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鮮
摘要: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其不但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任務并且第一線所需要的人才首先是技術應用型人才,因此應用性和職業性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根本出發點,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正是培養技術應用型職業人才的落腳點。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以及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上的許多崗位對應聘者的專業性需求越來越高,這便導致了公司人才嚴重缺失,但技術人員找工作困難的現象出現。現如今,我國各大高職院校正廣泛推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極大地促進了高職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高職商務英語;工學結合;實踐;探索
前言: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將教學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并將二者作為互相制約、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貫穿于高職教育活動的全過程。高職畢業生走出校門的首選工作是企業一線的技術性勞動,如果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脫離生產實際,就不能直接適應工作需要。“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在高職學生專業技能訓練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職學生的就業率。
1 英語教學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1.1 學科定位不明確
一直以來,在大多數的意識里,英語教學都是獨立的,脫離實踐的一種語言技能。所以,至今許多高職院校還是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造成許多英語學習上的弊端,只強調學生學習詞匯,教會語法,并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專業,沒有意識到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實踐上的交流才是高職英語課程的主要目的,不明確的定位使得在學習效果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
1.2 教師自身素質
大多數的高職院校的教師資源不好,為了聘用到教師會降低教師的任用門檻,這就大量的導致了教師的自身的專業素質不高,大大降低了教學質量,甚至一些老師并非專屬教師,是從其他學校進行聘用的兼職教師,專業知識的有限,并且沒有自身專業素養的意識。
2 高職英語教學中實行“工學結合”模式的特點
2.1 進行情景上的模擬,突出職業技術的特點
高職學校的學生往往會學習專業的職業技術,教師要有效的進行語言教學,便可以將學生帶入語言的學習的場景中,讓學生自己進行英語的甲流,來訓練他們的語言交流能力和理解能力。英語是世界運用最廣泛的語言,是學生將來在生活和學習中就需要進行實際操作的語言。由此,我們更要重視英語的教學,將英語教學的專業性融入到模擬的真實情景中,讓學生使用專業和大量的英語詞匯。通過這樣的學習,為學生進入社會的語言應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2 改善英語學生單位環境,培養學生完成任務的能力
為了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最大限度的蘇維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在進行“工學結合”時,要以情景構建、配合學習為主。學生的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引導學生有機會與真實語言交際對象進行交流,并參加各種創造性語言的真實練習活動。
3 高職英語教學運用“工學結合”模式的有效途徑
3.1 構建“工學結合”教學模式
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的同時,不僅要使得學生接觸到自己喜歡的職業,也要讓學校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科學的調整教學計劃以及教學內容,以用人單位的標準培養企業所喜歡所需要的人才;讓學生從做中學起,進行工作與學生的交替進行,為學生創造實習的機會,構建任務實踐操作。
3.2 構建具有特色的時間教學體系
構建具有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就需要從訓練鍛煉學生職業技能入手,采用在做中學的教學模式,努力培養具有相應專業技術實踐經驗的人才,并把其作為是高職院校包括英語專業在內所有專業的人才培養的目標。目前,我國高職學校還存在較多的教學問題,由此,針對當前高職英語的實踐教學不全面以及效果相對較差的問題,我們需要增加校內實踐訓練、校外的實習牙需要作為重點的英語實踐教學體系,對不同專業、不同崗位技能實訓進行分組,并布置不同的模擬企業,盡可能多的為學生設置模擬的實踐場景,讓學生能夠有機會獲得更多的角色模擬訓練的機會,使其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完成英語交際。校外的實習實踐,一定要根據專業的特點和學生不同的特點,明確的設定實習任務與要求,因材施教,以達到提高實習學習的目的。
4. 構建“ 雙師型” 英語教師隊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帶頭人,首先就要做好教學的傳授以及實踐工作。而教學雙帶頭人制度,是在提高企業兼職教師的規模,根據不同英語專業的教學需求,在企業中選擇經驗豐富、語言運用能力強的專業人才,進行聘用,增強對英語的實踐運用,并實行英語專職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共同培養人才的制度。同時,我們需要鼓勵高職英語教師到企業中去學習,了解英語教學的實踐運用,將語言的實際運用性融入到教學當中。學校要組織開展校企合作的“工學結合”,英語教師要首先參與企業中實習,并獲得企業英語專業崗位工作的實踐經驗,在進行親身感受之后,再回到學校中教學,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5 英語教學人才培養模式與改革思路
近年來,我國的高職院校英語系除了對外開設公共英語以外,還不斷增加了許多英語的相關專業,例如商務英語、涉外文秘、對外漢語以及旅游英語等一系列的專業。所以,我們在進行英語人才培養時,可抓住不同方向的英語進行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的突破,突出不同專業英語的教學內容與就業崗位需求的相結合,分析專業特點、崗位能力和所對應的學習領域,確立相應的學習任務和實踐方向,培養專業方向性人才,根據典作任務確定的學習領域,由此根據學習領域確定課程類別,進一步完善高職英語人才培養模式。
國外的教學模式值得我們進行借鑒和學習,通過對國內外職業教育的先進理念的了解,并且結合我國現存在市場需求,要進行高職高英語改革,就要立足英語的專業性,以學習的實踐性為原則,以“工學結合”的方式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在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的同時,我們要用工學結合的理念進行課程體系的設計;開發工學結合課程,進行真實的或模擬的工作情境的學習,使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提高自身的學生積極性,過程中獲得與未來工作相關的知識。
結束語
在新時期,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與加入世貿組織,商務英語應用型人才越來越緊俏,然而形成對應的是現行高職商務英語教學模式培養的人才應用能力低下,不符合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和市場需求。因此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學模式急需改革,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要求下,高職院校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大力開展實踐性教學活動,突出高職類院校教育教學的特點,更要重視對學生動手能力,以及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只有不斷將高職高專“工學結合”的教學理念深化到諸如教材編寫等教學細節中,才能真正培養出適應外向型經濟的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吳艷平,馬玉蓉,李永才.工學結合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研究[J].價值工程.2014(02):79-81.
[2]吳雙艷.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與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