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平
摘要:微課,是在新興媒體應用于教學而產生的全新應用形式。利用好“微課”技術,可以讓教師覺得創意設計大可作為。微課,作為一種新興教學設計模式和學習方式,可以預見將會有較好的教育應用前景。
關鍵詞:微課;教學設計;教研
一、什么是微課
“微課”是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
按“中國微課”網站上微課大賽關于“微課”的項目說明,“微課”全稱“微型視頻課程”,它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呈現方式,圍繞學科知識點、例題習題、疑難問題、實驗操作等進行的教學過程及相關資源之有機結合體。微課視頻一般為5分鐘,建議不超過10分鐘。
二、微課的特點
微課有4個主要特點:主題突出,指向明確;資源多樣,情境真實;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結構化,易于擴充。
微課,形式上“微”,內容上“精”,整體效果追求“妙”。這是我對微課的總體印象。微課以5—10分鐘的講解,來完成某個知識點的教授。微課制作可以有多種方法,最簡單的可以是紙筆加手機模式;最常用的是PPT講解過程的屏幕錄像,由設計者就著PPT或其他設計工具制作的課件進行講解,錄制這個講解過程。因為時間限制在5—10分鐘,所以內容設計及講解時,要做到精準控制,要將設計的精華部分展示出來。整體效果追求“妙”,就是要達到講解時將設計思想完美展示,傳達的是清晰的知識點,在有限的時空內做到結構又相對完整,語言準確,讓教師觀看了,能清楚地明白其設計意圖,領悟其設計的與眾不同的精妙之處,讓學生看了,能因精巧的設計、深入淺出形象生動的講解而印象深刻,達到掌握該知識點之目的。微課時長限制在5—10分鐘,符合學生的視覺駐留規律和認知學習特點,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小學二年級數學,“平移”這部分知識操作性強,教學中多借助教具來輔助教學,依然不夠直觀。現在利用微課形式,錄成微課,作為該知識點的講解呈現給學生,學生課外也可通過看微課視頻復習鞏固所學知識。
三、微課的應用前景
技術發展到今天,制作微課(視頻課程),也不再是高級玩意了。一般的智能手機就能做了,如果不作過高要求,普通電腦,配普通耳麥,安裝一個屏幕錄像軟件(這個軟件很容易找得到)就可以制作了。當技術簡單到不需專門培訓,而教師又有創新激情時,他的富有創意的微課設計就自然產生了。不管是校本教研,或者是區域教研,利用好“微課”技術,可以讓教師覺得創意設計大可作為,推廣開來,積累下來,區域教研也會上一臺階。
微課,作為一種新興教學設計模式和學習方式,可以預見將具有較好的教育應用前景。對教師來說,微課可以作為一種新的教研模式來利用,它突破傳統的聽課評課模式,有了微課資源的支持,教師的電子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后反思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基于微課資源庫的校本教研,區域網絡教研將大有作為,教師也將在這樣的資源應用中得到更好的專業提升。
對學生來說,如果有足夠豐富的微課資源,那么就能更好地滿足個性化學習,實現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我曾做過一個利用電子日歷來探究年月日知識的課件,也曾嘗試在不同環境上過該課。我發現,對于可操作性強的教學內容,可放手讓學生通過操作來學習相關知識,教師的作用就是向學生提供探究學習材料和作一些引導,使研究有較強的目的性。在“年月日”知識學習中,利用電子日歷,可以較好地實現互動學習。現在的做法,教師把電子日歷用法做示范性說明,做成微課視頻提供給學生,再給學生設計好的一些表格便于記錄探究過程,學生填完表格就完成了數據收集,再根據數據來“大膽猜測”和“小心求證”(很有必要再次用日歷查證)。最后,教師組織學生討論研究過程和結果,得出一些結論,生成有關“閏年、平年、大月、小月、一年有多少天”等年月日的陳述性知識。另外在研究過程中,對“大月小月規定(是不是每年都一樣,是怎樣規定的)”和“月歷與星期關系(某個月第一天是星期幾)”等過程性知識也因自己參與探究而有深刻理解。
課堂教學也可以探索有效利用微課資源來提高教學效率。比如在Moodle應用中,可以將教師講解制成微課,供學生預習時觀摩,也可制作疑難剖析微課,供學生課后查看。再比如,有些實驗操作類,除了課堂演示,還可插入其他教師現場講解的微課視頻以作補充。特別是有些演示可能達不到標準狀態時,這種補充就顯得特別有意義。它既有真實性,不像純虛擬實驗使人懷疑,也有完美表現力,教學效果大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