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宗芳
摘要:在小學語文總復習的過程中,復習策略應及時跟進。由“溫故而知新”及時切換到“知新而溫故”,變,“日知”的推進,為“新的教學視角、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的引領。讓學生在復習階段不但能體驗到“溫故”的成功喜悅,還能盡情享受到新知的沐浴,體驗到成長的無窮快樂。實踐中,我在以下幾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關鍵詞:小學;語文;復習
“溫故而知新”是小學六年級語文總復習的一種很好的學習策略。在復習中,學生將6年來學得的語文知識和讀寫技能進行條理化、系統化,得到及時“溫故”。再經過分析比較、綜合概括,求得思路的拓展、認識的飛躍,達到“知新”的目的。這在特定的復習階段對于學生成績的大面積提高是很有裨益的。
一、基礎知識系統化、專題化
語文教學功在平時,平時我們只要一個個知識點和技能落到了實處,復習起來就會得心應手。復習不是對知識的簡單的重復,要在復習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對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將知識系統化,在大腦中形成一個縱橫交錯的知識網絡圖。為此我根據學生的薄弱環節和教材自身的重難點擬定復習專題,從字、詞、句、語、修、邏入手,先是要求學生把自己以前的考卷找出來,看看考題,把相關的錯誤習題改過來。錯題是一種很好的教學資源,可以反映出學生的薄弱環節,是我們決定復習方案的依據。由于學生做過的,復習起來能節約時間。其次要求學生整理教材的字,特別容易讀錯的字錄入自己的小字典并注音,反復記憶;對教材的詞語根據同義詞、反義詞、成語進行歸類;講清陳述句、把字句、被字句相關知識以及句式的變換等要求;在修辭方面,主要講清比喻、擬人、夸張的區別,遇到句子能夠順利識別出來是使用的哪種修辭方法,特別是相近的易混淆的修辭手法。每復習一個小知識點要配有高質量的練習題,促進學生的理解,加強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復習到了一定階段,組織學生將錯題各自呈現出來,依此為考試素材,進行檢測。每次的檢測統計錯題,下次檢測再次出現錯題,直到掌握為止。
二、立足課本
課本是命題人出題的基礎,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永遠是小學升學測試天平上最重要的砝碼,一切題目的變式、拓展、深化其根本都在課本中,離開了課本,一切都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在復習中,教師必須牢牢抓住課本,如果學生對課本知識沒有熟練掌握,天天打題海戰,就是“抓了芝麻,丟了西瓜”,學生很難考出理想的成績。在復習時,我是這樣做的:首先,要求學生把教材要求背誦的詩詞、段落、名言警句、成語、歇后語等熟練背誦、默寫下來,鼓勵學生在平時的口語交際、習作中適當地運用。其次,重點抓基礎知識,要對漢語拼音、字、詞、句、標點符號等分類進行指導。如果拋開基礎知識,去追求閱讀、作文訓練,那將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的“空中樓閣”。第三,要把閱讀和作文訓練放在重要位置。因為閱讀和作文是對基礎知識的總結和概括,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得好與壞,多與少,都要通過閱讀和作文來檢驗。因此,要在閱讀和作文上狠下工夫。第四,“抓中間,顧兩頭”。 要通過各種獎勵機制,調動積極性,讓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第五,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因為字跡工整,卷面干凈、整潔,也是影響語文成績的因素之一。
三、注意指導方法的多樣性
復習時間長,如果一味單種形式的復習,學生就會產生厭倦情緒,必須會降低復習效率。所以,在指導復習時,教師應靈活采用多種復習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復習興趣。可采用講、讀、練、議、賽的方法,即教師精講,學生精讀,集體訓練,相互議論,靈活競賽。幾種方法交替使用,可講議結合、讀練結合、讀議結合、練賽結合,且以口賽為主。詞語、句子的復習,則以讀、議、賽結合,筆賽為主,一般應在課堂上當場打分,及時表揚。筆賽也在堂上交由學生互評互議,然后堂上小組交流評議情況,同時能促進表達能力的提高。閱讀復習指導,可分重點詞語、段落、主要內容、中心思想單項進行,也可以其中幾項重點交叉進行,總之,方法要靈活多樣,在講、讀中穿插練、議或競賽,活躍復習氣氛,培養學生復習興趣,提高復習效果。
四、注意知識的滲透性
語文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因此,讓學生掌握學法,學會學習,應成為語文學習創新的主旋律。在語文復習指導中,既要重視各項基礎知識的歸類和聯系,又要注意各項知識的基本訓練和實踐,這就要求復習指導時注意揭示知識規律的同時進行基本訓練的實踐指導。特別是在詞語的解釋、句子的復習、閱讀與寫作的復習中要體現這一點。如在詞語的理解復習時,不能單純講單個詞語的意思,而是要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即結合句子上下文理解詞義,理解詞的引申義或比喻義,用同義詞替換解釋等,通過指導,使之掌握理解詞語的方法。就能化難為易,觸類旁通。在閱讀和寫作復習時,更要注意體現滲透性,結合課文,掌握閱讀的方法,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
五、注意課內與課外的關系、知識和能力的關系
盡管試卷中常常出現一些課外題,但它所含的知識和能力從來也沒有離開教學大綱,復習課本正是掌握這些知識,培養這些能力的捷徑。所以,我們應該扎扎實實地把課本復習好。我們的試卷中大部分題目是考能力的,例如:查字典、閱讀、寫作等,從這些題目看,知識和能力是緊緊結合在一起的。因此,在總復習中既要要求學生牢牢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又要要求他們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讀寫中的問題,二者不可偏廢。
總之,如何進行復習是廣大語文教師共同探討的話題。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復習課容量大,節奏快,要想實現高效率的課堂效果,就應該從學生自主發展的角度出發,把握重點,放棄重復,采用靈活的復習策略,以達到深入把握語文知識和提高學生綜合語文素養的目的。教學一線的語文教師將會不斷總結復習的好經驗,在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烏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對象.鄭文樾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3] 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