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旭軍
摘要:現在我國小學數學新課標中提出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性。通過合理的使用教具可以讓小學生更加樂于學習,培養小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況且小學階段的孩子比較好動,這就要求小學教師在課堂上充分發揮教具的作用,讓小學生在玩耍中學習,符合這一階段小學生的心理發育要求。有了教具的輔助教學,小學生就變成了學習的小主人,教師則起到輔助作用,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樂于學習的精神,學生不再像以前一樣讓老師牽著鼻子走,課堂氣氛也變得更加活躍,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心,很好地闡釋了高效數學課堂的含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教具;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392-01
在過去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都是以教師的講解為主,教師占據學習的主導位置,學生只能被動的吸收教師所講的知識,師生之間缺乏互動,課堂氣氛較差,導致了學生不愛學習,不喜歡學習。這樣一來,伴隨著數學知識難度的加深,學生的理解能力跟不上,學習情況越來越糟糕,失敗越來越多就會導致學生缺乏自信。而教具的運用恰恰打破了課堂的僵化局面,讓呆板的數學課堂變得靈動多姿,讓學生茫然的目光變得神采飛揚,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積極參與教師精心設置的教具活動,動手弄腦,完整的參與知識的建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打造屬于我們自己品牌的高效課堂。所以,教具的恰切使用,能夠實現新課標的要求,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學生為主體教學理念。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具的運用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1.運用教具,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習離不開興趣的支持,只有培養出了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會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才會喜歡學習,小學生本身較為活潑,好奇心較強,但是由于其年齡較小,注意力無法長久集中,加之數學知識本身較為抽象,不好理解,這種情況下讓小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就會磨滅他們的學習興趣,甚至會討厭學習數學。也因此,這樣的數學課堂,小學生的個性就會被抑制,而教具的運用,為學生搭建了很好的學習平臺,給了學生張揚個性,自由飛翔的平臺。學生的心靈是無瑕的,任我們描繪繽紛的色彩,我們的努力,對學生產生的動力常常讓人震驚。
2.運用教具,幫助學生充分理解數學知識
隨著學習的深入,數學知 識變得越來越晦澀難懂小學生理解力不強,如果單憑教師講授,學生很難真正理解。其實,小學數學有很多知識點能夠運用教具來完成。這就對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數學教師要努力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具活動,教具具有強大的直觀性,恰切的運用,把抽象的知識用具體的形象來表達,透過現象看本質,然后經過教師適當的點撥,在由感性的形象上升為理性的數學知識,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清晰的印象,歷久彌新,記憶深刻。如在學習《相遇問題》時,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理解有困難,而且,如果理解不透徹,對以后的路程方面的應用題學習會造成很大的困擾,可以說,學好相遇問題,整個路程問題就解決一半了。所以,在課前我讓男同學拿來他平時喜歡玩的各種小汽車,讓女同學準備她喜歡的各種玻璃絲,毛線。課堂上,學會面對自己喜歡的玩具興致盎然,都在等待老師的懸念,一展身手。在將相遇問題時,我讓男生用小汽車演示相遇的過程,女生用毛線等來演示。沒想到的是,學生居然主動到前面來一邊演示一邊講解,有的還別出心裁,不僅做直線相遇,還做曲線相遇,講解的更是頭頭是道,課堂氣氛融洽,學生沉醉其中,教具的運用,讓相遇問題這一難點在學生學中玩,玩中學,輕松掌握。這樣的課堂,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智,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慢慢愛上數學,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
3.運用教具,培養學生數學創新能力
創新是現代教育教學最耀眼的字眼,在飛速發展的今天,社會需要創新的復合人才,只有創新,才能進步,只有創新,才能在這個社會立足。而數學,因其獨有的學科特點,最具有實踐性和創新性。創新的培育,當然要從小學生開始了,小學數學給創新提供了條件。教具給創新搭建了橋梁。教師因材施教,充分運用教具,創造性的利用教材,打破固有的教材學習模式,深挖教材,靈活處理教材,讓教材變得立體起來,讓學生在你的數學課堂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學有所得,每個人都品味到成功的幸福。一個有幸福感的小學生,學習起來會更有動力,這種動力帶來的興趣,會是長久的。潛移默化中,溫馨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創造熱情迸發。在學習《正方形》,教師讓每一學生準備正方形的紙張,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運用不同的方法來研究正方形的特點。通過直接測量四條邊的長度、沿對角線對折再對折等等發現正方形的四條邊一樣長。學生的方法不盡相同,但殊途同歸,最后都指向一點:正方形的四條邊一樣長。不僅如此,有的學生展開想象,居然用一張普通的白紙,結合以前手工課折紙,疊出了正方體,還有的疊出了長方體,也進行了測量,得出了結論:正方體的所有邊一樣長,長方體的對邊相等。學生發出喜悅了然的笑聲,那自己獲得新知的快樂溢于言表。一張小小的白紙,給了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以淋漓盡致的發揮。
4.運用教具,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學好數學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由于小學數學的可操作性,科學結合教具就能讓小學生的手腦更加協調,還能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單純的勞動,不能算做,只能算蠻干;單純的想,只是空想;只有將操作與思維結合起來才能達到思維之目的"。智慧在手上,恰切的教具的運用,可以錘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讓數學思維在動手操作中不斷升華。因此,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教具來完成教學目標,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制教具,這很符合小學生愛動手的特點,學生會甘之如飴,不怕吃苦受累。也可以發動家長參與制作,這也溝通了學生和家長,讓家庭氣氛更和諧。教師重視教具的制作,刺激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制作運用相結合,操作思維互相結合,滿足了小學生的好奇心和認知特點。讓教具的運用真正具有了實效性。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離不開教具的支持,科學運用教具能夠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小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當然,教師在運用教具輔助教學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的不斷學習與創新,熟練掌握教具的使用方法,讓教具發揮出最大功效,為構建高效數學課堂做貢獻。
參考文獻:
[1]高曉虎.淺談對小學數學教具的認識[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7).
[2]龐浩.小學數學教具教具的有效制作與使用[J].數學大世界,201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