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華
摘 要小說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比重,作為一種學生必須系統學習的文體,小說教學也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尤其是新課改對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提出了從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角度,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這對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將情境教學方式引入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以此加強對學生閱讀感受力、理解力、欣賞力、評價力和創造性的培養,提出了一些意見。
【關鍵詞】小說閱讀;初中語文;情境教學
小說是以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敘述、環境描寫為中心的敘事性的文學形式,因為貼進生活、可讀性強深受大眾喜愛。同時,由于小說閱讀對促進學生的閱讀理解、分析能力,以及提高學生文學修養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語文課程中,小說閱讀的教學地位非常重要。為了更好的提高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的質量,充分利用情境教學的優勢,加深學生對小說中心思想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效率,已成為目前相關教學的新思路。
1 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情境教學的重要性
小說,是一種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它來源于生活,但又不同于生活。小說作者通過對生活的藝術性加工,使小說的人生、情節、環境更細膩、奇特、具體、準確、深刻,呈現出了比生活更形象、更具代表性的特點。不少學生喜愛讀小說,但僅僅是被其中豐富的人物和跌宕的情節所吸引,并沒有看到小說反映的深層次的內涵,因此需要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相關的閱讀指導。然而,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枯燥的教學手段又使得原來非常有趣的小說閱讀變得索然無味。如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既讓學生掌握到相關的知識,又保持原有的閱讀興趣?情境教學法無疑是最有效的。
2.1 通過情境教學,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情境教學可以通過對小說人物、情節、環境的模擬,將作者創作的初衷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將情境創設與小說的內容相融合,讓學生更深入的領悟小說的內涵,從而進一步提升對小說的美的感受。這個過程,需要教師精鉆文章,選擇恰當的情境,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2 通過情境教學,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
很多優秀的小說作品中,都包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如初中語文教材《故鄉》中作者魯迅與閏土之間由小到大的友情變化、《我的叔叔于勒》中作者莫泊桑描寫的小主人翁對叔叔復雜的親情等。情境教學為學生提供了開啟小說作者情感世界的大門的鑰匙,能讓學生快速進入情感體驗的境界,體會作者的創作意圖。
2.3 通過情境教學,讓學生進行主動思考。
情境教學為學生與小說作品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通過對小說內容的情境創設,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實現對小說內容從直觀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教材到生活的全面理解,從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識,并主動思考,形成個性化的見解。它解決了學生關于形象與抽象、感性與理性以及新舊知識之間的認知矛盾。
2.4 通過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小說的創作來源于生活,通過情境教學在課堂上再創情境,可以從生活中挖掘出作者的創作靈感,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將課堂上的學習延伸到生活中去,結合現實生活對小說進行個性化的解讀,真正作到對課堂知識的實際運用。
3 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中情境教學的實施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帶入情境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再現小說中的人生、環境、情節,讓學生如置身于小說的氛圍中,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對課文的理解和知識的學習。而在情境教學中,如何通過“設境”實現“動情”,則需要結合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實現。
3.1 多媒體展示法
多媒體展示,可以通過較為直觀的視覺刺激幫助學生快速了解與自己的生活相距較遠的時代特點。比如在進行《智取生辰綱》的教學時,由于小說的時代背景在北宋時期,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播放電視劇《水滸傳》中的相關視頻內容,將小說內容的基本情況向學生進行簡單介紹,視頻播放的時間可以控制在5分鐘左右,待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組織學生進行課文的閱讀,將人物關系、故事情節進行梳理,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一點點的帶入課文的重點學習內容。到學習結束時,教師再播放小說情節的后半段內容,這樣能讓學生結合課堂的學習和自身的體會,對所學內容進行更深入的體會。同時,還能保持學生對課文的好奇心,自主進行課外閱讀學習。
3.2 音樂渲染法
很多優秀的小說作品對環境的描寫都是非常傳神的。這些需要發揮學生想象的內容,可以通過音樂渲染的手段實現。比如《社戲》中對月下行船的描寫,充分展現了江南水鄉夏夜的優美景色,然而一些生活在現代都市中的孩子并沒有見過種種場景,對小說的內容也無法產生感同身受的體會。這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貝多芬的《月光曲》,并在優美的樂曲聲中進行富有感情的朗誦。這樣,可以利用音樂的魅力引導學生通過聯想進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去,與文中的人物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3.3 課本劇表演法
以上方法是通過一些教學手段讓學生被動接受情境設置,并在此基礎上發揮想象,較適合對簡單的小說情節的理解。而讓學生直接參與到情境的創設中,結合小說內容展開想象并進行表演,則更有利于學生對人物性格和情節內容更復雜的課文的理解和。比如,小說《變色龍》中,主人翁的人生形象非常生動,從他對狗的處理方式的戲劇化轉變,體現出了其對待普通人和將軍時截然不同的態度。教師可以將這篇短篇小說改編成表演課本劇,并組織學生進行表演,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可以從人物的行為、語言中,同時實現對課文的理解和自身個性化的解讀。不僅能豐富想象力,還能鍛煉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祖利.淺論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技巧[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5(02):31-32.
[2]姚玉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問題情境的創設策略[J].現代交際,2016(06):197-198.
[3]茹紅忠.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創設情境品語言的策略研究[J].語文知識,2014(06):35-36.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宿遷市蘇州外國語學校 江蘇省宿遷市 223800