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摘 要:數學是高中階段的重點科目,在高中階段學好數學對于學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說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進行數學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說數學活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增強數學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個性差異;注體意識
高中階段學習的科目多,學生的學習壓力大,數學學習的知識龐雜、枯燥,部分高中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不高,有些學生甚至對數學這門學科感到厭煩。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一直以來都是高中數學教師所關心的問題。筆者從事高中數學教學多年,在教學中發現,說數學活動,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學習成績得以提高。下面,筆者就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簡要談一談自己在教學中是如何開展說數學活動的。
一、說數學活動有效開展的方法
1.鼓勵學生積極開口
說數學活動的重點在于學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運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鼓勵班上的學生開口,只有學生愿意開口,愿意將自己心里的數學想法說出來,教師開展說數學活動才能凸顯它的意義。
高中生性格活潑開朗,他們的表現欲強,樂于表現自己。教師在課堂上要想讓學生主動開口并非難事,只要在教學中找準切入點即可。比如說,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問題情境教學,用數學問題將學生帶入學習的情境,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積極地思考,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地將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大膽地說出來。
如,在學習了“一次函數與二次函數”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班上的學生總結并思考一次函數與二次函數有什么區別,讓學生積極地說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找出二者的區別,這樣既鞏固了學生學習過的知識,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2.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差異
學生學習數學的時間、學習內容、教師等都是相同的,但是在同一個班級里學生之間的數學成績卻有較大的差異,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好,而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差,這是因為每個學生的領悟能力各不相同,而且學生的學習存在差異也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基于這樣的原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學會尊重學生的發展差異,不能因為一部分學生學習成績優秀,就在開展說數學活動的時候,只選擇這部分學生說數學,打擊班上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的自信心,致使這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不愿意開口,持續惡性循環,使他們的學習成績更差。教師在課堂上要學會鼓勵后進生,將自己的目光更多地放在那些后進生身上,鼓勵他們大膽開口,即使他們說的是1+1=2這樣簡單的知識,教師也不能對這些學生予以嘲笑,而是要積極地鼓勵他們,使這些后進生在數學課堂上也能感到快樂,轉變他們的數學學習觀,提升他們學習數學的能力。
二、說數學活動開展的作用
1.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并增強學生的主體學習意識
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學生只有意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并且對于學習的科目產生一定的興趣,學生才會愿意積極主動地探索和了解知識。數學是一門需要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科目,通過自主學習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
說數學活動是數學教師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需要創設的一種教學活動,通過這個活動學生能鞏固自己學過的數學知識,及時復習,減少遺忘。而且學生處在這樣的環境中能夠隨時隨地進行交流、探討。在說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提升自己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統計”的時候,許多學生可能都會覺得這一節知識簡單、容易,而且自己在初中的時候也學過,難度不大。但是教師在班級中開展說數學活動,讓學生積極交流,說一說自己在平時是如何運用統計知識的,在交流的過程中,碰撞出思想火花,遠比自己一個人摸索更為有效。
2.轉變教師及學生的觀念
在傳統教學觀念中,教師普遍認為只有學習成績好、考試取得高分的學生才是好學生。但是說數學活動顯然不是以這樣的標準來評價學生的,說數學活動是一門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學科,也許有的學生在平時的數學課堂上表現一般,但是在說數學活動中,這些學生卻能夠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使教師看到這些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逐漸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同時,在數學課堂上學生也逐漸認識到與他人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在課堂上更加自信,愿意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探索數學知識,而不是像過去一樣被動地等著教師將知識灌輸到自己的大腦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總之,說數學活動是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一種重要方式,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學會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選擇地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只有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師在開展說數學活動的時候,必須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進行實驗,這樣才能將活動落到實處,真正實現這項活動的價值。
參考文獻:
[1]丁麗.關于數學課堂開展“說數學”活動方法的思考[J]. 科技信息,2012(34).
[2]林富君.在高中數學用功型“學困生”中實施“說數學”教學[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1(5).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