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虞祥
摘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關鍵任務,因此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已經成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思考與實踐的重要課題,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從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中總結一套科學有效的思維方式,以此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248-02
良好的思維習慣以及思維方式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將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方面,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本文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意義,并研究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供了依據。
1.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意義
首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主要是指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和推理能力,數學科目本身就是一門邏輯思維較強的科目,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方面具有先天的優勢,數學科目由一些判斷、定義等邏輯體系組成,將這些體系通過一定的邏輯符號和數學術語表現出來,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使學生學會如何通過邏輯思維從一些邏輯性較強的術語推出新的數學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能夠使學生掌握數學的靈魂,對今后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其次,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思維轉變能力,是智力開發與思維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因此在這一階段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有利于使學生形成嚴謹的思維方式,對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在其他學科上的學習能力奠定了堅實的思維基礎[1]。
2.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1制定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教學計劃。小學數學教師應明確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并將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作為數學教學的關鍵任務,制定長期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教學任務計劃,在數學教學中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同時在數學教學課前也要制定相應的課堂教學邏輯思維能力培養計劃,將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滲透到每一堂數學課中[2]。
例如,在小學數學《位置與順序》教學中,教師應先了解教學大綱要求,并深入掌握教學內容,以教學內容與教學大綱為依托,集思廣益尋找更多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并科學安排教學的每一個步驟,教師在計劃中制定,第一步,通過設疑使學生在頭腦中對位置與順序有一個初步的判斷,第二步,使學生談論一下教室中的物體,為展開教學提供一定的實物案例,第三步,使學生觀察自己前后左右的人與物體,切實了解"位置與順序",第四步,引導學生判斷教室中所有物體以及學生的位置關系以及順序關系,第五步,進行"位置與順序"習題練習,使學生再次運用之前判斷的思維方式進行判斷,由此可見教師在數學教學課前做好充分的思維能力培養計劃,能夠從各個步驟和每一個問題中發掘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2.2運用豐富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邏輯思維。教學方法是數學教學的關鍵,科學的數學教學方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還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小學數學《長度單位》教學中,由于長度單位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單位,教師了可以利用生活教學法,使學生在課前準備3根不同長度的繩子,一把直尺,將生活中常見的繩子與數學教學聯系在一起,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這樣的疑問"這堂課與繩子有什么關系呢?",學生對教學內容充滿好奇與期待,這時教師展開教學,先教學生認識直尺上的刻度,待學生能夠正確讀取刻度值之后,教師使學生紛紛測量自己帶來的3個繩子的長度,在學生測量過程中教師可以走到學生面前觀察學生測量是否規范,并對學生加以指導,學生測量之后將自己繩子的長度記下來,同桌之間交換測量,該教學方法將學生對數學的思維和理解帶入生活,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將抽象的數學概念生動化,使學生學會從多角度進行數學分析的方法,例如,在小學數學《角的初步認識》教學中,由于學生可以直觀的掌握直面角,當教師提到一個正方形盒子角度時,立體的盒子給學生的思維帶來干擾,這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盒子打開之后的各個表面,學生觀察到立體圖形的各個表面,掌握了有效的分析問題的思維方式,這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3加強訓練強化學生對邏輯思維的理解和運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能簡單的運用邏輯思維教學,還要加強學生的訓練,以此強化學生對邏輯思維能力的理解和運用[3]。例如,在小學數學《統計與猜測》教學中,教師使學生掌握統計以及統計的初步運用,使學生了解到統計與猜測的區別,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掌握了統計邏輯思維,但要想使學生有效運用邏輯思維進行統計,就要加強學生的練習,如,教師可以使學生們分別對班級每一位學生的身高或者體重進行調查、記錄、分析,統計出身高110cm-115cm學生的人數、身高在115cm-120cm學生的人數,并統計身高在110cm-115cm范圍內女生人數以及男生人數,身高在115cm-120cm的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以此方法再進行體重方面的統計,這種訓練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利用相同的邏輯思維分別統計出了班級學生的身高與體重情況,這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統計是有科學依據的,而猜測的依據沒有統計準確,猜測結果與正確結果之間存在較大的誤差,有效的提高了小學數學教學效率,還通過訓練加強了學生對邏輯思維的理解和運用。
3.結論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能力在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有計劃的、循序漸進的開展教學工作,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陸軍.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3(05)
[2]劉曉婷,郭衎,曹一鳴.教師數學教學知識對小學生數學學業成績的影響[J].教師教育研究.2016(04)
[3]李靜.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赤子(上中旬).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