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海燕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在適應現代的教學要求。對于之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來說,老師只是單純把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缺乏獨立的思考空間,并且學生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老師之間都缺乏高效的溝通與交流,這就造成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較差,缺乏學習的熱情。所以為了改善這種教學的狀況,就必需豐富現有的教學方法,使其適應現代學生的學習狀況,促進學生們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本文以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為中心進行深入地探討,以期借鑒。
關鍵詞:小組合作;小學數學;課堂應用
引言:
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的重要學科,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新課程標準中提出教師要在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的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進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效的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更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意識,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同時還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感情,進而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學習的必要性
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我們不難發現,小組合作學習更加注重的是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在學生們遇到問題時可以及時的在組內進行研究和解決,使學生們得到收獲知識的充實感,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這對于一些性格較內向,不善于老師交流與溝通的學生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他們可以在進行小組討論時,表達自己的觀點,不斷的強化自身的知識水平和交流能力,這對于學生們的今后學習與生活也有著重要意義[1]。小學數學課堂之中有很多的問題不是依靠一個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所以這就需要借助小組的力量進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每一位小組成員都要與其他成員進行合作,進而使學習過程能夠順利完成。
二、當前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被動進行合作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出的討論話題往往使學生不知從何入手,結果學生被動進行合作,導致學生進行獨自思考,沒有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使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2、分組合作時間有限
教師在課堂運用小組合作時,事先并未進行充分的準備,結果導致學生剛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或還未完成討論,課程的時間就結束了,從而限制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3、合作學習不深入
學生在面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小組合作時,由于理解不夠深入,在討論交流時都各抒己見,沒有明確的討論目標,最后導致意見不統一,未取得討論的效果。
三、小學數學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1、結合學生特點,合理進行分組
小學數學教師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時,首先要充分的、全面的了解每個學生的真實水平,通過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優缺點等,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2]。每個學習小組人數一般在4-6人,并不定期的根據學生的變化調整小組成員,進而保障小組之間的能力平均。分組后,教師在每個學習小組中選出一名組長,幫助教師布置任務并管理小組成員。再根據小組成員不同的特點進行分工,發揮每個人的優點,使全體成員都積極參與到小組活動中。
2、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是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活動的必要前提,更是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求知欲望、促進他們全面發展的有力保障[3]。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打造優質的發展平臺,幫助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進而取得數學課改成效的事半功倍。小學生在合作中會提出不同觀點,這就證明了學生是在積極思考的,良好的氛圍啟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多種想法產生激烈碰撞,有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全面提高。如學習《多位數的加減法》時,教師可以給出學生題目,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進行獨立的思考,這樣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自身的獨立思考想出解決方法,然后教師再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這樣每個人都可以交流自身想到的解決方法,還能調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3、加強老師的引導作用,給以學生適當的鼓勵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避免小組合作流于形式,既浪費了寶貴的教學資源又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所以在老師在開展小組合作時要給予學生們適當的引導和鼓勵,幫助學生們建立學習的信心和興趣[4]。如在講“認識長方體以及正方體”這一章節內容時,老師要對學生們列舉一些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來幫助學生們正確的認識這個概念,進而使后續的課程能夠正常進行[4]。另外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及時糾正學生們認知的錯誤,避免學生形成不良學習習慣,并且對于一些敢于把自己想法表達出的學生要予以肯定和鼓勵,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建立健全小組間的評比機制
為了增強小組之間和凝聚力和小組間的競爭精神,建立健全小組的評比機制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老師通過小組間評比的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可以大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立體圖形的三視圖時,老師就可以讓小組派出代表進行組間競賽,組員可以在下面為參加比賽的同學出謀劃策,這可以提高小組內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間的合作交流能力,同時老師在進行授課時可以帶上具體的實物來讓學生進行觀察,這樣學生可以更加直觀明了的看出圖形的三視圖究竟是如何得到的,因為在課堂上讓每一名同學上前參觀圖形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小組中選出代表來進行觀察在給組員進行講解,這樣每組的同學都可以對圖形有一個直觀的感受,這有利于促進小組的合作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不斷的進行探索和完善,逐步的達到質變,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推動小學數學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興強.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1):93-94
[2]隋洪星.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6(30):70-71
[3]潘麗.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01):60-61
[4]張擁軍.淺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5(24):80-81
楊金柱
摘要:在我國新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推動下,數學也隨之成為小學教育教學中重點改善的學科。在傳統的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學生學習被動,對數學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低,致使學生的數學成績停滯不前,無法得到提高。 因此,新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本文就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展開深入的探究,并分析得出有助于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結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學習;課堂應用
引言:小組合作在人類古代的歷史上就有了雛形。古代人們集體生活,分工明確,是最早的小組合作方式。然而在時代迅速發展的今天,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項富有創新意識的教學策略應用于許多國家的教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對學生而言,它將會促進學生間的溝通與合作,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共同進步,對教師而言,它將幫助教師更好地管理學生,改進教學方法。所以將它應用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將會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數學,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小學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特點
(一)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學習形式
數學本身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數學教育開始有了認知和理解。為便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吸收和掌握,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勢在必行。而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主觀動能。眾所周知,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多個人的智慧是無限的,在數學的學習中,教師經常會給學生出一些例題,如果是一個人在思考,那么很可能想很久也想不出,但在小組合作中,大家集思廣益,取長補短,能更快速的解決問題,并且在小組分配時,要注意合理分配,小組中會有數學好的人,這時就也可以起到幫助學習不好的同學學習的目的,使學生們能共同進步。
(二)合作學習以小組學習目標為最終學習目的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每一個成員都是團隊中的一部分,不是一個人的戰場,是整個團隊的榮耀。所以,小組合作要明確分工,積極參與,互相幫助,相輔相成。這樣以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的同時樹立了學生的團隊精神。比如在小組合作學習,學習一般的同學因為得到了學習上的幫助,肯定會增加學習數學的動力,并且數學是分很多部分,很可能有的同學在《分數》這一章學得好,在下一章《三角形計算》學的不好現象,這時,小組合作學習就可以幫助改善這一問題,組員們互幫互助,取長補短,不斷可以增加學習的氛圍,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小組之間也會進行學習的比拼,教師可以根據課堂表現、發言、作業等來對小組進行評分,然后對表現好的小組給以獎勵,這樣可以促進小組間學習的熱情,小學生的干勁十足,所以進行評比會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應用策略
(一)合理搭配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在合作學習的分組過程中,為了能使學生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間,并且各小組實力相當,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性別比例、小組人數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等進行平均分配。例如,我班有36人,那么我就將他們分為6 組,每組 6個人,其中每個小組都要有 1 到 2 個數學學習成績好的同學,2個左右上課積極發言的同學,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小組學習的積極性,并且要在每個組中選擇一名組長,這名組長不僅要學習好,還要樂于助人、有凝聚力,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向組員布置任務,同時可以團結組員,增強小組合作能力。
(二)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優化措施
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要主動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或者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這要求教師摒棄傳統的教學思想,應該留出小組討論的時間和學生與教師互動的時間。教師在通過生動的事例對學生講解數學問題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并且合作舉出相同的例子并進行驗證,這可以幫助學生積極的動腦思考,而不只是被動的在聽教師講課。小組合作學習的真正意義在于小組各個成員對學習問題的交流,所以教師要對第二天上課要將核心的問題布置下去,讓學生能夠明確學習任務,因為只有明確了學生的學習任務,才可以避免小組成員在合作學習時的盲目性,同時也可以充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三)鼓勵小組合作學習的良性競爭
為提高學習的學習動力,增強學生團隊的凝聚力和合作競爭精神,建立健全小組的評比機制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教師通過小組間評比的方式來調動學生學習,可以大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立體圖形的三視圖時,教師就可以讓小組派出代表進行組間競賽,組員可以在下面為參加比賽的同學出謀劃策,這可以提高小組內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間的合作交流能力,同時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可以帶上具體的實物來讓學生進行觀察,這樣學生可以更加直觀明了的看出圖形的三視圖究竟是如何得到的,因為在課堂上讓每一名同學上前參觀圖形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小組中選出代表來進行觀察在給組員進行講解,這樣每組的同學都可以對圖形有一個直觀的感受,這有利于促進小組的合作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建立健全小組間的評比機制,關鍵在于對小組內每個成員的評比和小組之間的評比,教師可以對上課積極發言,完成作業等的小組個人進行獎勵,每次可以加 1 到 2 分,對沒完成作業的學生可以進行 1至 2分的減分,同時教師可以在上課對贏得競賽的小組進行加分的獎勵,并且教師要做到每天對小組情況進行簡單的總結,每周對小組的整體表現進行大的總結,并且表現好的小組進行表揚,在期末綜合小組的總成績對前三名的小組進行不同程度的獎勵,這可以激勵小組內成員的學習熱情和提升小組的凝聚力,并能確保能夠真正的落實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方式,而不是只是對學習進行了小組分配走一個形式而已。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符合新課程改革對數學的新教學要求,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學習數學知識的主動性,并對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鄭少芳.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J.新課程學習(上),2013,(01):61 -62.
[2]馬騰飛. 對于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深入探討[J].學周刊,2012,(33):52.
[3]蔣欣宏 .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式學習的策略研究[J]. 南昌教育學院學報, 2013 ,( 09 ) .
[4]高峰,王幼軍 . 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教學法的構建 [J]. 科技信息, 2013 ,(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