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建華
【摘 要】本文闡述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具體論述了貼近學生實際創設物理學習的問題情境、留好思考時間讓學生充分思考、采取多種方式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積極引導以促使學生有效提出問題等四種做法。
【關鍵詞】高中物理 問題意識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0B-0139-02
問題是人類不斷探索未知領域的動力,也是各種學習活動的開端。物理是一門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課程,很多的物理知識都是來源于社會生產實踐。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促使學生產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從而主動地去尋找問題的答案,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高效地學習物理知識。結合高中物理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具體做法如下。
一、貼近學生實際,創設物理學習的問題情境
物理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與當前社會生活、生產實踐息息相關。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常識和經驗,選擇一些與高中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經歷相關的內容,或者是學生普遍比較感興趣的內容,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創設一種良好的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比如說,學習高一物理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一節內容時,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概念,可從學生熟悉的勻速運動來創設教學情境:“同學們,我國現在的高鐵建設非常快,一乘客坐在里面看到電子顯示屏顯示時速為300 km/h,假設高鐵一直保持這個時速,并且在一條直線上行駛,那么這是一種什么運動呢?”“勻速直線運動。”“沒錯。”“但這只是一種理想的狀態,正常情況下,高鐵是一種什么運動呢?”“變速運動。”“在高鐵出站時,會怎么樣?進站時又會怎么樣呢?”“加速、減速。”“是的,其實物體有很多種運動狀態。”教師與學生互動講到這里,就會有學生思考:“勻變速運動是什么情況呢?”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結合教師創設的情境進行推理猜測,思考或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從而激發自己進一步思考和探究新知識。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只有讓學生的腦子轉動起來,思維活起來,發現問題,才能讓學生積極地參與物理學習活動,主動尋找問題答案,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二、留好思考時間,使學生能夠充分地進行思考
思考需要一個過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也需要時間。在高中物理學習中,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要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自由地思考。一般來說,學生處于一種完全放松的狀態下,才會大膽地想象和猜測,使思維活躍起來,然后思考的問題也才會源源不斷地產生。
比方說,學習高一物理的“時間和位移”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這樣進行新課學習的導入:“同學們,我們都知道世界萬物都是不斷變化的。環顧我們的周圍,可以發現很多運動的物體。同學們想一下,隨著時間的變化,運動的物體的位置會有什么變化呢?為了解這些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新的內容,時間和位移。”(一邊說,一邊板書標題)“為了更好地理解時間,我們先來學習‘時刻這個概念。”接著借助多媒體設備,出示一張學校的作息時間表,讓學生一邊閱讀“時刻和時間間隔”這一部分內容,一邊觀察這張作息時間表,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給學生6分鐘的時間,要求學生閱讀并且理解“時間間隔”與“時刻”的概念。學生在觀察作息時間表中會發現這樣的問題:“上午8點上課,這個8點是什么?一節課的時間是45分鐘,這個45分鐘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學生進一步閱讀和分析教材內容,很快就弄懂了“時刻”與“時間間隔”的概念。
通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充足的時間是學生深入思考的必要條件。教師要有意識、有計劃地合理設計學生思考的“空白時間”,要保證學生可以充分思考,又要防止時間太長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根據具體情況和學生實際,留好時間,讓學生正好思考到所需要的點,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采取多種方式,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
一般來說,很多學生不敢在課堂上向教師提出問題,即使是高中學生也是如此。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學生不夠大膽。雖然很多教師已經改變了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與學生交朋友,但還是有很多學生對教師產生畏懼心理,怕被教師提問,更不要說主動提問了。因此,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方式來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提問。
比方說,教師講授高中物理第一冊的“質點、參考系、坐標系”一節內容時,教師為了鼓勵學生發現問題,迅速地建立起與原來學習知識的聯系,更好地進入新課學習,教師可以這樣跟學生進行交流:“同學們,我們生活中會經常看到一些運動的物體,哪個能舉出幾個例子呢?”“汽車、火車、跑步的人、正在飛行的飛機、天空中劃過的流星……”學生們一下就會舉出很多他們熟悉的例子。在教師的引導下,這樣先從比較容易的問題開始,讓學生從心理上打破怕的心理障礙,然后趁熱打鐵,繼續引導學生。“很好,同學們舉出了很多例子,你們會用準確的語言來描述這些物體的運動狀態嗎?”學生開始嘗試著說:“汽車、火車的速度是變化的,是一種變速運動。”“飛機在天上飛的時候一般做勻速運動,飛機在上升和降落時應該是什么運動呢?”“跑步的人的速度有的是變化的,有的是不變的,所以,有時是勻速運動,有時是變速運動,但如何描述不同的運動狀態呢?”“流星的運動時間很短,速度也不好測量,是什么運動呢?”“能夠發現這么多的問題,說明同學們都對這些物體的運動進行了深入思考。這一點非常值得表揚。”(主動給學生表揚)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更加放松、大膽地進行猜測。教師問:“大家說了那么多物體的運動,還根據自己的生活常識描述了這些物體的運動,你們的根據是什么呢?”“我們描述一個運動物體時,常常把這個物體看成什么呢?”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通過同學之間的討論,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由此可見,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尊重學生的想法,就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積極思考,大膽提問。
四、積極引導,促使學生有效地提出問題
教師要想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就要學會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進行科學質疑并提出問題。
例如,在學習高一物理的“摩擦力”一節內容時,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質疑因子,先讓學生例舉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摩擦力”的例子:走路時鞋底與路面有摩擦,汽車輪子與路面也有摩擦,然后再向學生提出引導的問題:“同學們,冬天下雪路面結冰之后,行駛的汽車或者走路的人會怎么樣?”“太滑了,車子不敢開快,走路也容易摔倒。”“你們想過這是為什么嗎?”同學們開始陷入了沉思,這時教師可以這樣提問:“冬天路面結冰或者下雪時,為什么要在汽車的輪子上綁上一些草繩或者鐵鏈呢?”“你們對比一下下雪前和下雪后的路面情況是怎樣的?”經過教師一步步地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思維,發現問題,并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對摩擦力有了初步的認識。
由此不難發現,教會學生質疑的方法至關重要。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去進行思考,運用推理、類比等手段,借助各種思維積極思考,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探索學習的樂趣,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
總之,高中物理教學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通過科學地組織學習活動,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促使學生在問題的驅使下主動地學習新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創新能力。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