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要: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其次要改進我們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及語文學科的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閱讀往往是由“如何讀”、“讀什么”、以及“怎樣讀”等幾方面構成。新課改要求課堂教學模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了解課文內容,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文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的時刻,才真正開始了向這個問題的進擊。
關鍵詞:激發興趣;自學能力;授之以法
圣陶先生說:“學習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從理論上講,自主學習應該是學習的最高境界,但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以及應試教學的影響,要想真正實現自主性學習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因此教師要切實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其次要改進我們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及語文學科的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欣賞和品味,放手讓學生完成自身的學習任務。
首先何為自學能力?自學能力也就是指學者運用已有的知識,可以有效地擷取新知識的能力。多年來,人們一直倡導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學習的主動權,但是課堂上看到聽到的仍然是學生隨著老師的問講團團轉,而真正打破原有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能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才是真正的“學會學習”、“學會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更是素質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標。那么,究竟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激發興趣,是培養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前提
要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至關重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記好筆記,寫出體會,教師帶領學生進入課文所講的境界中,引起學生自學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學習情緒,營造平等、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時間、空間和相應的條件,讓學生全員發動、全程介入、全方位參與;使學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識。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想”做學生終身的引領者,興趣做培育學生自制力的良師。
二、指導閱讀,是培養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關鍵
閱讀往往是由“如何讀”、“讀什么”、以及“怎樣讀”等幾方面構成。新課改要求課堂教學模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還讓他們自己去分析課文,理解課文,提出問題,“發現問題,等于解決了一半。”這話很有哲理。再從反復的讀書中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讓學生主動地、自覺地看書,積極動腦思考。充分考慮學生的自我感受,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注重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讓他們認識到學習一,方面是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更重要的是要使自己成長為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下面我想要具體談如何做到上面所提到的如何讀。所謂“查”是指在閱讀的過程中,在學習閱讀過程中,關鍵是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要求學生查字典,解決字、詞、句、篇的一些問題,補充一些必要的知識,決課文中的字詞障礙。了解課文內容,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文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生在閱讀中發現問題的時刻,才真正開始了向這個問題的進擊。
三、授之以法,讓學生善于自學
雖然然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鼓勵學生勇于發表自己見解,虛心聽取和思考別人意見。但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學的能力,教師必須在課堂閱讀教學中適時地把“鑰匙”——自學的方法交給學生,在平等的氛圍中展開爭論或辯論,堅持真理。讓學生利用工具書進行自學,工具書是不會說話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拐杖”。讓學生利用這個“拐杖”和“鑰匙”去征服語文,讀懂各類文章,提高閱讀能力。
1、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學習的時間較短理解能力也十分有限,在學習中必然會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詞,這時我們就要向學生們介紹些像《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成語詞典》等常用的工具書并教他們如何使用。
2、給出自學提示,培養自學能力。在聽課時,我特別注意學生自己理解文章時遺漏了什么內容,什么地方理解有誤,什么地方還有困惑,應給與學生及時的提示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因為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積累和運用是有限的,學什么、怎么學,這對于小學生自學來說非常重要,老師一定要給予高度的重視,要有一定的學習目的。給出恰當的自學提示。
3、隨著信息技術在現代教學活動中的廣泛運用,課堂教學發生了革命性變化,教師與學生從傳統教學中發生了角色轉變,我們老師也要充分利用好這一工具,幫助小學生達到高質量的自學效果。運用媒體導入,引起懸念,運用媒體探路,得出結論,并配合相應的音樂可以全方位地提供發散思維材料,使學生在課堂上就可以身臨自然、社會歷史環境,并從中尋找聯想的起點、創造的靈感,提高其發散思維能力。
總之,自主學習的核心就是啟迪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對所學東西感興趣,并覺得富有挑戰性,感覺到他們正在做有意義的事情,使學習過程有情感的投入,有內在動力的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行真正有效的學習——自主識字、自主閱讀、自主寫作、自主鞏固、自主發展。
參考文獻
[1] 唐秀梅.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3(10).
[2] 馬銳.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小學教學研究.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