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鑫
摘 要:由于我國水運行業得到了越來越多水運企業與船舶公司的青睞,而水上交通安全問題也隨之凸顯出來。大力推動上饒市水上交通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不僅是保障水上航行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實現海事管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通過嚴格、嚴謹的安全監管消除不安全因素,真正做到預防在先,從而使得水上交通減少或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
關鍵詞:上饒市 水上交通 安全監管 信息化建設
上饒市地處長三角經濟區、海西經濟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三區交匯處,水網密布,水上交通運輸極為便利,因此各地往來所需物資大部分通過水上內河運輸,推動了上饒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并在很大程度上拉動了當地的內需。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內河水上運輸的繁榮,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一方面, 新的沿河港口、水工建筑物等開始增多,內河船舶流量加大,這給海事監管帶來了巨大壓力。另一方面,現代化的大型船舶的對通航環境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內河通航條件矛盾突出加大。因此,加強上饒轄區水上交通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工作刻不容緩,只有這樣才能為緊張的內河運輸現狀緩解壓力,確保內河運輸安全平穩。根據本人在上饒市多年的港航管理經驗,通過分析當前上饒市水上交通運輸安全監管存在的突出問題,從信息化的角度出發,有針對性提出了若干改善對策和建議,希望能對業界同仁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1.目前上饒市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
雖然上饒市水上交通安全問題得到了重視,但是水上監管依然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我們海事人員對于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也有待加強,水上交通安全現狀依然不容樂觀。
1.1現場檢查內容不充足,監管深度不夠
在現場檢查的時候,檢查內容的聚焦點往往是在通航環境和通航秩序中出現問題的檢查以及船舶、船員的文書檢查等,而對于航行資料更新、船上貨物積載、船的系固情況、船舶的安全狀況以及船員的實際操作能力等情況關注較少,檢查內容不充足,這就會給水上交通安全埋下隱患。
1.2專項整治較多,未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首先,專項整治存在時效性,一般而言,專項整治是為了應對某個問題或者某個問題有發生的趨勢時所采取的臨時性質的防范措施,這種措施治標不治本。其次,專項整治存在時間短。違章船舶在專項整治期間會采取相應的對策躲避檢查,不能從根本上制止違章船舶的違章行為,也無法形成有效的長期監管。最后,專項整治存在周期性。專項整治很難長期有效對船舶的違章行為進行監控,開展第一次專項整治,情況好點,然后又死灰復燃,因此就不得不繼續開展第二次、第三次,,這不僅影響海事監管的權威性與威懾性,最主要的是會影響到水上交通的安全。
1.3檢查時間和范圍局限,監管人力不足
水上交通的檢查時間和范圍有局限性,一般限于固定水域、固定時間段進行,未能對整個海域進行有效監控,這就給某些船舶的違章、非法行為提供了可乘之機,例如:非客運船舶載客、船舶超載、工程船舶違章作業等違法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危害了上饒市水上交通安全。再者,水上現場監管人力不足。許多海事監管人員編制一般為5~6人,監管人員數量嚴重不足,監管難度進一步加大,監管人員數量不足以支撐如此大監管工作量,這就影響到了監管質量,同時部分監管人員不可避免的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影響工作。
1.4監管設施相對落后,現代化水平不高
水上交通監管設施現代化水平不高,缺少大批先進的監控設施,很多設備已經遠遠落后于實際需求。每個海事處管轄面積較廣,執法車、海巡艇數量有限,甚至有部分基層海事處缺乏工作碼頭,工作船數量也較少。此外,水上監管設施陳舊,監控手段跟不上,就造成了應急處理能力、遠距離搜救能力以及應對處理重大水域污染問題的能力明顯不足,不能為水上交通平穩運行保駕護航。
2.加強水上交通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加強水上交通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必須采取強硬的手段、扎實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和減少各類水上安全事故的發生。根據上饒市目前的水上交通安全監管現狀,要做好信息化建設,必須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2.1“海陸空”三位一體監控,提高快速反應及救助等能力
第一,做好內河海事監管。采用海巡艇對重點施工水域進行重點監管,確保施工水域安全施工。合理調配海上監管船舶,根據不同水域的水上監管要求,設計合理的船舶配備方式,使其能夠符合應急反應的處理要求,提高快速反應能力。第二,做好空中監管。監管飛機具有搜救能力強、監視范圍大等優點,空中機動力量要做好對上饒市水域的不定期巡航工作,適合用于水上險情應急處理和搜救,而且水上監管飛機也是目前國內外應急現場指揮處理以及監管搜救的常用設備和重要力量,其對于“海陸空”一體化監管具有決定性地位。第三,做好陸上監管。陸上監管力量的主要裝備是海事監管車輛,根據具體情況,在施工橋段、重點施工水域及海事監管點配備適當的海事監管車輛,做好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準備工作,為海上及空中監管提供支持和保障,提高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能力。總之,通過“水上交通安全三維地理信息系統”,可以根據航道上的攝像監控裝置自動輪換跟蹤船舶,一旦船舶發生水上交通事故,接警人員可以通過系統信息,根據事故等級及時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使水上交通安全達到可控的監管目的。
2.2建立全方面交通信息網,實現全天候、全時段動態監控
建立全方面的水上交通信息網,實現水上交通信息化管理,水上交通信息系統,包括GPS、VTS、AIS、各種動態信息(臺風、氣象等)的接入。此外,我局還建立了通航要素數據庫,提供包括偏航報警、碰撞預警、超速報警等在內的多種報警方式。加強對通航秩序的監管,首先對違法行為要嚴格、嚴肅、嚴謹處理,加強現場巡航檢查,一經發現立刻查處;其次還可以通過視頻監控系統發現違章、違法行為。最后,為了更好地做好水上交通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可以建立內河水上搜救中心,這將十分有利于開展水上安全通航,下一步將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力度,改進集監管、應急及搜救等多功能于一身的信息化系統,做到全天候、全方位、全時段動態無死角監控。
2.3加強施工重點水域信息化監管,實現“智能交通信息化”
加強施工重點水域信息化監管,實現“智能交通信息化”。我局現已采用CCTV 實時監控,還可使用 AIS 自動跟蹤、用 VTS 雷達搜尋、用 VHF直接對話的形式,集“遠近”為一體的動態監控監管方案,建立起“智能交通信息化”管理模式。此外,我們還要要針對交通安全監管要點、重點、難點,抓好預防監控,建立全面可行的監控體系,對安全控制點、關鍵點明確監控措施、監控要求、監控等級及監控責任,并配備專人進行監管看護,發揮好群防群治在安全監控中的主體作用,實現對事故隱患多發區的網絡化、信息化及多點化監控。
2.4加大水上監管設施投入,實現安全監管信息化、現代化
第一,做好對船舶質量的監管。每年進入上饒市內河的有大量運輸船舶,我們要確保其安全運行,在上饒市轄區沿線各海事處對船舶進出港簽證嚴格審查,抓好現場檢查,加大監管深度,做好全面、深入的監管工作。第二,引進先進監管檢測設備,對船舶的違章、違法行為做到一查到底,加大監管力度,提高監管效率,一經發現違法行為或者安全隱患,立即對其采取措施,確保航運通道安全運行。第三,做好通航環境的監管。上饒市內河航道沿線海事處要時常檢查助航設施的可用性及完整性,確保航道的安全、正常通航,對未標明凈空高度的橋梁督促有關部門執行,借助建立的“智能水上交通信息化”管理平臺,及時發布當天的水溫天氣情況和各類預警信息,使過往船舶實時了解當地情況。通過采取以上措施,做好上饒市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實現安全監管信息化、現代化、智能化。
3.結束語
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實現信息化建設,離不開基礎監管設備的發展、資金的大量投入以及領導的重視。通過采取適當的措施,實現水上監管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水上監管效率和服務質量,也有助于加強上饒市水上交通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工作,緩解內河運輸壓力,確保內河交通安全平穩。
參考文獻:
[1]黃健.南京內河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形勢分析與對策[J].中國水運,2010(03).
[2]于欽民.“六個”著力大幅提升江西水上交通安全監管水平[J].中國水運,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