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術在中學課堂不論是哪一學科都體現了它的優越性,例如:首先,信息技術能為課堂創造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它能利用視頻、音頻,制造真實的各種場景,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如見其人,有歷其事的感覺,這樣學生更能理解所學知識的內容。其次,信息技術能夠為學生創設相互交流的平臺,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信息技術通過網絡資源拓展而來的知識相互交流、研討的平臺,教師和學生充分交換對知識的認識,這樣就極大地擴充了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的學習不再只局限于課本中的內容。最后,信息技術能讓學生制作課件,以便溝通課內與課外。課內與課外的知識互為補充,這樣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關鍵詞:創造教學情境;學習興趣;合作能力;制作課件
信息技術是把教師傳授的知識變得形象、直觀和具體,使客觀存在的事物有了圖像、聲音、顏色,用這些作用于學生的感官,在學生眼睛看到圖畫的同時也能聽到聲音,對感官來說,只具有很強的沖擊力。信息技術給課堂帶來美麗的圖畫,鮮明生動的色彩,動聽的音樂,這樣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輕松,并且能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探索新知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信息技術拓寬和加深了課堂的內涵和外延,所以,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術在中學課堂不論是哪一學科都體現了它的優越性。
一、信息技術能為課堂創造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東西使識記的可能性幾乎增加一倍半。”所以在其他課堂上把信息技術與所教的學科互相整合。讓多媒體計算機的視聽功能全部展現出來,可以隨機的、靈活的、全方位的整體化方式把各學科的知識用多媒體的形式完全呈現給學生,這就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信息課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把所要講的內容的畫面真實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他們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并且能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使他們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更加有吸引力,從而能培養學生的理解、欣賞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而且在信息技術課上,要運用多種信息手法,運用多種多媒體軟件,比如說視頻、音頻,制造真實的各種場景,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如見其人、有歷其事的感覺,這樣學生更能理解所學的知識的內容。
二、信息技術能夠為學生創設相互交流的平臺,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最好的學習動因是學員對所學材料有內在的興趣。”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帶著自己對問題的猜想,帶著對答案的期望,進行積極自覺的探索,查找資料,大家齊心協力從而獲取正確的信息,進而提高學生探索研究的能力。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老師和學生創造了一個相當豐富的教與學的資源環境,并且提供了一個培養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平臺,信息技術資源突破了原有知識模式來源的限制,使原來填鴨式的封閉式課堂教學,變成人人都可以通過網絡資源拓展而來的知識相互交流、研討的平臺,教師和學生充分交換自己對知識的認識,這樣就極大地擴充了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的學習,不再只局限于課本中的內容。這樣不僅達到獲得知識的目的,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三、信息技術能讓學生制作課件,以便溝通課內與課外
首先不論是哪一門功課,都需要去做課件,通過課件,將本節課的內容充分展示在學生面前,這便使課件與內容相結合,更能讓學生全方位地了解本節課的內容。而學生可以親自動手,利用網絡資源制作自己認可的課件,從而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在上課時和其他同學互為補充,這樣對知識的掌握會更加全面,比如在信息技術課上講制作動畫一節,老師先讓學生在了解本課內容的基礎上,上網查找資料然后自己動手制作課件。而后教師舉行一節課件展示課,讓學生的相互借鑒,互評,從而達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這樣就是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融合在一起,不僅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而且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總之,信息技術在當代的教育環境下與其他學科有著緊密的關系,因為信息技術有其獨特性,所以在各個學科中運用廣泛,信息技術是為各學科服務的,要實現信息技術與中學各學科的有效整合,教師不僅要熟練地掌握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質。了解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了解傳統教學的優點和局限性,只有找準整合點才能充分運用信息資源,實現最優化的教學。
參考文獻:
[1]祝智庭.信息技術與創新教育[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孫杰遠.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馬銘,一級教師,學歷:碩士,就職于長春市第五十六中學,研究方向:軟件工程。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