以提倡進行拔河比賽之類的,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真正的團結合作精神,從而對這一概念根深蒂固,有效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四、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要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在課堂中與教師進行有效的互動,教師也要注重自身素養(yǎng)的提升。小學階段是對很多事物都充滿好奇的一個階段,教師應該不斷的引導學生,讓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的提升小學語文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胡曉容.提高小學語文教師核心素養(yǎng)的對策[J].科學咨詢
(教育科研),2016(1).
[2]李倩楠.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形成的教育策略探析[J].科技視界,2013(2).
[3]玄麗彥.關于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思考[J].學周刊,2014(19).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