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利
摘要:初中生正處于人生中最繽紛、最夢幻、最燦爛的年紀,學生在學習知識時,都是與教師一起互動,所以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養(yǎng)成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點撥。因此,如何教好道德與法治,讓道德與法治對學生的生活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就成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考慮的問題。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學生只有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文章主要針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進行論述,在教學的過程中提出一些具體的教學策略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政治;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
引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對所學知識充滿興趣,他們的創(chuàng)新潛能就會不斷地被激發(fā)出來,會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作為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主陣地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更應以新的課程理念為指導,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探尋適合高中學生身心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的興趣,提升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的認同感,為培養(yǎng)身心和諧發(fā)展、心智健全的新時期建設者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讓學生主動學習,更利于打造有效的課堂教學
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是: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填鴨式;傳統(tǒng)的政治課堂氣氛是:死氣沉沉、單調乏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得到良好、有效的激發(fā)和調動。教師應該意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反饋、教學模式和手段做出及時的調整。因為課改后提出的新要求是:要讓學生在開放化、多元化和多樣化的環(huán)境中學習,并且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交流與溝通能力和探究能力等,在課堂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道德與法治課堂中[1]。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回歸實際,理論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更好的了解。比如,在講“我與父母交朋友”這一課時,讓學生講講自己與父母之間發(fā)生的事情,不管是戰(zhàn)爭,還是友誼,都可以講出來,并讓學生談談在以后的生活中應該如何和父母和睦相處,如何成為一個交心的朋友。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踴躍說出自己的看法,使課堂充分成為他們交流和學習的陣地。
二、結合社會熱點,激發(fā)學生興趣
社會熱點在課堂上可以作為學生開展實踐探究的資料,鞏固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把握,同時結合社會熱點問題開展實踐探究,還能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珍愛生命》一課時,我結合了“5·12”汶川大地震進行介紹。“5·12”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國家派出救援隊伍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qū),緊急下達中央財政撥款,各地也紛紛支援災區(qū)救災,提供大量救援物資、派出大批救災人員,廣大民眾也紛紛捐款捐物支援抗震救災。突如其來的“5·12”汶川大地震,震撼了大多學生的心靈,學生們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貴,從被困廢墟卻仍堅持生存的希望的求救者身上,懂得了堅強,從那些不顧生命危險、爭分奪秒的救援人員身上,懂得了責任、愛心,從全國上下情系災區(qū)、支援抗震救災的熱情,懂得了團結的力量,在學校開展為汶川地震災區(qū)捐款活動時,也看到了我們的學生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內心的情感,踴躍捐款[2]。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能夠結合社會熱點問題,通過課堂實踐探究活動,對學生及時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讓學生在自我的感悟中得到情感的提升,“把外在的知識、價值觀念和規(guī)范等文化轉化為個人的內在精神,是教育活動中最本質的轉化”。
三、讓生活走進課堂,激發(fā)學生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把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感到知識是一種使人變得崇高起來的力量,這是興趣的重要來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因為我們的受教育者是活生生的人,都生活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所以教學中要注意把知識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一定的生活實踐,親自體驗、感受、思考,從而使生活更有意義,也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3]。例如:在講“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列舉平時生活中碰到的吃虧上當?shù)氖吕瑔栕鳛橄M者有哪些權利被侵犯了?權利被侵犯后一般會怎么辦?還有,講到投資方式時,可問一問學生的壓歲錢如何使用,怎樣使其保值并增值呢?如何認識“天價月餅”,“有毒奶粉大頭娃娃事件”,老字號南京冠生園倒閉事件,等等。相信,這些問題一定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的熱情。
四、合理利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事實,塑造學生的人生觀
我國尤其重視對青少年的教育工作,無論是大城市還是窮鄉(xiāng)僻壤,國家依舊在積極地為這些地區(qū)進行基礎教育設施的建設。無論是學校的硬件還是軟件條件都在得到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強化。因此,這就更需要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計算機的普及,教學手段也越發(fā)多樣化,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教學,這樣教學內容就更加豐富[4]。這個時代,我們不需要只會學習的人,我們要求學生對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態(tài)度和觀點。所以,教師就可以在講課的時候及時地提出相應的時事政治,抓住教育的時機,這也會對教學成果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善于觀察,善于捕捉這得來不易的教學時機。比如,在講“老師伴我成長”這一課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舉出自己的老師日常生活中是如何關心學生的,通過老師日常生活中的點滴,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辛苦,讓他們對老師更加尊重,也對每天辛苦工作的父母更加理解和尊重。
結束語: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這是當今世界關注的重要教學策略。從傳統(tǒng)教學中解脫出來,讓學生占據(jù)課堂的主體地位,使他們能在課堂上無拘無束地學習,讓他們主動去探索知識,主動去開拓思維。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要充分融入生活,把政治和生活完美結合,用生活詮釋政治,讓政治走進生活中,激發(fā)學生興趣。
參考文獻:
[1] 代蕊華. 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初中政治[J].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12):441-442.
[2] 盧建筠. 有關初中政治課改形勢下的創(chuàng)新教學[J].廣東教育出版社,2015(24):145-146.
[3] 黎奇.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政治有效課堂教學策略[J].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11):145-146.
[4] 高愛玲.有關初中政治課改形勢下的創(chuàng)新教學[J].東方青年·教師,2017(10):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