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云松+朱海騰
摘 要:軍校基層干部作為一線帶兵人,應著眼學員的心理需求,將維護學員的心理健康、提高學員的心理素質作為重要職責,開展好經常性心理疏導工作。心理疏導工作對基層干部的能力素質有特殊的要求,主要圍繞其中的四方面要點展開論述:一是具備扎實的心理疏導知識和必要的專業技能;二是兼有心理咨詢師和軍校心理工作者的全面素質;三是切實深入了解服務對象的實際情況;四是工作中充分體現人文關懷精神。
關鍵詞:軍校基層干部;心理疏導;心理素質;人文關懷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12-0255-02
軍校是培養適應未來戰爭合格軍事人才的高地,軍校學員兼有軍人和大學生雙重身份,接受嚴格的軍事化管理,在校期間不但要完成科學文化和專業課程的學習,還要參加高強度的軍事體能、技能訓練,加之環境封閉、任務繁重、交往受限,往往承受著較強的心理壓力,對心理疏導有旺盛的需求。為學員做好及時有效的心理疏導,是軍校基層干部的職責之一。在實際工作中,基層干部應重點對照以下幾方面,不斷完善自己的心理疏導能力素養。
一、具備扎實的心理疏導知識和必要的專業技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厚實的知識基礎是做好心理疏導工作的首要條件。具體來說,應形成三層相互聯系、相互區別的知識網絡:一是次級層知識,包括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人格心理學、軍人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等方面的知識。二是核心層知識,包括心理健康知識、心理咨詢理論與方法技能、心理測驗知識等內容。三是外圍層知識,包括鄰近的人文社科知識、醫學知識等。核心層知識直接服務于心理疏導工作實踐,是必須具備的;次級層知識屬于內容廣泛的前導性知識,是心理疏導體現心理學色彩的保證,應盡量了解;外圍層知識與社會生活、人際交往、立身處世、品德修養有關,可以體現心理疏導的人文關懷,也應多加涉獵。
心理疏導技能往往決定工作的成敗。它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
一是發現和識別心理問題的技能。基層干部應熟悉學員常見心理問題的類型、表現、易發時節,對心理問題癥候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善于用觀察、訪談等方法,第一時間發現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學員。
二是準確判斷心理問題的技能。基層干部應能夠運用心理診斷的相關理論和常用心理測驗工具,對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做出準確的判斷,明確問題的性質和嚴重程度。
三是有效解決心理問題的技能。基層干部應制定并實施疏導方案,運用會談的參與性和影響性技術,幫助學員解決心理問題。在此過程中,不僅需要干部和學員雙方的努力,還需要向其周圍的同學、教員、親屬等“重要他人”了解情況,以便協調行動、形成合力,為學員的轉變提供良好的環境支持。
四是傾聽和溝通的技能。會談是心理疏導中人際互動的主要方式,有效的傾聽和順暢的溝通是其中的基本要素。善聽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要善于捕捉非語言信息和語言背后的深層次信息,這樣才能準確把握矛盾沖突、挖掘問題根源。良好的溝通技能在解決心理問題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基層干部應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熟練運用鼓勵、重復、提問、反映、澄清等技巧,力求把抽象的心理學知識、雙方的感覺和看法用準確、生動、入耳的語言表達出來,營造融洽友好的溝通氛圍。
二、兼有心理咨詢師和軍校心理工作者的全面素質
心理疏導過程是疏導者的知識、技能、心理素質、職業道德、價值觀、人性觀等諸方面的展示,軍校基層干部的自身素質是影響心理疏導效果的重要因素。基層干部應兼有心理咨詢師和軍校心理工作者的全面素質,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思維方式。做好軍校心理疏導工作亦需知己知彼。基層干部不僅必須清楚自己的知識結構、技能水平,更要全面掌握來訪學員的情況。否則,想當然去開展心理疏導工作,必然要犯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錯誤,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可能對學員產生誤導,加重他們的心理負擔。基層干部只有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才能給服務對象以正確的指引和疏導。
二是不為名利的優良品質。在地方,心理咨詢是一項新興的事業,收費較高,心理咨詢師的報酬也比較豐厚。軍校心理疏導卻是一項不計報酬而又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的工作,因此,基層干部要培養任勞任怨、無私奉獻、不計名利的優良品質,否則容易心理失衡、產生抱怨,很容易在工作中流露出不滿情緒,破壞心理疏導效果。
三是過硬的心理素質。心理咨詢師從來訪者那里所獲得的信息大都是負面的,難免會影響自己的心情。基層干部必須分清角色、善于自我調適,以平和的心境開展疏導。還要善于容納他人,以尊重、真誠、溫暖的態度對待來訪學員,對他們的問題表達出“共情”而不是簡單的“同情”。
四是保密意識和職業道德。解決心理問題的過程難免會觸及個人隱私,如來訪者的家庭、身體狀況、情感經歷、領導戰友等等,基層干部必須對此嚴格保密。否則,一方面因得不到來訪者的信任,無法正常開展心理疏導,甚至會使疏導關系走向終結;另一方面會傷害來訪者的自尊,給來訪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和更深的傷害。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不負責任的心理咨詢師,為了炫耀自己的工作成效,把來訪者的隱私當作茶余飯后的談資,或是向領導和單位邀功的資本。這些都嚴重違反了心理咨詢師最基本的職業操守,極大破壞了心理咨詢師的職業形象。當然,保密也有限度,如果發現來訪者出現自殺、自傷、傷人的極端傾向,必須果斷報告,及時制止。
三、切實深入了解服務對象的實際情況
李瑞環同志曾深刻地指出:“任何人做任何工作都離不開了解情況、分析矛盾、研究對策這三個環節。”“了解情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軍校心理疏導工作也不例外,切實了解和掌握來訪者的情況是做好心理疏導工作的前提。軍校心理疏導的對象是軍人,主要是學員,他們身份特殊,既是大學生,又是軍人;任務繁重,日常學習、訓練、課外活動安排飽滿,空閑時間少;負擔很重,表現為轉變跨度大、思想負擔重,學習壓力大、精神負擔重,訓練強度大、身體負擔重;大多是從地方中學到軍校,社會閱歷淺;年輕氣盛,情感豐富,富于遐想。在環境因素、生活經歷和自身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學員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希望能夠得到心理援助、擺脫心理困境。而心理問題具有很強的個體性,只有真切地了解服務對象的實際情況,心理疏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一)要貼近實際了解服務對象
劉伯承元帥常以他在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學習時教室里的一幅標語——“離開實際的理論是死理論;離開理論的實際是瞎實際”來警示自己,做心理疏導工作更應把這條標語作為座右銘。對學員實際情況的了解不可能僅憑蜻蜓點水式的接觸和想當然地“推斷”,也不是發幾張調查問卷就能解決的,而應最大限度地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最好是在服務對象所在單位即學員隊任職,或是創造條件到這些單位去代職、兼職,只有與他們打成一片,親身了解服務對象的學習訓練任務、管理氛圍、生活狀況、人際環境,深入他們的生活,深入他們的思想,深入他們的心田,才能設身處地體會他們的內心世界,分析他們心理壓力產生的根源,從而規正心理疏導的正確航向。
(二)要與時俱進了解服務對象
人的心理健康處于動態波動中,不同時節、不同對象的問題各有特點。有的干部自以為基層經歷豐富,就以為自己了解了學員的實際;還有的以為過去已經了解了學員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就以為現在所產生的心理問題的原因還是那些。殊不知,不能輕易以“過去”推論“現在”,特別是近期發生的負性事件可能是心理問題的新誘因。心理疏導不能降低標準、因循守舊、得過且過,只有不斷了解新情況、研究新問題,在偶然性中把握必然性,厘清導致心理問題的“動態因素”和“背景因素”,才能找到心理疏導的切入點。
四、工作中充分體現人文關懷精神
人文關懷是對人的生存狀況的關注、對人的尊嚴與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和對人類的解放與自由的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軍校基層干部也應把“以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落到實處,讓心理疏導更暖心、更貼心、更入心。
(一)心理疏導要“心中有人”
心理疏導要以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標。在心理疏導中倡導人文關懷,意味著尊重“人”的本性,要求基層干部站在“人”的角度考慮廣大學員的特點,使學員的個性得以張揚、潛能得以彰顯,使他們成為有自由意志而又全面發展的人。網絡時代,軍校學員的自我意識和主體意識顯著增強,更加渴望自我展示、獲得肯定,這就要求基層干部在心理疏導時必須從人的實際需要出發,尊重學員、理解學員、關愛學員,滿腔熱情地對待他們,努力調動他們自我成長、自我治愈的內部動力。
(二)心理疏導要“用心育人”
軍校基層干部要為學員的自身發展和人生價值的實現搭建廣闊平臺,這也是人文關懷的具體體現。心理服務工作者應強化“用心育人”的觀念,把每一次疏導當作一次教育、一次幫帶、一次解惑,不但幫助學員分析問題、理順情緒,還要注重培養良好的認知模式、促進有效行為應對、塑造健全人格特質、挖掘積極心理資源,立足當下,放眼長遠,“授人以漁”,為學員自主地決定人生發展方向、突破人生挫折困境積蓄強勁正能量。
參考文獻:
[1]梁修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思想政治工作根本轉向[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0(6):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