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來扎西
摘要: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工作方法千差萬別,形勢任務千變萬化,通過實踐探索了行之有效方法和經驗:熱愛、尊重學生;勤、嚴并舉;寬容、賞識學生;善意提醒、大膽批評;相信學生、說行就行。
關鍵詞:班主任;感悟;尊重;賞識
中圖分類號:G635.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340-02
踏上教育工作崗位以來,我多年擔任班主任工作。在班級工作中如何進行合理的、有效的、科學的班級管理,我也嘗試了多種形式和方法,并從中摸索出一些經驗,我深深的體會到,班級教育的關鍵在于班主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到班級學生的行為,影響到學生健康的發展和成長,也最終影響到教育的成敗。這里我談一些我的感悟,雖不十分成熟,但也有一定的借鑒性,僅供大家參考。
1.熱愛、尊重學生
在中學階段有一部分學生出現了厭學情緒,原因是多樣的:或感到某學科沒意思;或是基礎差;或因教師的批評而賭氣放棄……,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大部分都是主觀放棄,不想學,不愿學。如何讓學生想學、愿學、樂學,就必須熱愛、尊重他們。"對孩子們來說,一句贊揚抵得上十句責罵","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尊重學生就要蹲下身來,與學生平視,學會傾聽。前蘇聯教育家贊科夫曾經說過:"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愛,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同樣,愛一個優等生每個教師都能輕而易舉地做到,對于"差生",就不一定了。從這個角度講,我認為能夠愛那些"差生"才是真正愛學生,因為他們更需要關愛和呵護。有位心理學家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關愛。"這句話給了我深深的啟發,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論是朋友之間,同事之間彼此都渴望得到對方的關注。一個贊許的目光,一句肯定的話語,一次成功的鼓勵,都會使人產生奮發向上的動力。學生的進步、成長需要的不也是這種動力嗎?因此,教師要善于拿起教育愛這把"金鑰匙",通過表揚、激勵等手段,肯定孩子的優點、長處,鼓勵學生不斷追求成功。可是,要愛每一個學生,并不容易,因為學生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個性品質,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也千萬不要認為學生說話沒意思而不耐煩,或者敷衍幾句甩手而去,這會極大的挫傷學生想接近你的愿望,也可能他會從此遠離你所教的學科。
2."勤"、"嚴"并舉
班主任學生面前享有很高的威信,學生常常以班主任的言行作為自己行為的典范。因此,我認為工作中只有"勤"、"嚴"并舉,施以愛心,才能成就一名合格班主任。"勤"即腿勤、眼勤;腿勤是前提,眼勤是關鍵。班主任工作的對象是一群活生生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著獨特的性格和思想,表現也不一致。班主任經常到班里走走轉轉,及時發現班里存在的問題,便于掌握第一手資料,為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和各項制度的制定和實施提供必要的保障。腿勤能使班主任經常和同學們在一起,增加了解,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為有效的開展班級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嚴"的班主任說話才會有分量、有號召力和感染力,才能令行禁止,所謂"嚴師出高徒"。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學生的帶頭人,時刻應當做學生的表率,"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身體力行,從小事做起,是一個貌似容易卻難以真正做到的高要求。作為班主任,平時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平時要求學生參加的活動,班主任要參與其中。
3.寬容、賞識學生
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先學后教的課改形式下,學會賞識學生,是實施課改的有效途徑。賞識生長在自由和諧的空氣里,生長在親切平視的目光中。棄絕"祖師爺"與"裁判官"的心理羈絆,用以亦師亦友的身份,寬厚接納的態度,去聆聽學生靈魂深處質樸的心語,去捕捉稍縱即逝的智慧靈光。陶行知先生早在半個世紀前就曾深刻地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奧妙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日本教育家鈴木認為世界上最難學的是語言,而每個智力健全的孩子都會說一口地道的方言,是由于孩子牙牙學語時父母寬容和贊賞的態度不經意地激發的結果。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每一個老師對自己所教的每一個學生,都能抱以寬容和贊賞的態度,那么就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4.提醒學生、大膽批評
教育不是一味地、簡單地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針對學生身上出現的缺點、錯誤 ,也要大膽地批評。不過這種批評是中學生樂于接受的提醒式,總的原則是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不要眼里不揉沙子,抓住學生的缺點不放,把學生批評的"體無完膚"。正所謂"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農民怎樣對待莊稼,決定了莊稼的命運;家長怎樣對待孩子,決定了孩子的命運;同樣,老師怎樣對待學生,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命運。
5.相信學生、說行就行
我們應當尊重每一個生命,愛惜生命的每一項內容。把孩子看圓了,孩子就像打足了氣的輪胎,一躍千里;把孩子看扁了,孩子就泄了氣,無力跬步。好老師懂得信任孩子。
曾有個以培養神童著稱的美國教育心理學教授來訪,某校初中的一個班主任請他在班上點幾名可以培養為神童的苗子,教授略加思索就點了十名,班主任吃驚地發現這十名均為頑劣之徒,學習成績更是一塌糊涂。十名學生欣喜若狂,回家告知父母,父母經過查實,改變了對孩子非打即罵的態度,以神童待之,結果這十個孩子奇跡般地成了學習尖子。后來該班主任向教授探尋個中奧秘,教授淡然一笑說:"我是隨便點的,其實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說他行就行!"
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不可估量的潛能,只要老師善于給他們機會,他們就一定會還給老師許多驚喜。我們會發現:許多學習成績或習慣較差的學生,有的積極熱情、有的思維方式獨特、有的組織能力卓越。再如經常不交作業的學生,如果讓他擔任一個收作業的小組長,他的作業立刻按時交,此時老師若進行適當的夸獎、表揚和獎勵,他會漸漸地養成自覺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總之,班主任應重視學生的每一步發展,時刻關注學生、走進學生心靈,只有走進學生心靈,教師的行動、語言對學生才有感染力。 所以班主任老師應從心理因素的研究入手,力圖消除學生的對立情緒,開啟學生的心理圍城。換個心態,以平等的態度去理解學生,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看到學生的言行,立即下結論,難免會有誤解的地方,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將學生的意圖弄清初之后,再決定自己該怎樣做。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是具體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無論采用什么樣教育方式,都要記住,多稱贊、及時稱贊、少批評、即使批評,也要采用非常慎重的方式,要使得批評方式人性化、藝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