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學強
摘要:素質教育改革在初中教學實踐中的深入發展推動了傳統教育理念做出了調整,人們愈發的重視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對于初中地理而言,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能力便是教學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地圖是各類自然自然因素與人文地理因素的綜合性知識體系的具體表現,其學習對學生的知識掌握運用能力以及推理思維能力都有著較高的要求。作為初中地理教師的我們,應當夯實學生的地理知識基礎,借助網絡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推理想象能力,加強生活化教學和針對性習題訓練,全方位的提高學生的地理讀圖能力。
關鍵詞:初中地理;讀圖能力;培養策略
引言: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初中地理教學中的讀圖內容占有很大比例,通過地圖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觀察地形地貌和地理現象。地圖是與地理共同發展的,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這是地理的一個特點。地圖中包含了許多的知識點,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和分析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初中生在學習地理時要想有很大的進,首先就必須能夠看懂地圖。因此,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初中生的地理讀圖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使學生建立讀圖意識,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就初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進行闡述。
一、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重要性
地理是一門涉及面廣泛的學科,在新課程改革下,如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花比較少的時間而能較系統地掌握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發展學生的地理才能,養成學生超越自我,勇于進取的品質,這是每個地理教師的追求[1]。如何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呢?本人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和初中課程安排情況,在有限的地理課堂中充分實施“讀圖”教學,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常言道:“地圖是地理學的語言”,是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地理事物能力的重要途徑。我們知道,地圖在地理學習和研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集中了客觀世界大量的信息,通過對地圖的觀察和分析可以概括出各種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學會閱讀和使用地圖或圖表是學生的必備技能,它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地理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建立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2]。因而在地理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地圖作為“橋梁”來講解知識點,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會學生通過閱讀地圖進行分析,綜合、概括、判斷、推理。這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尤其重要。因此在初中的地理課堂中應該加強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
二、地理教學中提高初中學生讀圖能力的措施
1、夯實學生的地理知識基礎,為讀圖教學奠定基礎
地圖是各類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信息的結合載體,包含了大量的地理知識信息和地形地貌信息,對于地理教學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讀圖能力不但可以提高初中地理課堂學習的效率和質量,而且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地理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3]。歸根結底,地圖是地理知識的延伸和信息的綜合運用,為此,在進行讀圖教學之間首先要夯實學生的地理知識基礎,在接下來的讀圖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世界地圖”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準備一個巨大的地球儀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為學生講解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的相關知識,即亞非歐和南北美以及大洋洲和南極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只有學生牢固掌握了基礎的地理知識才可以更好的進行地圖信息的讀取;隨后為學生講解地球的經緯線知識,在地球儀上為學生指出赤道穿過的主要地區和地理學科中重要的南北緯回歸線23.5°,和66.5°的南北極圈,為學生普及主要的地理分界線。,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相關的讀圖知識。
2、加強多媒體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利用多媒體教學這更有利于學生對整個地理事物變化過程的觀察。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求知欲,又培養了學生的地圖閱讀能力[4]。例如在講冷暖鋒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的城市天氣的比較中,憑教師的講解一時難以講解清楚。但采用動畫,并配以比較形象的風雨聲,不僅真實的再現了該城市的天氣變化過程,還活躍了課堂氣氛,并能使學生牢固掌握該知識要點。把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規律以圖畫的方式印在大腦中,形成“見文生圖,胸中有圖”。這種良好的文圖轉換能力是學生學習地理的最高境界:用圖學習,用圖記憶,用圖思考。能達到這樣能力的學生,在做試題和練習時能通過這種轉換把已知條件直觀明朗化,思考過程縮短、思考難度降低、解題速度加快。學習速度和能力都發生了質的飛躍,也會提高學習興趣。
3、讓學生動手繪制地圖以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繪制地圖的能力,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比如在教等溫線,降水量的相關知道點的時候,我就布置學生繪制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在觀察他們繪制圖表的時候,我發現許多同學沒有注意到縱坐標中有兩側的單位,一側是氣溫的單位,另一側是降水的單位。所以在繪制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畫氣溫曲線圖時,要參照氣溫的單位,而且必須畫曲線而不是折線。畫降水柱狀圖時,要參照降水的單位,要畫成柱狀,不能畫成曲線。畫完之后,學生對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有利于學生根據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說出氣候特征,進而判斷氣候類型。
結語:
綜上言之,地圖的學習占據著初中地理學科學習的巨大比重,可以說地圖就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圖類習題亦是對學生地理綜合知識的考查。鑒于此,作為初中地理教師的我們應當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和方案,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和微課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加強地理讀圖類的習題訓練,幫助學生穩固的掌握所學知識,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汪富明.試論初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J].時代金融,2018(24):299+304
[2]田雨.初中地理教學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8(20):81+132
[3]王麗慧.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5):68-69
[4]單連宏.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6(0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